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沙今昔对比变化大 电力、淡水实现村村通(图)
一九九二年的永兴岛,很荒凉。本报记者陈德雄摄
现在的三沙市永兴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本报记者宋国强摄
9月27日一大早,“琼沙3号”补给船拉响汽笛,再次停靠在永兴岛码头,大量物资运抵这座南海上的岛屿。一周响起一次的汽笛声,让三沙市永兴社区居委会主任符载畴少了许多“新鲜感”,但心里却踏实了很多——日子越过越好了。“从最初的渔船不定时靠岸,到一个月一次的补给,再到如今一周一趟物资补给,补给越来越充足,来三沙的人也越来越多了。”符载畴笑着说,数不尽的变化发生在这片蓝色海疆之中。
“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很多人犹记得20年前小学课文中的一篇文章《富饶的西沙群岛》,这可爱的地方勾起了很多人的向往。20年后,这里风景依旧美丽、物产仍然富饶,但它已然变成了三沙市——我国海域面积最辽阔的地级市的一部分。
“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话说得没错,但当年想要来一趟,可没那么容易!”回忆起1993年第一次来到西沙群岛,符载畴打开了话匣子:“没有GPS导航、没有卫星定位,来一趟三沙,危险重重呀。”符载畴说,1993年的西沙群岛,除了驻岛部队,岛上的渔民寥寥无几。
而1986年上岛的老渔民符天武,对老西沙更是感慨万千。“要说老西沙,白鹭飞起来遮天蔽日,用父亲的话说,像下雪一样。”符天武说,看着这座现代化的永兴岛,很难想象几十年前这里竟是荒岛。
如今,永兴岛上的“主人”早就从白鹭变成了驻岛军民,永兴居民社区也已拥有159名常驻渔民,新建的居委会综合办公楼漂亮极了。“自三沙设市以来,从村委会变成居委会、从村民变成居民、从驻岛渔民变成永兴居民,变化真是挺大的。”符载畴笑言。不仅仅是环境、身份的变化,如今,第三产业已经在这座岛上萌芽,旅游业成为发展的风向标,不少人开始从事服务业。
“现在在岛上生活,再也不用担心会停电。”符载畴说得很实在。确实,三沙设市两年多来,两栋崭新的职工宿舍楼投入使用,三沙市人民医院即将营业,临街的10余间商铺开业,休闲健身广场、海洋浴场的开放更是丰富了大家的业余生活。而太阳能发电和海水淡化设施,在西沙各岛礁全面普及。万吨级的“三沙1号”已经入坞建造,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三沙的新旗舰,它所停靠的,是正在紧张施工中的永兴新港。
基础设施的发展,也“拴”住了三沙闯海人的心。
被大家称作“老李”的李前三,是公认的“老西沙”,27年前便开始在西沙一带闯海。李前三的老家在琼海市潭门镇,家乡飞速的发展却并没有让他离开永兴岛。“永兴、永兴,永远兴旺,这岛有个好名字。这两年的发展,一点不输潭门。”李前三笑言。“高楼林立在岛上,各行各业都兴旺,宝岛美景无限好,三沙花开看今朝。”老李闲时喜欢创作“打油诗”,寄寓了岛民们对三沙的美好期许。(记者刘笑非 特约记者黄晓华)
永兴岛对比
今
电力、淡水实现村村通,补给船一周一趟,岛上现代化设施应有尽有。飞速的发展催生了第三产业,永兴岛上已有从事服务业的常驻居民。
昔
岛上人迹罕至,渔民依靠指南针、观星象,颠簸数日才能到达。驶向西沙是“艰苦”的代名词,群岛电力、通信罕有,生活物资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