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保公庙香火绵延见证中柬情缘
香火缭绕,古树苍翠,孩童光着脚嬉闹奔跑,为古朴的庙宇添了几分生气。
柬埔寨磅湛市郊的三保公庙是柬埔寨现存唯一的“郑和庙”,位于湄公河古河道边上的诺哥巴捷古城内。10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柬埔寨媒体发表署名文章,回顾了中柬两国源远流长的手足情谊,其中就特别提到了,“坐落在磅湛市郊的三保公庙香火绵延,诉说着中柬两国人民的不解之缘。”
10月13日一早,一直在磅湛市跟踪报道“中国海南·柬埔寨光明行”的海南日报记者驱车来到三保公庙,远远看到了庙门外刻着一幅金字对联——“七出南洋留古迹,千年香火祀圣贤”。
“三保,就是中国人郑和的小名,周边老百姓都知道他七下南洋的赫赫功绩。”这座与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密切相关的华人庙宇,没有人说得清始建于何年何月,71岁的守庙人波任用手比划着:至少得有500年了。
根据史料,600多年前,郑和的船队曾沿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多次在柬埔寨停留,称这里“气候常热,田禾丰足,煮海为盐,风俗富饶”。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航海家,柬埔寨人修起了三保公庙,数百年来香火绵延,信众不断。
但是,上世纪70年代,这座庙宇曾被夷为平地,供奉的三保公神像也被彻底摧毁。是柬埔寨华裔张自强冒着风险,自掏腰包在原址重建了一座庙宇,才使这座历史遗迹得以保留至今。直到现在,还不断有华人、华侨来此捐资捐物,庙里的功德榜用红纸黑字写满了中文名字。
重建后的三保公庙供奉着三座神像,正中的郑和坐像面相威严,两侧各有一名护卫。波任说,由于没有图像比照,所以当地工匠雕出的三保公神像颇有些柬埔寨国王杰耶跋摩七世的风采。
被保留至今的,还有中柬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波任说,每年一到春节、清明、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就有“数也数不清”的华人、华侨带着他们的柬埔寨朋友来这里祭祀郑和,“特别是春节,从庙里到庙外方圆几十米,队伍一眼望不到头。”
每每那时,长年住在庙里的97岁华裔老太太卫英总是特别高兴,“到处是熟悉的乡音,熟悉的黄皮肤。”记者了解到,卫英阿婆儿女早逝,孤身一人的她便住进了庙里。她说,住在这里不畏风雨、不愁吃喝,“周边的柬埔寨朋友会定期送来食物和水,待我像自家人一样好。”
正聊着,卫英阿婆招呼住在附近的柬埔寨百姓,一起到三保公庙门前合影留念。这张照片里,无论是97岁的华裔阿婆,还是71岁的柬埔寨老伯;无论是身着“和平蓝”队服的海南“光明行”志愿者,还是专程来为腹中孩儿祈福的柬埔寨少妇,又或者是拿到糖果馋得直吸口水的柬埔寨孩童……大家亲密地站在一起,笑容明媚如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