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宁桩头功第十七代传人 8岁学武一练就是50年
原标题:万宁桩头功第十七代传人 8岁学武一练就是50年
陈亚强在展示桩头功
勾手、扫腿、出拳……清晨起床,今年59岁的陈亚强到院子里打上一遍桩头功,招式行云流水,稳健有力,一招一式颇有讲究。他是万宁桩头功第十七代传人,在刚刚落下帷幕的第十三届全国武术之乡武术套路比赛中,陈亚强就斩获了男子中年组其他传统单器械二等奖、男子中年组其他传统拳三等奖。
年近花甲的陈亚强,精神抖擞,手脚稳健,这全得益于常年的练功习武。他不仅参加各个武术比赛,还在开馆授艺,广收门徒,传承中国武术精神。□南国都市报记者易帆文/图
全国武术之乡氛围浓 桩头功流传850年
在万宁,人们在茶余饭后,都能扎起马步打出拳脚,习武锻炼已经成为人们健身的一种方式。而万宁的武术发展也早有记载。据《万州志记》载,南宋抗金英雄岳飞部下将领于鹏,绍兴十一年以右朝议大夫直秘阁除广西路安扶司参议官,后受秦桧陷害,被贬送万安(现在的万宁)军编管。于鹏被贬来万安军编管后(当时州府置在大茂镇旧州府)给周边的村庄安坡村、曲冲村、周家庄村等村民传授武艺,现在的大刀、盾牌、鱼钗、长棍、双刀、桩头功、马仔功等武艺尚传承于民间,带动着武术在万州的发展。
此前,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在全国范围内授予9个“全国武术之乡”,万宁就是其中一个。万宁自古就尚武成风,自宋代绍兴二十二就有万宁武术记录,传统武术有拳术、大刀、三杈长枪等,而延传至今的桩头功,距今已有850年历史,包括龙、蛇、虎、龟、狗五种拳形。桩头功讲究实用,不讲花架子;讲求手法多变,腰马稳健扎实,拳势勇猛。历代武术高手为抗击海盗、平定万州匪患作出了突出贡献。
8岁开始偷师学武
肯吃苦有韧性一练就是50年
陈亚强的这一套桩头功,一练就是50年。来自后安镇安坡村的陈亚强,自小便在浓厚的武术氛围熏陶下成长,与武术结缘。
在陈亚强8岁的时候,他放学回家便总是会被隔壁正在教徒弟练功的伯父陈崇瑞所吸引,那时候陈亚强总是偷偷地看、学,他跑去恳求伯父陈崇瑞将桩头功传授给他,伯父却要求他先好好学习,长大了再练武。伯父不愿教,陈亚强便偷偷地躲在门外看,伯父传授给门徒的一招一式他都记在脑海里,回到家里,他偷偷地苦练基本功、练习招式套路。
几个月之后,陈亚强将自己练成的一套拳在伯父面前展示了出来,陈崇瑞十分赞赏。“那个时候开始,他就把所有的精髓都传授给了我。”陈亚强说。习武并不是一朝一夕拿出成就的,需要日积月累,习武的过程十分艰辛,可陈亚强却坚持了大半辈子。“刚开始练习扎马步的时候,非常辛苦,每次要坚持深蹲两个小时不能动,要稳、扎实。”陈亚强回忆,习武的基本功是关键,也是最难的部分,很多人刚开始练习基本功就坚持不下去,就是因为吃不了这份苦。刚开始练习时,陈亚强的脚酸得走不了路,但他坚持不放弃,最终把基本功练得扎扎实实。
自幼以来,陈亚强家境贫寒,为了生计,他不得不四处奔波。在最辛苦的时候,他每天都要出海捕鱼到晚上才回来,尽管很累,但他仍坚持在睡前练功才睡觉。“练武就像吃饭一样,一顿不吃饿得慌,再苦再累,练武都不能丢掉。”一直以来,陈亚强就是这样凭借着意志力坚持了下来。
多次斩获赛事名次广收学徒武术精神发扬光大
陈亚强和他的学生们
1974年,17岁左右的陈亚强到海口参加武术运动会,得了少年组第一名。这是陈亚强获得的第一块奖牌,当时的消息传来,全村人也为他骄傲。在陈亚强的家里,他的柜橱里摆放着大大小小的奖杯、奖牌、证书……“全国武术比赛获奖证书”、“海南省武术套路公开赛获奖证书”…几十年来,陈亚强参加过省里乃至全国大大小小的武术比赛,每一次,都能斩获好的名次,这些证书也是对他的肯定和鼓励。
陈亚强不仅坚持练桩头功,参加比赛传承弘扬万宁民间武术精神,还不断地收徒授艺,把民间武术发扬发光。陈亚强告诉记者,每次一到暑假,村里的孩子都会到他这里来练功,通过锻炼增强体质。渐渐地,陈亚强的学生越来越多,甚至在陵水、三亚、琼海等地都有了他的学生。“现在我的学生里面,也有了五六个学生学得很好,可以继承我的衣钵,非常欣慰。”陈亚强说,收徒授艺也是习武之人的一种担当。现如今,随着年轻人到城里打工等,越来越少的人练功习武,有些接触武术的孩子也因为吃不了苦而放弃,民间武术对多数人来说,成了“神秘”的艺术。
“万宁被评为武术之乡,我们民间的武术,就要靠群众来练,传承起来,不仅强身健体,还培养了意志力。”陈亚强说,现如今59岁的他,还在兴隆开办武术班,广收门徒发扬武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