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滴滴司机“自慰门”事件
近日,海口市发生的“滴滴快车”司机在载客时自慰一事,让人对网络约车多了一分担忧和疑虑。“滴滴出行”公司如何严格审查司机信息,保障乘客的安全?对此,该公司拒透露司机信息审核的途径。南海网网记者亲身体验注册成为滴滴快车司机发现,其审核机制仍存在漏洞。作为主管部门的海口市交通运输和港航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现行法律,私家车未经许可有偿载客属于非法营运,但国家将出台法律法规,填补网约出租车监管的法律空白,海口也在着手草拟网约出租车相关管理办法。
针对“自慰门”事件,滴滴公司反应不可谓不迅速,说辞不可谓不严谨,可是,近期网络约车事故频频出现,就在海口司机“自慰门”事件之后,深圳发生24岁女教师搭载滴滴顺风车遭劫杀案件,不得不让人对滴滴的说辞产生怀疑。
其一,滴滴公司称会“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加强对司机的追踪监管,可是,“自慰门”事件发生之后,为何一直没有联系上这位司机?是滴滴公司“追踪”不到这位司机,还是不愿意追踪?或者,咱们退一步说,就算滴滴公司真的“追踪”不到、联系不上这位司机,滴滴公司还有采取别的行动吗?联系不上怎么办?报警了吗?反而拿出所谓“未征得当事人同意无法透露”的理由回应记者,轻慢记者采访权,漠视受害者权益,无视社会公众焦虑。失联的色狼司机,已然让滴滴公司所谓“安全保障”的说辞不攻自破。
其二,滴滴公司所谓的“严格准入制度”,究竟严格到什么地步呢?记者亲身体验注册滴滴快车司机,仅几个小时就获得通过。滴滴平台没有任何人与记者进行电话、视频交流,作进一步核实。单从司机是否吸毒、犯罪来说,公安机关尚且无法完全掌握,滴滴仅需几个小时就能进行信息筛查辨别吗?难道其有着比警方系统更为强大的数据库?还是其有着一双堪比齐天大圣的火眼金睛?
最后,笔者想问下交通主管部门,对“自慰门”的滴滴司机如何处理?海口市交通运输和港航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私家车未经许可有偿载客属于非法营运,查实后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责令该名司机停止经营并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既是有法可依,为何不依法执法?请拿出实际行动来,果断对“自慰门”司机进行调查和司法追究,别是光有说法不见行动,任由网络约车“野蛮”成长。
作为网络约车的一个品牌,滴滴承载着互联网带动传统出租车行业发展的期望,也承载着社会大众对“互联网+”产业的期待。遗憾的是,滴滴显然未能读懂各界的期待,在管理上不仅松懈玩忽,更秉持着一种傲慢的姿态,真不知其怎好意思忝列网络约车新潮流行列?(肖时平)
编辑:凌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