中新网关注海口“下绣花功夫”治理内河之一:美舍河,美丽回来
“走在河边也闻不到臭味,美舍河真的变美了。”李辉感叹美舍河这一年发生的巨大变化,如今亲水已成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美舍河是海口人民的母亲河,它纵贯海口市南北,流经龙华、琼山、美兰三个区,由海甸溪汇入大海,全长约16公里,水域面积68万平方米。
如果说城市是人的肌体,那么内河就是血管,水质好坏影响着城市健康。海口拥有优越的自然环境,但内河污染却大面积存在,包括美舍河在内有十余条河(湖)常年重度污染,水体黑臭曾是这座城市流动的疤痕。
李辉记忆当中美丽的美舍河是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当时美舍河清澈见底,两岸鸟语花香。但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和城市化的推进,美舍河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不仅影响城市形象,更让沿岸市民受苦。海口府城地区美舍河畔的老住户陈亚雄还记得,当年在河边戏水玩耍的情形,“那时候的风景好美,但后来受到污染,水质越来越差,恶臭涌上来大家都绕着走。”
事实上,美舍河的治理攻防战已经打了近20年。治理手段主要通过末端截污、硬化河道和清淤等传统模式展开,但效果始终有限,水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据了解,美舍河常年受到养殖污染,河道两侧每天8万吨的污水直排、长期留存的污泥积存和硬质护岸等问题的困扰。海南省水务厅副厅长沈仲韬分析,美舍河此前反复治理效果甚微,主要由于河道流经老城区管网不完善,上游存在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协调难度大,河道的水泥护坡更使得自净能力锐减。
美舍河改变的契机开始于2015年。当年海南省进行“多规合一”改革,海口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当年9月,海南省启动“城镇内河(湖)水污染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包括美舍河在内的全省64条城镇重污染水体被列入“治理清单”,要求各有关市县到2018年消除劣V类水体,力争达到IV类及以上水体标准。海口市随即推出6个水环境综合整治PPP项目,吸引专业环保机构参与水治理,总投资约37亿元人民币。海口市承诺,三年内要将31条城镇内河湖水体达标。
2016年4月,海口市启动美舍河综合治理工程,围绕“生态修复”“服务民生”等核心理念,将水体治理融入生态修复,以水体治理惠及民生,用生态修复进一步激活城市的发展动能,提升城市的颜值和价值。
美舍河的此轮治理,采用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景观提升的技术路线,从“本”上治理城市病。通过拉网式的管网排查,共清理339个排水口,解决395户用户错接乱接问题。海口在控源截污上使绣花功夫,终于截断了每天8万立方米的污水直排。
“一味修建大型污水处理厂解决不了污染问题,如果不解决上游雨水污水的分流,污水处理厂就变成空转。”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提出“生态治水”理念,从源头渗蓄、水质净化、生态修复、技术模块的整合应用等方面综合施策。
在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呈现出海南最大的人工梯田湿地。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海绵城市建设分院景观设计室主任张建乔介绍,人工梯田湿地共有8级,每一级都有粗石子、细石子和生物填料颗粒填充的过滤层,污水层层净化,对水体全面改善。
沿着美舍河的五个示范段修复同时进行,海口摈弃固化河岸的传统模式,转而建设生态河岸和湿地。于是人们看到,岸上混凝土岸线被拆除,转而种植重阳木、椰子等本土树种;岸边亲水栈道铺设出来,红树林也在河道内进行栽种。
此外,海口将治水融入生态修复,运用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水务分院资源能源所副所长王晨介绍,河道两边的绿带空间构建起“渗、滞、蓄、净、用、排”六位一体效果,在大洪水来临时能够发挥治蓄与增强排涝的功能。
目前,美舍河综合治理项目一期5个示范段基本完工,岸上树木、河中水草,鸟儿欢鸣、鱼儿嬉戏的景象重现。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说,美舍河治理浓缩了生态文明理念的精髓,海口蓝绿交织,从总体设计到具体规划说明海口市贯彻中央的意图非常地坚决、非常地迅捷、非常地务实,真正是老百姓得到了利益。
美舍河边的海口市民也打心底感受到幸福与期待,他们在此“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一首属于所有海口人的《美舍河》也流传开来,“春秋秋冬,美舍河畔看变迁;日落日出,生态修复崭新颜,望山见水,水清岸绿白鹭飞;记住乡愁,你我牵手心相随……”(中新网海口8月16日电记者王子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