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宁拓展槟榔发展空间 贫困户每月赚三五千
原标题:万宁从槟榔种植、初加工、深加工等环节上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贫困户去企业上班每月可挣三五千元
-海南日报记者孙慧特约记者黄良策
万宁市东澳口味王槟榔生产基地吸纳350多名贫困人口就业。图为工人在生产线包装成品。本报记者李英挺摄
“高高树上挂槟榔,谁先爬上谁先尝……”徜徉在万宁市的乡野田间,高峻挺拔的槟榔树,是当地最常见的热带物产之一。万宁被称为海南的“槟榔之乡”,槟榔加工产业从上世纪80年代延续至今。
在此轮推进的脱贫攻坚战中,万宁市通过引入槟榔加工龙头企业,推动从种植、初加工、深加工等整个槟榔产业链条发展,给当地贫困户群体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解决就业入手拔穷根。
10月12日,天空下着淅沥沥的冷雨,万宁市槟榔加工企业——口味王东澳加工基地的点卤车间却热火朝天。点卤工人郑亚群双手上下飞舞,不到1分钟就点完了摆放在桌上的8瓣槟榔果。
“实际上按照目前的生产量,我们还缺少近4000来个工人,只要是愿意来这里打工的村民,我们都欢迎。”口味王公司总经理曾海东介绍,目前口味王在万宁市的后安、东澳两个生产基地,已经提供了6000多个就业岗位,如果基地二期建设投产,会需要更多的工人。
“在这里打工比去海口好,离家近,工资也不低,我干一个月能挣三四千块。”来自东澳镇龙伴村的郑亚群说道,前年因孩子出车祸动手术花了十几万元,家里因病返贫。
“我们点卤车间有20多个贫困工人,他们大多数月工资在3000元到5000元之间。”点卤车间主管张伟红介绍说。
据万宁市扶贫办主任吴亚和介绍,目前万宁市确认的贫困人口总数9047户33093人,今年万宁锁定减贫人口12605人。截至9月底,万宁全市已脱贫7890人,其中生产发展项目脱贫1724人,外出务工脱贫1261人。
产业壮大企业可提供6000多岗位
政府扶持当工人拿就业扶贫补贴
“这里包吃包住,每个月还有政府补贴,只要我勤快些,多为家里挣些钱不是问题。”东澳新村的贫困户林天快,自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挣钱给患有糖尿病的父亲治病。上个月,他回村里看望父亲,通过村干部推荐来到口味王参观后,便留下来打工。
占地247亩的口味王东澳基地,去年7月份落户东澳。曾海东说,为吸纳更多的贫困人口来厂里就业,口味王公司委托省人社局、就业局联络组织万宁及周边市县有就业需求的贫困人口来厂里参观,如果有意愿前来工作,可立马安排培训上岗。
万宁市副市长王如龙介绍,万宁市政府鼓励本地贫困人口来口味王打工,在口味王打工的本地贫困户,每个月可以拿到万宁市的就业补贴300元和扶贫补贴200元。
为留住工人,口味王不仅为工人提供就业岗位,缴纳五险一金,住宿的夫妻工人还可申请住夫妻宿舍。到农忙时节,公司会给有需要的员工假期回家务农,增加收入,为了防止因病因学返贫,公司还成立爱心基金,专门用于资助家庭贫困的员工。
“要让贫困户安心地走出家门去挣钱,就必须要让他把家里安置好。”王如龙说,目前政府已经考虑到了这些问题,政府目前正在与口味王协商,要在厂区里建幼儿园,同时给外出来口味王打工较多的村庄开通周末公交。留守老人和儿童较多的村庄,政府也会摸索引入社工联盟,关爱留守老人和儿童的健康生活。
不仅如此,万宁市政府也在槟榔产业的种植、初加工环节上加大助力,给贫困户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在七甲村口的森之榔加工坊,负责人卓上团告诉记者,加工坊是2013年在政府扶持下贷款建设的,现在加工坊里帮忙的工人90%都是村里的贫困户,他们平时在家忙农活,闲时就来加工坊打工,一个月也可以挣到1000元左右。
10月12日下午,在长丰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东边村的贫困户杨作林签字领了政府免费赠送的槟榔黄化病防治药水。“听村干部说,政府要集中给我们贫困户的槟榔园指导打药,我先把药水领回去,过几天雨停了农业中心会派人来指导打药水。”
种植上,由于近年来槟榔黄化病传染,不少村民因槟榔树绝收又陷入贫困中。为此,万宁市政府也在加大对槟榔黄化病的防治,从源头上防治村民因槟榔绝收返贫,也加强巩固一批脱贫户的基本收入。
(本报万城10月16日电)
记者手记
扶贫重在激起内在动力
-本报记者孙慧
看看在口味王车间里忙碌的工人们,再对比一些村庄里坐在村口闲聊喝茶的贫困户,真的让人感觉到,有时候贫穷与富裕的差距,其实也是懒惰与勤奋的差距。
如何改变人的懒惰?那就要拓宽视野,才会去学习,才能有进步。口味王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在生产上采取的是一种绩效激励制度,每个月工人生产积分的排行榜都贴在车间的醒目位置,定期举办技能比赛,营造出一种努力才会有回报的奋斗氛围。当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大部分工人都会努力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收入。
井底之蛙,看到的永远仅是井口的那片天空。记者走访一些贫困村庄也发现,越是贫穷的地方,思想越是闭塞,缺乏与外界交流和对比,长久下去,很多村民就认为贫困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难以产生自我脱贫的内在动力。而万宁市通过槟榔产业发展来提供就业岗位,就业后又会持续带来观念改变和消费需求,促动了整个社会的良性循环。
(本报万城10月16日电)
样本点评
产业扶贫要契合地区经济发展方向
-本报记者孙慧特约记者黄良策
万宁市副市长王如龙
记者:万宁为何选择槟榔作为产业扶贫举措?
王如龙:万宁市向来被称之为槟榔之乡,槟榔种植面积约有52万亩,占全省种植面积过半。整个万宁市每年槟榔鲜果产量也超过22万吨,从事种植及加工的农民也有15万人,产值超过37亿元。
选择槟榔产业作为扶贫举措,一是符合万宁市主推的产业发展方向,二是加快万宁市槟榔产业转型升级和品牌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记者:万宁未来在产业扶贫方面还有哪些举措?
王如龙:第一,万宁市政府要继续围绕“打工经济”做活做大,扶持槟榔、椰壳等加工企业发展,鼓励更多的贫困户走出家门,外出打工挣钱。同时政府也会摸索一些社工联盟、开通打工公交等保障举措,让贫困户们安心外出打工。
第二,继续推行精准扶贫,精准到了解每个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因地制宜引入养殖、种植等产业项目扶持贫困户发展,同时还要发挥基层党支部、致富能手的作用,给贫困户提供技术、管理、销售上的支持和引导,以点带面,带动贫困户脱贫,巩固脱贫人群。
(本报万城10月1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