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宁推行星期六扶贫工作日制度 为贫困户出点子找路子 党员干部下乡勤 脱贫药方开得准
■本报记者 赵优 特约记者 黄良策
在万宁市长丰镇七甲村,村民们正在整理外园洋的土地:旱地作为培育名贵苗木的苗圃,坡地则种植三角梅。“一些村民之前就曾从事过三角梅、咖啡的育苗种植,我们有优势!”贫困户黄大云干劲十足。
今年,万宁有减贫14788人的任务。在全面完成2016年减贫人口建档立卡工作的基础上,3月起,万宁在全市推行星期六扶贫工作日制度。市级领导干部、全市99个定点扶贫责任单位以及12个镇的全体党员干部,把周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佳时机,以求在常态化的下乡走访中找准扶贫工作的着力点和关键点。
扶贫工作日拉近了领导干部与群众的情感距离,不仅让群众敞开心扉说问题,也有利于干部掌握真实情况:贫困农民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不强,致贫原因复杂多样,缺劳力、缺资金、缺技术普遍……走访现场,一个个问题迎来了一个个解决方案。
“扶贫工作不怕想法多,就怕不敢想。”万宁市委书记张美文一句话,让扶贫干部和贫困户信心更足。
万宁市委副书记、市长周高明说,今年万宁将投入2亿多元实施精准扶贫,特别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的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建立机关单位领导干部减贫帮扶工作制度,包镇的市领导、包村的镇班子成员和市直单位领导、包户的党员干部要带头深入所包点单位(农户),以“市、镇、村”三级合力攻坚。
“我们改变以往简单的发种苗、猪苗和鸡苗的传统帮扶模式,从资金、技术等方面支持农民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既为贫困户降低了风险,又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万宁市扶贫办负责人告诉记者。
南桥镇打破养殖户以往分散养殖的模式,成立养殖联合体,引导群众以6-8户为一个联合体进行统一养殖及管理。如今,4个养猪联合体和2个养羊联合体正在农村能人的引导带动下,筹划建设专业合作社。
劳务输出也成为拔掉“穷根子”的实招。上个月,万宁市第一期精准扶贫挖掘机操作工职业技能培训班在北大镇开班,其中一半学员是北大镇的精准扶贫对象。“拿到证以后可以有个好的就业机会。”贫困户李清洪说。
本月初在后安镇举行的“走基层、送岗位”劳务输出脱贫专场招聘会上,近20家企业提供的岗位吸引了400多人次前来咨询,达成就业的有200多人。“如果没有开在乡镇里的招聘会,我们都不知道有这么多的工作岗位可以应聘。”应聘了东山岭景区服务员岗位的陈英汝喜出望外。
社会保障的兜底,则让贫困户们少了后顾之忧。民政、教育、卫生、工青妇等各类救助资源,采取个性化救助方案,确保每个贫困户得到及时有效救助。高考结束后,万宁就启动了2016年“精准扶贫·爱心助学”希望工程圆梦行动,每位符合资助条件的贫困大学新生将获得3000元-5000元的资助。
带项目、拓市场、助培训、帮就业……万宁党员干部沉下基层听民情,开出的一张张“扶贫药方”,给贫困村和贫困户带去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本报万城7月1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