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35座废弃矿坑年内全部开工修复
海南日报三亚3月10日电(记者 孙婧)没水、没电、山路崎岖……今年三亚列入“双修”升级版山体修复工程的24个项目,在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陆续开工,年内将全部开工修复。这些项目包括35个废弃矿坑,总修复面积约41万平方米,总投资金额约3亿元,这项工程的实施,将为三亚青山除疤复绿,为精品城市建设打下生态基础。
田独村村民黄梅珠的家,就在距离吉阳区H-33号花岗岩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100余米处。多年来,她与家人、邻居切身体会到了山体破坏带来的不便,“1990年代,这座矿山采了一半就废弃了,一下雨,山上的泥水像瀑布一样流下来,路不好走。刮风的时候,沙尘乱飞,要是矿坑都种上树绿化,环境就好多了。”
施工队于今年2月28日进入H-33号矿坑。沿着半环形的崖壁,工人对坡面进行碎石清理和脚手架搭设,并一层一层打入锚杆。矿坑底部有两处水洼,聚满了泥黄色的积水。“由于矿坑距离主干道很远,离最近的村庄也有一公里,不通水电,工程方只好充分利用山间的水来满足工程需求。”三亚市林业局营林科负责人姚腾介绍,今年三亚的山体修复项目,将全部采用V型槽+绿网+种植花灌木及藤木等方法治理,经过5年到8年的养护,废弃矿山将重现绿色生机。
依据“双修”升级版的战略要求,三亚将山体修复确立为2017年的重点推进工作,为此专门成立了以三亚市领导挂帅的山体修复领导小组,并设立山体修复办公室。当前,三亚所有山体修复项目,基本都远离市区干道,普遍存在不通水、电、路的情况,远距离接电难以满足施工电压,矿区周边无水源则是最大难题。
“我们现在用的水、电,都是从附近村民的芒果园里接过来的,因为电压不够,3台气压机中有2台不得不‘睡大觉’。”在半岭温泉附近的1号矿坑,施工方负责人卢桂为难地表示。他的背后,就是面积达6.4万平方米的受损山坡。工人借助固定绳索在山壁上一排一排地浇灌着V型槽。“双修双城让绿于民让景于民”的红色横幅就悬挂在他们身边。
“我们正在倒排工期,每周总结上报工程进度,另一方面,也在加紧协调工程遇到的难题,增加矿坑通水、通电、通路方面的资金,请供水、供电等部门配合临时开通水电,用于施工和养护。”三亚市林业局营林花卉科相关负责人林维表示。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