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召回海鸥”成生态“公开课”

29.07.2016  13:34

  “搏击浪花里,宁逸踏沙丘。”鸥鸟翻飞,既是对生态环境的认可,也是对秀美风景的添色。被誉为“海港清洁工”和“海上航行安全的预报员”,海鸥自古就备受人们喜爱,从诗人笔下的“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到“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赞鸥、喜鸥的诗句不胜枚举。鹿城三亚带着美好的期盼,启动了“三亚海鸥召回行动计划”,从青岛引进了一批海鸥来驯化放飞,让许多人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然而,“鸥盟正尔隔千里”,也难免引发一些网友的争议——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市民愿景:天地中间“一叶舟”能否在三亚“扬帆

  今年81岁的国家海洋局海水淡化所退休女职工罗九如,40多岁时曾在海南见到过海鸥漫天飞舞的景象,然而70多岁时再回到海南却已“好景”不再。为此,近10年来,罗九如一直希望能为海南召唤来更多的海鸥,让40年前看到的景象再现。罗九如坦言,“召回海鸥”主要是在倡导一种保护海洋的理念,“海鸥需要良好的栖息环境,需要鱼等充足的食物,召回海鸥意味着要对海洋、河流等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保护。

  2016年3月,三亚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正式启动“三亚召回海鸥行动”,计划从青岛引入44只燕鸥亚成鸟,希望通过驯化放飞的方式,招引更多的燕鸥、海鸥来三亚,甚至留栖。

  为此,曾参与青岛“挽留海鸥计划”的青岛野生动物救助协会会长张世平也来到了三亚,并担任“三亚召回海鸥行动”项目的技术顾问。

  不少市民认为,海鸥召回项目是一种尝试,通过有步骤、分阶段地探索和推进,可以增加人们对海鸥、燕鸥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这对加强三亚的生态修复和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现年60岁的郑石喜是三亚南边海渔村的老渔民,听闻这一行动,感到很激动,年轻时成群海鸥飞舞的画面再次在脑海中浮现。“希望我的孙子、外孙还能看见以前那样的场景。

   网友质疑:可行性和安全性有多大

  然而在这一承载着许多人“美好愿景”的项目启动后,在网络上引起诸多争议。“好心别办坏事,招引的鸟类历史上有没有,招引后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什么影响,需要科学全面的考虑。

   海鸥漫天飞舞景象能否实现?

  从青岛引入燕鸥到三亚,符不符合自然规律,人工驯化放飞招引海鸥是否科学可行?

  此次引入的44只燕鸥5只是白额燕鸥,其余都是普通燕鸥。质疑者提出,普通燕鸥没有在海南繁殖的记录,让它们留在海南繁殖栖息成为留鸟,有违野生动物的生长和迁徙规律。

  长期在海南观测鸟类的海南观鸟会成员卢刚认为,普通燕鸥繁殖地大多在长江以北地区,海南只是它们的越冬栖息地,将越冬栖息地变为繁殖地,不符合候鸟习性。

  张世平在实地走访后认为,三亚近海湾区以及内河湿地是非常合适的海鸥觅食场所。“候鸟绝大多数会飞走,但也会有少数成为留鸟”。他告诉记者,希望对这些燕鸥进行多方面尝试,通过观测和试验等去验证这种“招引”方法是否可行。

   招引海鸥对生态是利是弊?

  我国海鸥、燕鸥等鸟类生存正遭受严重威胁,主要来自人为的捡拾鸟卵,以及围垦、开发对栖息地的破坏。对于在青岛孵化燕鸥引入三亚,是否会对繁殖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三亚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会长、大小洞天景区董事长孙冬说,作为美丽的滨海城市,三亚应该有海鸥飞舞的场景,把“候鸟”变为“留鸟”是一种尝试。如果能够成功招引来更多的海鸥,让它们生存下来,或许可以说明三亚生态坏境得到较好的修复。如果尝试失败,通过寻找原因,也可以为三亚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企业参与是为保护还是利益驱使?

  “三亚召回海鸥行动”启动后,计划逐步在三亚几个景区内建设适合燕鸥的育雏场所,最终在三亚孵化保育成功3000只。网友“东篱北山人”认为,人为繁殖并未濒临灭绝的生物,不是明智之举,盲目将燕鸥引进,或是经济利益的驱使。不少网友还提出,企业参与该项目之中,存在为景区增加景点,借公益之名进行商业炒作之嫌。

  张世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动保民间组织和动保人士开展野生动物救护需要解决资金问题,寻求企业支持无可厚非,但应该坚守的底线是不能让企业借保护之名炒作甚至进行伤害。张世平介绍说,此次用于试验的小鸟是通过爱心人士捐助的鸟蛋孵化的,帮助这些小鸟存活也是一种保护。“而且44只燕鸥并不是圈养,最终也将被放飞。景区只是提供场地支持,鸟放飞后,让它们自己在三亚寻找合适的野外环境栖息,也就不存在再造景点一说。

   专家论点:不完全排除能够招引来海鸥

   三亚想要招引海鸥、燕鸥,应该如何进行?

  浙江省自然博物馆副馆长、中国鸟类学会专家陈水华,长期关注我国海域繁殖海鸟,并与同仁一道在极度濒危的中华凤头燕鸥保护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陈水华就上述问题给出了建议。

  燕鸥、海鸥招引是技术性、科学性的问题,不能违背自然规律。招引前要经过科学论证,调查清楚所招引鸟类历史上的分布以及当下的存野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招引。“首先要明确招引鸟类的具体种类,针对性的开展前期规划、可行性调研等工作。”陈水华指出,目前国际上通常采取“布设假鸟、声音诱导”的方式,在适合的栖息地进行招引,避免人为干扰。

  陈水华认为,三亚现在采取的招引方式达到预期效果可能性很小。他指出,要恢复鸟类数量,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如果想要招引留鸟,可以选择在适合的生境中,对海南既有留鸟进行招引,而非从外地引入候鸟或迁徙鸟,候鸟和迁徙鸟不太可能成为留鸟。

  针对网友担心此次三亚引入青岛燕鸥可能会造成物种入侵危害的问题,陈水华表示,外来物种入侵有一个科学的评判标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44只燕鸥进入三亚,不会造成物种入侵危害。

  虽然认为三亚目前所用的招引海鸥方法缺乏科学依据,陈水华也不完全排除该方法能够招引来海鸥的可能。“有爱心,关注环保是好事,但做野生动物保护项目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陈水华说道。

  长期以个人身份从事鸟类救助的海南师范大学老师李波认为,三亚海鸥召回行动是一种尝试,有积极的一面。“可以让更多人关注和了解海鸥,增强环保意识,更加关注生态环境的变化。

   部门回应:目前仍处在探索阶段 密切关注加强指导

  三亚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认为,目前对燕鸥进行“幼鸟育雏后,放飞大自然”属于一种探索性尝试,这种方法能不能让海鸥更多地出现在人们视野当中,还需要时间检验。但针对网友以及专家提出的质疑,林业主管部门密切关注,对于试验中确实存在的问题,将指导项目方推进深层研判,尽快拿出解决方案。

  该负责人同时介绍称,三亚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确有过大量海鸥、燕鸥,因受到生态资源破坏、经济开发等因素影响,这些海鸥才逐渐离开。近年来,三亚在三亚河治污、三亚湾原生植被保护、红树林修复、禁渔休渔等生态环境修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经过治理河流污染等,三亚河流域白鹭的数量已经有所增加。但生态环境修复、生物多样性恢复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希望市民、游客在三亚今后能听到越来越多的鸟声,看到更多鸟类。

  记者从三亚市林业部门了解到,近年来,三亚的鸟类数量总体呈增长态势,截至2016年1月,在红树林湿地范围内三亚调查公共记录鸟类有18目50科163种。今年三亚将投资1000多万元开展红树林修复工作,并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以山、河、海为重点的生态环境修复。相信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渐修复,必将有更多鸟类来到三亚栖息繁衍。(记者 邓松)

编辑:凌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