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海南不断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
“今天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一周年。短短一年里,我们看到了海南自贸港的巨大发展……”6月1日,海南国际传播中心外籍主持人劳拉主持的《主持人说·劳拉讲述海南这一年》与境内外观众见面。
该视频将虚拟特效与主持人的真实影像相结合,构建了一个沉浸式的虚拟现实场景。丰富的观感、生动的表达,让观众随着劳拉的娓娓讲述,进一步了解了海南自贸港的建设进程,也进一步认识了开放、包容、多元的美好新海南。
这一外宣产品是海南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又一创新探索。过去一年,海南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33”国际传播体系架构加快建设并有效运转,自贸港“大外宣”格局初步构建,国际传播工作有力、有效、有创新、有特色。
据统计,2020年6月1日以来,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讲好世界最大自由贸易港的故事”为主题,省内外宣媒体、中央外宣媒体和境外主流媒体共同对外推介自贸港,国际传播稿件总发表量达2.6万条,总阅读量达26.6亿次,覆盖到全球200余个国家,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营造了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
媒体矩阵不断壮大
传播渠道逐步畅通
提升海南在世界的“能见度”,既是海南自贸港自身对外传播的需要,也是借助自贸港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的根本要求。
根据省委书记沈晓明关于“不断提高宣传报道影响力,讲好自贸港故事”的要求,海南系统推进“333”国际传播体系架构建设,着重建好海南国际传播中心、海南广电融媒体国际传播中心和三沙卫视这3条对外传播的“旗舰船”,建强自主国际传播平台。
目前,海南国际传播中心、海南广电融媒体国际传播中心和三沙卫视三家省内主流外宣媒体,以及省内有关市县、厅局、企业在脸书、推特、油管、VK等海外社交媒体上开设的自主账号矩阵不断壮大,总粉丝量达到400万。海南国际传播中心在这些平台上发布的《秘境寻踪》《我在自贸港等你》《骑楼老街里的“文艺范”》等外宣产品,既展示了自贸港蓬勃姿态、又蕴含着海南人文韵味,单篇作品的平均阅读量超过“10万+”,提升了海南自贸港的全球能见度和吸引力。
为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海南省委宣传部专门成立海南国际传播中心,并以该中心为总抓手,发挥该中心总调度作用,强化总统筹功能,打通线上线下、联动中央地方、统筹境内境外、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断探索建立与海南自贸港开放水平相适应的国际传播体系。
省内外宣媒体与各市县融媒体中心积极展开联动,建立了常态化的联动机制,共同策划、制作和推送海南外宣产品,良好的外宣联动局面加速形成;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中国日报、中国外文局、中新社等对外传播机构和中央媒体,以及美联社、美通社、塔斯社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家通讯社,与海南省委宣传部或有关媒体达成合作,高层级海外传播渠道逐步畅通。
2020年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新华社发挥日本国别专线的资源优势,将采写的日文稿件提供给日本共同社等多家日本媒体转载引用;中新社发布了多篇海南自贸港相关稿件,并为美国《侨报》、法国《欧洲时报》、巴西《南美侨报》等多家境外媒体提供报道专版。
2021年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一周年之际,仅海南国际传播中心采写的英文稿件《一年吸引国内外投资2234.8亿元 海南自贸港成全球投资新热土》,就被美联社、美通社、澳联社、意大利通讯社、韩联社、日本共同社等600多家通讯社和主要媒体选用,认可海南正在成为世界投资新热土及全球年轻人的“诗与远方”。
强化专门人才队伍
广泛利用人才资源
标志性的骑楼建筑下,俄罗斯“爵士之夜”“光影如诗·骑楼”沉浸式5D幻影时光等文艺活动轮番开展,海口骑楼老街洋溢青春活力和文化魅力。
边走边看,正在录制《海南外传》节目的海南国际传播中心特约外籍主持人托米·科尔曼深刻感受到,海南自贸港最明显的变化之一就是越来越有“文艺范”了。
要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首先要建强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队伍。为此,海南省委宣传部多次组织外宣主题研讨会和培训班,并推出外宣人才“月培计划”,定期选派省内外宣工作人员,用一个月的时间赴外学习中央媒体和兄弟省市媒体在外宣工作中的经验、做法。海南日报报业集团积极组建自贸港融媒体国际传播人才团队,对国际传播工作进行研判和指导。这支由集团领导班子成员组成的人才队伍,成为唯一入选海南“双百”人才团队的新闻传播人才团队。
既要激活“存量”,又要做大“增量”。南海网副总编辑、海南国际传播中心负责人陈书焕介绍,海南国际传播中心创新体制机制,自2019年底成立以来,先后引进首席内容官、外籍主持人、国际联络专员等一批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国际传播经验的中外采编和管理人才达20余人。
为进一步确保内容准确、提升产品质量,海南国际传播中心、海南广电融媒体国际传播中心和三沙卫视纷纷邀请外国专家,负责各个语种稿件的审核、校对、润色和翻译。海南国际传播中心面向全球推进“海外传播官”队伍建设,让这些分布在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大V”参与制作或利用个人社交账号发布海南外宣产品,“借嘴传声”,向世界讲好海南故事。
“我对环保、文化、历史等话题很感兴趣,正在研究海南黎族的雕刻艺术。”来自美国的海南国际传播中心“海外传播官”谢敏表示,把世界和海南联系在一起的最好方式,就是让大家认识到海南的独一无二,“我愿意更多地讲述海南故事。”
借力国际活动平台
爆款产品层出不穷
2021年5月在海口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是继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之后的第四个中国国家级展会,也是“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的又一有力佐证。
过去一年,海南国际传播中心、海南广电融媒体国际传播中心和三沙卫视抓住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等重大国际活动,主动与人民日报、新华社、美联社、美通社、塔斯社等央媒和外媒开展供稿合作,推出了《“我要去海南 I Want to Visit Hainan” ——全球五大洲二十六国友人对海南自贸港真情大表白》等多个“爆款”外宣产品。消博会无疑也是推动海南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契机。
结合自贸港系列政策红利、政策落地实施、政策效应、早期安排、早期收获等,海南国际传播中心、海南广电融媒体国际传播中心和三沙卫视在海南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精心设置议题,创新传播方式,注重以具体政策、具体案例、具体人物、具体实效为报道切入点,借消博会这个“窗口”向境内外受众介绍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展和成果。
据统计,消博会期间,共有160多家境内外媒体的近千名记者来到现场,对展会进行了充分的宣传报道。《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今晚于海口开幕 瑞士成为主宾国》等多篇稿件被境内外媒体广泛采用,累计发稿4276条,总阅读量达8.82亿次。
数据之外,传播的实效更是令人惊喜——
海南国际传播中心采写的原创图文报道《70个国家超2500个品牌参展,中国首届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吸引全球关注》登上了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大屏;《Tommy带你尝舌尖上的消博会》和《消博会上这几样奇葩食品,你尝过吗?》等两期节目被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的Youtube官方账号和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的推特官方账号转载推送,成为华春莹“推特里的中国故事”的一部分,这对海南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具有标志性意义。
这是海南自贸港国际传播体系建设初现成效下的一次“海南亮相”,也是地方外宣实践的一次路径检验。从传播效果的维度来看,内容发布的高频次和传播渠道的高覆盖率维持了全球话题的热度,提升了海南自贸港的全球能见度和吸引力。“生态文明岛,世界自贸港”“投资新热土”这一海南对外形象也在多元传播中深入人心。
当前,海南自贸港建设不断加快,海南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升,做好国际传播工作需要更高的能力、更强的渠道、更有效的体系。海南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指示,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探索地方外宣的“海南路径”,不断探索建立与自贸港相适应的国际传播体系,讲好世界最大自由贸易港的动人故事。(记者 陈蔚林)
海南自贸港“333”国际传播体系
建好“三个一”:
1、打造一支“自主可控”的海南国际传播主力军。
2、推进“海南自贸港融媒体国际供稿平台”的建设,致力于打造一个汇聚全球媒体的互联网+融媒体国际供稿平台。
3、探索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对外传播反馈与效果评价机制。
(二)造好“三条船”:
1、建好自主外宣的“旗舰船”。建好海南国际传播中心、海南广电融媒体国际传播中心和三沙卫视这三条对外传播的“旗舰船”。
2、以海南国际传播中心为抓手,整合链接省内各厅局、市县、企事业单位、高校、智库等各类涉外传播平台,构建海南自贸港“海外舆论生态圈”。
3、整合用好省内各种重大国际活动,如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等,借助活动平台做好对外传播工作。
(三)借好“三类船”:
1、加强与各大中央媒体的合作,借助国家级外宣矩阵“出海”。
2、实施“一城一媒”海外合作计划,推进与境外主流媒体,包括港澳台地区主流媒体的合作,提升海南自贸港的“在地化”传播力和影响力。
3、用好脸书、推特、优兔、领英、VK等国外主流社交平台,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对外传播渠道。
原标题: 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海南不断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
海南声音 世界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