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海南寻找百姓身边好医护候选人物(七)
2016年度海南寻找百姓身边好医护候选人物(七)
谢辉丽:给病人春天般的温暖
候选医护 谢辉丽 定安县岭口镇中心卫生院护士长
推荐人(单位):定安县岭口镇中心卫生院
投票编号: 3019
■ 本报记者 刘梦晓 通讯员 黄祥
她不善言辞,眸子却总流露出一股暖意;她身材消瘦,却能扛起比她重得多的病号;她安静内敛,干起活来却雷厉风行……
她就是定安县岭口镇中心卫生院护士长谢辉丽。1996年从卫校毕业以来,谢辉丽在这里一干就是20年。在一个平凡的护士岗位上,她书写着不一样的白衣天使的人生。她表示,“护士要给予病人春天般的温暖与关怀,不仅需要耐心,更需要精湛的技术。”
谢辉丽出生于医生家庭,父母对工作兢兢业业对她影响一直很大。成为一名优秀的护理工作者一直是她的目标。20年来,谢辉丽苦练技术,不断向他人学习及加强自学,早已经成为了护士站的护理能手。
“老人和孩子的血管最难找,如果找不准扎不对,就得再扎一次,他们就要多受罪。”谢辉丽说,前几年,急诊科有几个“老慢支”病人,由于长期的病痛折磨,加之不断地使用激素,老人们的血管变得十分脆弱,极难寻找。为了让病人少受罪,谢辉丽要求自己每次给老人扎针都必须一次成功。
在找血管的时候,谢辉丽不停抚摸老人的手面,轻轻地拍,仔细地找,嘴上还要不断地和老人说话,让老人尽量放松。好不容易,一段细细的静脉血管被找到了,谢辉丽凝视着,轻轻地把针推进去。那神情,就像在呵护着一件宝贝一样。
胆大心细是同事们给谢辉丽的评价。2010年的一天,一名农村妇女服农药自杀,被送到岭口镇中心卫生院抢救,病人口吐白沫,面部狰狞,不少年轻的护士见了都害怕。谢辉丽把病人抬进了抢救室。由于服毒自杀的妇女还存有一丝意识,在抢救过程中极不配合,几轮下来,病人强烈反抗,谢辉丽的手被重重地咬了一口。
“疼痛瞬间传遍全身,可哪里还顾得上,我看她那么不配合,就开始开导她。”谢辉丽回忆道。通过家属,她了解了这名妇女服毒的原因,用女性的温柔和体贴对其进行劝导。病人听后深有感触,流下了眼泪,默默地张开了嘴配合治疗。最终,服毒妇女被抢救了过来,可谢辉丽手上的那一排紫青色牙印过了一个多星期才消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因出色的工作业绩,2010年,谢辉丽被评为定安县“优秀护理工作者”。在20年的护士生涯中,曾多次获得定安县“优秀护士”、“先进护理工作者”、“三八红旗手”等光荣称号,但她并未因为荣誉停下前进的脚步。
去年9月,刚到卫生院来工作的护士张惠容,一开始进行临床操作时,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曾让她恐惧:“孩子的血管细,我的个人经验又不足,很害怕没办法一针扎准,让孩子受罪,家长心疼。”
谢辉丽理解年轻护士的担忧,就一遍又一遍地带着年轻护士进行模拟训练,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她们。经过谢辉丽的指导,很多年轻护士现在都成了院里的业务能手。
目前,作为护士长的谢辉丽,正带领卫生院10名护士开展“优秀护理服务示范”工作。她要求护士工作不能只是简单地停留在打针、发药的层面,还要不断地学习知识,增强服务意识。
正是因为谢辉丽这样勤勤恳恳、精心、耐心的服务,多年来,岭口镇中心卫生院没有发生一起患者和护士吵架的事情。在谢辉丽眼里,“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我们仍需继续努力。”
林尤冠:不知不觉爱上这一行
候选医护 林尤冠 琼海市中医院 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推荐人(单位): 琼海市中医院
投票编号: 3020
■ 本报记者 赵优
当记者如约来到琼海市中医院时,该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林尤冠正在为患者做肠镜检查。穿着蓝绿色大褂,戴着口罩的他,一边熟练地操作着导管,一边目不转睛地盯着面前的屏幕。屏幕内的实时画面中,患者大肠内部残留物让人感到有些不适,但林尤冠对此早已经习惯:“患者已经79岁了,排便不干净很正常,只是会对检查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患者还患有心脏病,林尤冠随时关注着患者血氧饱和度、心率等各项指标,以防出现意外情况,看似简单的检查充满暗流。
等林尤冠坐下时,距他上午开始上班已经近10个小时。作为引进人才,林尤冠不仅一手创建了琼海市中医院消化内科,更是科室的主心骨和顶梁柱。科室人手不够,林尤冠就冲在一线,门诊、会诊、内镜检查治疗、查房等工作全部包了。
“工作自己亲自做了,就会更全面地掌握患者的情况,做到心里有数。”林尤冠对巨大的工作量并不以为意。
早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担任内科主任医师时,林尤冠抽出一年时间前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修消化内镜及消化临床专业,师从崔屹教授。“崔屹教授让我触摸到了专业的顶峰,将我带到另外一个境界。”林尤冠说。
自此,林尤冠就时刻关注业内发展。参加全国性的内镜论坛,珍惜每一次与专家交流的机会,关注国内外前沿的诊断及治疗技术项目……经过多年磨炼,现在,林尤冠专业的诊疗技术已成为琼海市中医院消化内科的一大招牌。
“技术是医生首要的看家本领,没有过硬的技术,何谈服务患者?”林尤冠说。工作中,遇上情况特殊的患者,林尤冠也有束手无策的时候,但他仍会想尽一切办法为患者争取治疗机会。
2013年,林尤冠接诊了一位酒精性肝硬化造成慢性肝功能衰竭的患者。这位60多岁的患者因为血小板过低,非常容易引起内脏出血。那时,琼海市中医院因为条件有限,无法收治。通过林尤冠的联系,患者被送到省人民医院救治。然而短暂的恢复期一过,患者的肝病又反复发作,被检查出胆总管结石。此时,若进行手术,患者将面临大出血的危险,林尤冠又想到了崔屹教授。经过沟通协调,崔屹教授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为这位患者采取ERCP(逆行胰胆管造影)诊疗术,进行了成功的手术。然而,病人的病情一波三折,黄疸素迟迟居高不下。
“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都要为患者争取。”林尤冠决定再次帮家属对接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历经了3次血浆置换,患者终于获得了一年多的康复时期。去年,患者突然出现消化道出血。在医院的抢救中,这位患者血压渐无,最终离开了人世。
“为了这位患者,我做了所有自己能做的。患者的求生欲望很强烈,他不放弃,我怎么能放弃?”林尤冠说,面对患者和家属的信任,自己必须拼尽全力。
别看林尤冠现在谈起工作时充满激情,但是当年他本人并没有报考医学专业。林尤冠告诉记者,高考后,父亲偷偷将他的高考志愿改为海南医学院。收到海南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后,他心里还是有些抵触的。
但是,从医21年,林尤冠不知不觉已经爱上了这个职业。掌握了一项项新技术、危重的患者得以成功抢救、诊治的患者逐渐康复、在不同病例中总结出经验……在繁忙的工作中,他感受到巨大的成就感。
“当你拼尽所能为患者解除病痛,这种成就感是其他东西无法代替的。所以,我会继续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哪怕布满荆棘。”林尤冠说。
黄圣荣:患者快乐就是我的快乐
候选医护 黄圣荣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加茂镇半弓村委会 卫生室乡村医生
推荐人(单位): 保亭卫生局
投票编号: 3021
■ 本报记者 易建阳
特约记者 黄青文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加茂镇半弓村委会卫生室乡村医生黄圣荣,1997年毕业于海南省第二卫生学校。“三年的医学专业学习,加上1998年至2004年在海口滨海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经验,让我深有感触。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学生,我要回到家乡去为乡亲们服务,才不枉父母及乡亲们对我的期盼。”他说。
2008年—2010年,黄圣荣在加茂镇卫生院门诊工作。2010年,黄圣荣到半弓村委会卫生室担任乡村医生。半弓村是保亭人口较多的村,常住人口将近3000人。6年多来,黄圣荣一直坚守在这个偏远村庄卫生室,为村民解除病痛。他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从无怨言。只要村民打电话,需要急诊,他都会第一时间赶到。
一次,70多岁的村民黄文江上山砍草时,不小心砍到小腿,刀口足有五六厘米长。接到老人家属的求救电话后,黄圣荣急忙背上药箱,开着摩托车第一时间赶到山里。
“当时,老人躺在草丛里,血还在流。我立即用止血带给老人扎紧小腿,并用药水仔细为他冲洗伤口,用绷带加压给老人包扎止血。然后,我才和家属一起背着老人下了山。”黄圣荣告诉记者,随后的几天里,他每天都要到老人家里给老人消炎、补液治疗。担心老人出现发烧症状,他给老人吊针时都亲自守护,直到针水滴完后一个小时,看到老人没有任何不良反应,他才起身回家。
村民黄亚龙告诉记者,以前村里道路没有硬化,一下雨道路非常泥泞。黄圣荣经常背着药箱,卷起裤腿走村串户给村民救治。2010年,半弓村委会卫生室建成时,很多设施还不完善,黄圣荣便自己花钱买来钢管、铁皮,搭建铁皮棚,给前来治病的村民纳凉和停放摩托车。尽管家里离卫生室只有几百米,黄圣荣仍然坚持住在卫生室,方便村民深夜上门求医。
为了提升医疗水平,2008年,黄圣荣参加了“李嘉诚基金会援助海南农村卫生建设临床检验”项目的学习,2009年通过“辅助检查技术”考核。自去年9月起,黄圣荣被保亭卫生局送到位于五指山市的海南省第二卫生学校进修学习。
参加培训后,黄圣荣经常要骑着摩托车往返于半弓村与五指山市区,单程就要一个半小时。“我白天去五指山学习,晚上就赶回村里。村民如果要看病,可以打电话预约。如果病情较轻,我就晚上回来给他们治疗。如果病情较重,我会建议他们去镇上的卫生院。”他说。
我国最美乡村医生钟晶曾说过,“人就算活到150岁,如果没有为别人做点有益的事,那也是虚度了年华。”黄圣荣对此深有感触地说,“患者快乐就是我的快乐,被村里的乡亲需要就是我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