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变迁中的三沙记忆:周总理下令造“琼沙1号”

13.01.2015  04:09

      原标题:船舶变迁中的三沙记忆

      2007年10月,“琼沙3号”在西沙永兴岛新港码头首航。王军摄

      陈绵浓在“琼沙1号”驾驶舱里。范南虹翻拍

      从木桅船到钢质船;从帆船到机动船;从“西渔”、“南渔”号,到“琼沙”号,再到“三沙号”,半个多世纪来,从海南本岛到三沙的交通船舶几经变迁。每一次变迁,先进性不仅是船舶的升级,更是祖国经济社会发展、海洋国土意识和综合国力的升级。而1月5日首航的“三沙1号”,更是将三沙交通船舶直接升级成为目前最先进最强大的交通船。

      1月8日上午8时半,三沙市船管局办公室,刚乘坐“三沙1号”首航回来的“琼沙2号”、“琼沙3号”原政委吉水平,仍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

      “三沙1号”是海南本岛至三沙有史以来,最先进最舒适吨位最大抗风力最强的交通船。“航行途中,非常平稳。船上有阅览室、棋牌室,还有健身室,10多个小时的海上航程再也不枯燥了,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吉水平自豪地感叹:三沙交通船舶不断升级变迁的历史,折射的是祖国海洋国土意识、综合国力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是祖国强大的写真。

      三沙交通船的“五级跳”

      三沙市退休老职工,今年64岁的林诗德坐过到三沙的各种船。“最早坐的是西渔705,船舶吨位小,抗风能力差,每次坐这艘船,都要吐得翻天覆地。”虽然已过去几十年了,林诗德仍然记得自己乘坐西渔705呕吐的情形:“那时年轻,身强体壮,可还是晕船,开船时胆汁都吐出来了。船上有的船员边开船边吐。”

      听说“三沙1号”1月5日首航了,总吨位12362吨,航速19海里,10小时就能从文昌市清澜港到达三沙市,船上还有直升机起降平台。“太好了!太了不起了!”电话中,林诗德忍不住欢呼,这位曾把“琼沙1号”接回海南的老三沙人慨叹,三沙的交通设施越来越先进了。

      曾任“琼沙2号”、“琼沙3号”政委的吉水平,可以说是三沙交通船舶变迁的活档案,他监造过三沙多艘船舶,包括“琼沙号”系列,以及“三沙市综合执法2号”船、岛际交通船“甘泉岛”号和“三沙1号”,对三沙交通船的历史了如指掌。

      “最早期,在上个世纪50年代,大约是1956年,当时有三条木帆船来往于西沙群岛和海南岛。”吉水平说,这三条木帆船分别叫“海鸥”、“海鹏”和“海武”号,三艘船隶属于西沙鸟粪公司,每艘船仅200吨位,依靠帆桨远航,抗风能力也很差。

      1962年,鸟粪公司转产成渔业公司,三艘木船调到航运局。两艘钢质船“150”、“120”承担起西沙和海南本岛之间的交通运输和后勤补给。之所以命名“150”、“120”,就是因为两艘船分别为150吨、120吨。1968年,国务院又批准建造了“西渔705”,这是一艘机动船,一下子就把原来的木帆船远远甩在了身后。

      再后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三沙又有了“琼沙”号系列和“三沙”号客滚船。经过5级升级换代,现在,三沙的交通船是有史以来最先进最舒适的船。

上一页 | 1 2 | 下一页 分享 网友评论 登录|注册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

新闻中心 在线首页 投诉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