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试验区在制度创新方面取得丰富成果 从制度创新中破解发展瓶颈
■ 本报记者 罗霞
近两日,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考察学习中,海南党政代表团成员们对“制度创新”这几个字深有感触。
举两个与海南产业发展相关、值得学习借鉴的例子,从中可见制度创新的魅力——
第一个例子与免税商品有关。海南离岛免税店内的化妆品广受消费者热捧,消费者关心化妆品价格等情况,也关注新品多不多。然而从全国来看,因为审批因素,新品进入国内的时间得数月,消费者难以同步体验到全球最新上市的产品。上海自贸试验区解决这个问题,得益于去年3月起在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的“非特”化妆品进口“审批改备案”改革,化妆品进口迎来了一次流程革命,大幅节约了新品上市的时间,从过去快的需2个月、慢的要5个月,缩短到如今的5个工作日。
另一个例子则与农产品、食品有关。海南热带特色农产品品质好、口碑佳,然而在产品保鲜、打造品牌、走出国门等方面仍面临不少尴尬。而于2015年在上海自贸试验区金桥片区注册挂牌的美安康质量检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通过认证和研发服务,帮助不少食品企业解决了在产品出口、品牌打造等方面的难题。
美安康质量检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是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区后在区内设立的首家外资认证机构,是一个“自贸幸运儿”。过去,外资认证机构要进入中国市场,需满足有10名以上相应领域专职认证人员获得其所在国家或地区认可机构认可、具有3年以上从事认证活动的业务经历等“硬条件”。2014年,上海自贸试验区推出负面清单第二批扩大开放的31条措施,其中就包括取消对外商投资进出口商品认证公司的限制。同时外资认证机构的审批从原来的核准制改为备案制,这不仅让美安康的落户成为可能,还大大缩短了企业办理时间。
“我们非常愿意参与海南的发展,以国际化的标准守护海南农产品的安全高质,帮助海南农产品扩大市场。”美安康公司执行总裁斯榕说。
“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以国际化视野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这些发展理念,给成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上海自贸试验区创造了第一张与国际接轨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第一个符合国际规则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第一个联通境内外资本市场的自由贸易账户、第一份打破玻璃门弹簧门的“证照分离”改革清单等一系列的“第一”,形成了100多项向全国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
上海自贸试验区确立了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一致的市场准入方式;确立了符合国际高标准贸易便利化规则的贸易监管制度;确立了适应更加开放环境和有效防范风险的金融创新制度,形成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机制;确立了以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为重点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形成透明高效的准入后全过程监管体系。
“在制度创新方面,上海自贸试验区取得的成果丰富,值得海南认真学习借鉴。”成员们这样表示。
(本报上海4月18日电)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