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保护绿水青山 探索内涵式发展新路子
三亚保护绿水青山,探索内涵式发展新路子
山水温润 绿动天涯
■ 本报记者 黄媛艳
这一周,两件“空中事”让三亚再次成为焦点。一是无人机航拍的凤凰路美丽风光在微信朋友圈里刷屏;二是三亚党政负责人乘坐民用直升机空中巡查全市山体保护工作。本不相关的两件事,却可以用“生态”这个关键词串联起来。
一年多的修复,昔日12.6万平方米的秃头山,如今绿意盎然,一幅生态美景尽收眼底;海绵化升级改造的凤凰路绿影婆娑,以春光路为中心的城市生态公园带犹如一条绿色绸带,高空欣赏美不胜收。
“以前凤凰路白天没人愿意多走动,太晒!经过一年的生态改造,树荫多了,整条路靓了,城市的精气神就不一样了。”三亚市民陈升斌说。
三亚的生态修复,用自然原色装点城市,绿漾天涯美景无限。生态环境改善,让三亚人满心欢喜。然而,面对着遗存的裸露山体等生态破坏、城市天际线不合理等问题,三亚人也毫不回避。
巡查结束刚下直升机,省委常委、三亚市委书记张琦就针对发现的问题迅速作出部署:一周内做一份山体保护的调研报告,建设山体保护示范点,投1.5亿元修复14个受损山体,明确山体修复行动计划和时间节点,引入市场力量参与山体修复保护……
巡查的前日,三亚的干部们曾聚集一堂,焦点还是生态。他们热议的《三亚市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圈定村庄、农田、林地等面积,划定生态红线876.86平方千米,占全市市域总面积的45.70%,保障林地、耕地、湿地、海域等各类生态本底资源。
土地是稀缺资源,三亚却果断划定生态红线,意味着全市将近一半的土地面积划作生态用途。对此,热议的干部和专家无一人提出异议,生态立市力度和决心可见一斑。“土地资源有效利用论亩产效益,三亚深挖海洋、会展、旅游产业的潜力,以‘西拓、北进、东精、中优’的空间发展布局,调优产业实现绿色崛起。”三亚市市长吴岩峻说。
跳出山水看山水,三亚不仅以规划的方式守护生态,更通过依法治市、产业引导的方法,让山常青,水常绿。
“《三亚市河道生态保护管理规定》《三亚市山体保护条例》《三亚市海岸带保护规定》等有望列入今年立法计划,今后破坏山体的行为将会被依法追责。”三亚市人大有关负责人透露。
对于已成功复绿的山体,三亚也积极探索市场化的运作方法。如鼓励企业加入山体的绿色开发,抱坡岭尝试建设矿山公园、矿山特色酒店等,以旅游带动创造绿色产值。
从点到线,从线到面,谋一域到顾全局,绿色实践已深深镌刻在三亚城市发展的肌理之中。
(本报三亚6月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