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建立海绵城市科普基地 展示地下“海绵体”结构

13.12.2016  02:33

      原标题:三亚建立海绵城市科普基地 展示地下“海绵体”结构

      三亚建立海绵城市科普基地。海南日报记者林诗婷摄

      生态树池如何“吸水”?海绵技术如何实现水净化?……日前,海绵城市科普基地在三亚市田独村建成,创新的城市治理理念——海绵技术,将以实体模拟形式搬上地面,为公众全面了解海绵城市理念、海绵技术内涵提供平台。

      科普基地内,雨水排水管廊、透水路面、生态树池等10项地下“海绵体”技术以实体模拟形式展现,结合现场解说及展板演示,生态湿地、下凹式绿地、植草沟等海绵化技术原理一目了然。“过滤装置一共需要7层,包括级配土、中粗砂、陶粒、火山岩、麦饭石、石英石、砾石,每一层都有各自的功能,雨水落到地面经过滞留、深层过滤,最终实现调蓄、回用。”该基地负责人娄城铭介绍。

      在海绵建设中,城市街道中的绿化草木已是习以为常的风景,三亚利用几棵树甚至十几棵树形成大树池,增加道路排水能力。科普基地内的生态树池模型,将自然生态与海绵技术巧妙结合的理念展现,为城市道路改造提供模板。“雨水汇集到树池中,通过水泵抽取可以进行浇灌,实现循环利用。”娄城铭说。

      三亚建立海绵城市科普基地。海南日报记者林诗婷摄

      当前,在城市转型升级变革中,海绵理念逐步渗透至城市规划之中,“双修”实践以来,三亚以自然生态恢复为抓手,大力推行海绵技术,以解决城市治理方面的突出难题,三亚易涝点从2013年的27处,经过城市海绵化改革,已减少至目前的5处,海绵化效果取得阶段性进展。海绵城市科普基地建设,为全面普及海绵城市治理理念,深入研究新型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促进三亚市民对“双修”建设的理解与支持,推动三亚城市治理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据介绍,该科普基地进一步完善后将对外开放,将创新的城市改革理念传播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