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委书记“打车难”谁该脸红

05.11.2015  10:22

  11月2日下午6时05分,海南省委常委、三亚市委书记张琦到海口出席省委会议坐动车返回三亚,在三亚火车站出租车等候长廊,看到现场旅客扶老携幼人头攒动,个个翘首以盼苦等出租车,好长时间见不到车,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当同车次最后一位旅客搭出租车离开后,张琦才打车离开火车站,但他足足等了55分钟。(11月4日《南国都市报》)

  等车要等近1个小时,这还不是最长的等候时间,这也难怪市委书记要在“天涯工作群”里痛斥:三亚出租车市场不能仅仅靠提高价格和限制数量来管理。一次普通的市民待遇,一次心怀恻隐的民生体验,就让市委书记得出“如此痛的领悟”,可这现实之痛正是老百姓每天都在经历的“阵痛”,这种种不便正是百姓日常的糟糕体验。这些问题,老百姓抱怨不少,媒体诟病不少,可是相关部门却总是视若无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到书记有了难堪的体验之后才匆匆进行专项整治。

  诚然,相关部门也采取了提高价格、限制数量等措施,但决策部门究竟是为谁而决策,百姓不是傻子,这也难怪百姓总是抱怨“坐着专车的人为坐着公交车的人制定公交政策”。道理再简单不过了,出租车数量多了,不交份子钱了,运费价格就会降下来,服务质量就会提上去,老百姓打车贵、打车难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但相关部门和相关企业并不这么想,出租车数量多了,市场竞争加剧了,也就意味着企业的利润空间少了,而如果放开出租车数量控制,让市场来决定资源配置,资源紧缺的现状不再,相关部门待价而沽的权力也就不那么容易变现了。基于此,相关部门自然与相关企业结成“垄断的利益联盟”,而相关企业早已对价格调节这一法宝运用自如,这就是为什么相关企业口口声声说亏损,却并不愿意退出市场的原因。

  既想要价格调节,却又排斥市场竞争,“要么提高,要么提更高”,使得一些垄断行业的价格听证会逢听必涨。在市场经济中,价格能够调节供需关系,但是在一些市民刚需的领域,单纯的提高价格,并不会明显降低需求,如此一来,价格调节就会变成赤裸裸地涨价。制定政策的官员不是不会算账,不是不懂管理,但他们只顾得上部门私利,哪里管得着百姓早已怨声载道。

  这不禁让人想起张琦书记的“滴滴打车”经历。此前同样是在“天涯工作群”,张琦书记提到自己也用过滴滴打车,并说滴滴打车能解决市民游客打的难的问题,建议微信群里的领导干部可以体验一下滴滴打车的方便。不光是张琦书记如此觉得,百姓也是如此觉得。然而,类似滴滴打车的便民创举,如专车等就迟迟得不到各地政策的认可。利民便民的政策,百姓叫好的事情,既得利益者偏偏要举双手反对,相关部门也要为其落地制造种种不便;而那些价贵质劣、老百姓怨声载道的企业,相关部门却要保护加维护,这究竟是为何,不得不令人反思!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张琦书记两次亲民体验,可以折射出老百姓日常所经历的种种不堪与不便,也更映衬出政府相关部门在政务服务上还存在着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这也告诫广大领导干部,尤其是相关政策的执行者,心中要时刻装着百姓,多体验民情、多了解民生,切莫遇事拍脑袋、凡事想当然。为官者只有多感受一下普通市民的待遇,才能更多地了解民生疾苦,只有多一次亲身体验,才能多一点感同身受,多一些设身处地;也只有心里装得下百姓,多一些利民便民惠民之政,才配称得上好官。(饶思锐)

编辑:凌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