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冬季游客人数超居民 候鸟型城市咋管

12.01.2016  12:02

  三亚人少。三亚也人多。

  说三亚人少,因为在这个1900多平方公里的地级市里,户籍人口仅58.56万人。

  说三亚人多,因为冬季三亚接待游客最多时每日近100万人次,旅居人群和本地居民比例达到1.5∶1。

  凭借着气候、自然资源优势,三亚每年吸引上千万人次过夜游客,其中“候鸟”人群就达30万到40万人。

  站在三亚街头,南腔北调,一群人聚在一起,聊起家乡来,往往分布在大半个中国的版图上。

  每年冬季人口的剧增,带给三亚旅游业兴旺的同时,也给城市管理带来考验。文化差异带来生活习惯的不同、参差不齐的个人素质带来的不文明现象等造成的冲突与矛盾,屡见报端,更是成为网络舆论热门话题。

  三亚,这座自古以来的包容性移民城市,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同族群相互融合、多元文化和谐共存。在新的时期,三亚又该如何面对南北文化差异带来的碰撞,又该如何让本地人与旅居者相互融合,又该如何管理好“候鸟”型城市?

   1 一场场特殊“迁徙

   候鸟”南飞,每年到三亚过冬养老的人群在30万到40万人

  冬季,进出三亚机票价格出现一种独特的现象,进入三亚的机票价格远远高于出三亚票价,差额甚至达到10倍左右。

  温暖如春、空气清新的鹿城,是不少北方人冬季优先选择的旅游目的地。其中,不少人或购房、或租房,在三亚住上几个月,等到春夏时节才返回老家。这些旅居群体,随季节变迁而迁徙,被称之为“候鸟”人群。

  来三亚过冬的“候鸟”人群以老人为主,据三亚市异地养老老年人协会统计,每年到三亚过冬养老的人群在30万到40万人。

  今年,“候鸟”南飞的时间比往年更早些。

  迟艳丽,老家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60多岁的她已经做了7年“候鸟”,今年比往年提前一个月来到三亚。“北方天气提前变冷,雾霾也比较严重。”迟艳丽说。

  迟艳丽将三亚称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她说,三亚是天然大氧吧,对健康有好处已经成为一种常识,许多疾病,到了三亚晒晒太阳就能够得到缓解。

  罗九如,来自江西,这位80岁的国家海洋局退休研究员,上世纪70年代因为做科研而与三亚邂逅,被三亚美丽的大海和绿色的森林所吸引。2003年她如愿成为“候鸟”,每年冬季到三亚过上几个月。

  “5年前,我从‘候鸟’变成了‘家雀’,在三亚买了房,常住下来。”罗九如说。

  包括“候鸟”在内的游客,助推了三亚房地产业的兴荣,也推动着三亚城市快速发展,从昔日的小渔村蜕变成为旅游明星城市。

  但是,突然剧增的旅居人群,也给三亚城市治理管理带来了难题,一些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市民、游客、“候鸟”以及城市管理者之间偶尔也会发生一些冲突矛盾,这些都成为城市管理者与游客、“候鸟”共同面对的“考题”。

   2 一个个不容回避的矛盾

   四人间迎进了八位客”,文化差异、生活习惯不同带来摩擦,个人素质参差不齐产生不文明现象

  “四人间迎进了八位客”,对于冬季的三亚,罗九如用形象的比喻来形容挤。“挤着挤着就容易碰到胳膊碰到腿,甚至引发冲突。

  位于解放路的儋州村社区,是“候鸟”人群聚集地之一。儋州村社区党支部书记羊其光介绍,社区户籍人口9000多,常住人口1.3万人,而到了冬季,人口剧增到4万人左右。

  1月10日,记者在儋州村社区采访时看到,密集的建筑里居住着来自不同地区的居民,熙熙攘攘,“繁华”得有些拥挤。

  “外地人与本地人同居一处,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南北文化差异、生活习俗不同而带来的小矛盾。”儋州村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李朝武,自3年前儋州村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以来,一直担任网格长,每天的工作就是与居民打交道,听诉求、解纠纷。

  虽然位于闹市区,但是儋州村社区仍然是城中村,本地居民还保留住许多传统的生活习惯。李朝武说:“比如,本地人喜欢吃新鲜的鸡肉,每逢过年过节会提前购买肉鸡,回家饲养,等到过节时,方便招待亲朋好友。而旅居于此的北方游客,看到小区里养着许多鸡,会觉得很吵,也影响卫生。

  作息时间的不同,也时常引发一些矛盾。“候鸟”人群以老人居多,习惯于早睡早起,而对于三亚本地年轻居民来说,更多的是晚睡晚起。在网络论坛上,就有人抱怨,五六点就起床活动的老人们,吵醒了还在睡眠中的年轻人。

  虽然都是小事,但是往往也会积少成多,成为矛盾的爆发点。李朝武说,针对这些小事,社区工作人员却大意不得,需要耐心地处理,让双方互相理解包容。

  三亚湾,绵延20公里,椰树成林,沙滩细柔,作为三亚公共休闲空间,是“候鸟”人群经常聚集休闲的场所。

  天涯区委书记张可介绍,三亚湾是三亚城市客厅,冬季平均日接待游客量达15万人,春节期间达到20万到25万人。

  由于市民游客的素质参差不齐,以及人流量大,不文明现象成为三亚湾不可承受之重。

  三亚湾沿线,草坪边上竖着“请爱护花草”“请不要随意践踏草坪”等标语牌,然而,记者采访时发现,有不少游客和市民,仍然随意踩踏草坪、破坏绿植,甚至有人拿着报纸、草席等物品直接铺在草坪上席地而坐。

  杨兴日是天涯区一名基层工作者,他直言道,一些游客在公园的草坪上铺报纸聚餐,吃完后社区工作人员劝说他们把垃圾带走,但是他们觉得这些是环卫工人和保洁人员的工作,不应该由他们自己来做。

  此外,路边的长椅当成自家床、把直饮水机当垃圾桶、电动车直接骑上海滩、倚坐护栏甚至坐在桌子上等不文明现象也时常发生。

  无视警示牌违规下海游泳行为,也给三亚安全管理带来难题。在三亚湾的海坡段、海月广场等地,竖立着“此海域发生多次溺水事故,严禁在此区域游泳”等警示牌,然而,警示牌背后的大海里,星星点点的游人在海水中此起彼伏,甚至有七旬老人和七八岁儿童。

候鸟”老人在三亚的冬日暖阳中翩翩起舞。记者武威摄

   3 一次关注度高的讨论会

   冬季至,“候鸟”增。如何文明地栖息?“候鸟”、市民、政府共话城市管理

  “候鸟”人群是城市社区的特殊人群,他们多为临时居民,旺季来、淡季去,“季节迁徙性”明显;“候鸟”人群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管理与服务跟不上;公共资源旺季不足、淡季闲置,存在明显的供需结构性矛盾。

  2015年12月16日,天涯区儋州村社区,一个不大的教室正在展开一场讨论,参加座谈会的人员不过30来位,但是关注度却非常高,电台、电视台及网络论坛更是直播了这一场讨论。

  关注度之所以高,是因为讨论的话题备受关注。活动公告说:冬季已至,来三亚生活、休闲旅游的人群增多,给三亚的城市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天涯区拟开展一次文明行为大讨论活动。

  通过电话、邮件、网络三种方式参与座谈会报名的人数达100余人,最终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抽出18名与会代表。邀请了城市管理工作人员、法律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媒体代表参加。市民、“候鸟”、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等参与旁听。

  “冬季的三亚,就如一间房子,原来住了4个人,现在又来4个人,压力肯定是非常大的。”这次座谈会,罗九如担任主持,她说,正是因为人多空间小,更应该规范有序、和谐共处,才能把这个房子、这个家维护好。“对于本地人来说,三亚就是家,肯定要爱护,对于‘候鸟’来说,三亚也是第二故乡,三亚不干净了不好了,自己住得也不舒服。

  座谈会上,无论是“候鸟”还是市民都达成要爱护三亚的共识。如何做,不少人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羊其光说,人和人相处,需要有一个开放、互相包容、共同担当的心态。无论是本地居民或者“候鸟”,既然来到这个城市,大家都是这个城市的主人,应该承担起责任,共同呵护好自己的家园。

  不过,人都是有惰性的,营造一种良好的心态,还需要有现实规范作为支撑。来自安徽的“候鸟”吴春生说,文明需要严格守好依法依规的底线,曾经去过的新加坡、香港等地,这两座城市在社会管理方面做得很好,执法严格,对吐痰等不文明现象处罚极重。

  其实,新加坡与三亚有许多相似之处。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移民国家,每年都在吸引着大量的外来人口,新进人口给这个花园城市注入活力的同时,也会冲击到既定的秩序。据《人民日报》报道,新加坡政府组织专门巡视队,不定期进行巡查,对违反规定乱扔垃圾者处以500新加坡元的罚款(注:1新元约合5元人民币),随地吐痰者会被罚款150新元,没妥善处理垃圾者会被罚款100新元。

  三亚市民王于搡也认为,不文明行为要靠严格执法来管理,才能得到改善。

  今年年初,天涯区城管、环卫等部门组织200余人,对三亚湾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和整治,劝说游人拾起沙滩和草坪上铺开的草席近1000张次,没收销售楼房等各类小广告近5000份。随后,通过定员、定岗、定片进行常态化整治,并出台25条禁令整治不文明现象。

  然而,25条禁令并没有强制性约束效力,如何被人遵守是一道难题。

  管理与服务应该是一对“孪生兄弟”,天涯区城管工作人员文理说,城管应该将过去单一的管理模式变为“管理+服务”新模式,通过服务提高管理质量。

  今年元旦,天涯区探索性成立了“城管服务110”,首批在三亚湾设立7个“城管执法110”游客服务岗亭,及时处置城市管理问题,24小时全方位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服务。按照该机制,天涯区城管局信访投诉受理中心设立“天涯城管执法投诉台”,负责受理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方面的投诉举报工作。

  与此同时,为做好城市管理调查、取证工作,解决被执行人拒绝签收、签名或对无主违规物品和现场无人认领物品进行暂扣等问题,天涯区将建立社会见证员备案制,强化社会监督职能,优化社会执法环境。

   4 一个小区的融合实践

   成立“候鸟”服务中心,用服务促进“候鸟”与本地居民融合;开展文艺活动,用文化交流促进南北人群感情交流

  1月7日,在三亚儋州村社区“候鸟”服务中心,来自天泽海韵小区的“候鸟”业主代表,正在向居委会工作人员咨询业主委员会换届事宜。由于天泽海韵小区之前成立业主委员会时并没有通过居委会,工作人员耐心地指导其准备相关材料。

  “每天都有10到20多人前来咨询事宜。”居委会工作人员许航说,社区“候鸟”服务中心于2015年1月底正式挂牌,而在此之前已经试运行了近3年,这里已经逐渐成为“候鸟”之家。

  社区,是日常服务管理“候鸟”的“第一站”,也是“候鸟”与本地居民相处的基本单元,社区的服务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儋州村社区通过多种方式服务管理“候鸟”,促进“候鸟”与本地居民的融合。

  儋州村社区从2012年10月开始实行网格化管理,将社区分为10个网格,每个网格均有一个网格长和若干网格员,居民有难题均可以与网格长沟通。

  1月4日,儋州村社区第五网格长陈创始就收到了一封感谢信。这封感谢信来自社区北三巷5号海湾公寓的四川成都“候鸟”老人李普芬。

  原来,在此前一天,李普芬家里的灯管坏了,买了灯管但是装不上,联系了电器销售有关维修人员上门安装却迟迟没得到答复。情急之下,她就向社区反映,十几分钟后,社区第五网格长陈创始接到诉求后赶到老人家中,二话不说便把灯管安装好。

  对于陈创始来说,这只是工作中遇到的一件常见的小事。在“候鸟”聚集的小区内,由于住户居住季节性强,物业管理费缴纳不正常,不少物业管理公司不愿意管理小区,也因为流动性大,业主委员会选举难,也因此日常服务管理工作落到了社区居委会身上。陈创始说,社区的工作,大多是琐碎事,但也正是因为及时处理好这些日常琐事,才能让居民住得舒心。

  羊其光说,社区管理服务不分本地人、外地人,生活在社区里的人都是一个大家庭的人。

  2015年春节期间,儋州村社区举办春节联欢晚会,就将本地居民和“候鸟”人群聚集在了一起。社区文艺队、工作人员和“候鸟”居民自发组成表演团队,自编自演曲目和舞蹈,既有《儋州调声》、琼剧选段《贞洁情侣》等本地特色节目,也有萨克斯独奏《海之梦》、混声合唱《秋蝉,少林少林》、女声独唱《漂洋过海来看你》等现代音乐。

  羊其光说,“候鸟”人群中很多人是非常有才艺的,组织了20个节目参加社区春晚。“同台演出、同桌观看,文艺活动的举办,是本地居民与‘候鸟’之间的文化交流、感情交流的过程,能够促进大家互相理解、互相包容。

  来自黑龙江省的李思慧就深深地与本地居民打成了一片。多才多艺的李思慧,3年前便成为儋州村社区文艺队免费教练,每天晚上8点半,都会前往儋州村社区居委会活动室,与队员们一起排练舞蹈。

  文化是不同群体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是人与人之间加深理解和信任的纽带。李思慧说,她与队员们感情很好,除了聚集在一起跳舞外,他们还创建了QQ和微信群,分享一些快乐、传递正能量的信息。“交流多了,感情深了,误解也少了。

   5 一次“候鸟”自我管理的探索

   成立志愿者服务队,3000“候鸟”志愿者参与城市管理弥补政府管理服务人员冬季偏少的短板;成立临时党支部发挥党员老干部余热

  每天上午,三亚湾都会出现一群穿着蓝色马甲的“候鸟”老人志愿者,他们或沿着海边行走、或穿梭在人群之中。

  80多岁的何本善是其中的一位。这位原中国水电工程总公司总工程师,每天8时左右,就提着塑料袋,沿着三亚湾,捡烟头、撕小广告。短短两个小时,垃圾袋就装满了。何本善告诉记者,2002年,他来到三亚,不忍心美丽的三亚湾被垃圾所玷污,就开始捡垃圾,如今已是第14个年头。

  三亚河清,白鹭回归,候鸟选择栖息地,首要是生态环境。“‘候鸟’老人择居三亚,也是如此。”罗九如说,作为“候鸟”应该要保护好自己的栖息地。“要时常打扫打扫,才住得舒服。

  与何本善一起捡拾垃圾的“候鸟”老人不少。部分“候鸟”老人组织起来,成立了“候鸟”志愿者服务队。截至目前,志愿者已达3000多人,每天在各个服务点轮流坐班,或清理垃圾、或对不文明现象进行劝导,同时为市民游客提供服务。

  “几天前,在金鸡岭路口,一位外地老年游客过来求助,说孙女已经走失1个多小时。我们的志愿者边安慰老人边报警,担心小女孩贪玩落水,沿着海边一直寻找。两个小时后,我们找到了小女孩。”迟艳丽,是志愿者服务队的干事,她说,当志愿者回来与老人会合时,老人又不在原地了,又找了一个多小时,终于让祖孙团聚。

  罗九如在清理垃圾之余,还参与珊瑚、红树林的保护行动。现在,她正在做的是帮助三亚“唤回海鸥”。“已经在亚龙湾建了孵化基地,通过人工繁育海鸥,让海鸥回到三亚湾。不过,海鸥在三亚消失,主要是生态环境被破坏,我们需要帮助它们修复栖息地。”罗九如说,“海鸥是前车之鉴,我们也是‘候鸟’,在三亚栖息,要更加爱护这里,才不会重蹈海鸥覆辙。

  “候鸟”老人、苏州职业大学副教授陈洪芝说,“候鸟”人群季节性强,在冬季,政府管理服务人员显得偏少,“候鸟”可以尝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候鸟”志愿者服务队就是一个好的探索。“‘候鸟’人群也已经成为三亚市居民的一部分,城市的治理管理,也应该多让他们参与进来。”

  张可也认为,可以成立区、村或社区两级“候鸟”人群自我管理组织,如“候鸟”协会、“候鸟”志愿服务委员会,加强“候鸟”人群的自我管理。天涯区也在社区探索成立“候鸟”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老干部的余热与带头作用。(记者况昌勋 黄媛艳)

编辑:凌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