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靓丽的海南答卷

26.03.2015  10:17
      海南日报嘉积3月25日电  (记者赵优)今天晚上,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推出琼海新型城镇化建设特别报道。报道以详实的 内容 ,展示琼海“不砍树,不占田,不拆房,就地城镇化”原则下的建设成果,展现了在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海南答卷。

  家门口办农家乐

  年赚30万

  报道阐释了琼海新型城镇化的理念。城镇化给人的印象大都是大拆大建,农民住进高楼,地少了甚至没了,大片的工业园区拔地而起,而不使百姓感到失落的城镇化如何实现?镜头转到嘉积镇多文村,黎文福两口子和往常一样在地里忙活,而就在农田旁的乡村小路上,不时有游客骑着单车,或是闲逛着走过,有人甚至还会停下来看看他们干活,老黎两口子显然已经成了这乡村风景中的一部分。变身成为农家乐的大厨兼跑堂的黎文福在自己家里种种地、炒炒菜,一年就能赚30万元,这于当地村民曾是天方夜谭。

  报道表示,老黎家所处的龙寿洋农业公园于2014年春天正式开园,这个涵盖三个镇,面积404平方公里的公园没有围墙,也不收门票,却吸引着一拨又一拨的城里人来观光旅游。通过对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环境卫生的整治提高、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等,龙寿洋已然成为农民的家园、市民的公园、游客的乐园,对所处其中的农民来说,其身份和生活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型城镇化一定要符合当地的实际,琼海设想的路径就是让城乡的边界越来越模糊,让城乡百姓的生活品质越来越接近,让居民的幸福生活越来越提升。”琼海市委书记符宣朝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保护生态,敬畏自然和和谐发展的前提下就地城镇化,就是要走“不砍树,不占田,不拆房,就地城镇化”的路径。

  涌现村民回流潮 

  幸福感高企

  镜头前,北仍村村民王秋香一脸笑容,这个在外面打了17年工的村民放弃四星级酒店客房部经理的职务,回到家乡北仍村开了一家咖啡厅,源源不断的游客让她原本悬着的心彻底放了下来。乡村人气的提升,村民幸福感指数高企,来自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随着镜头,观众可以看到琼海乡村就地城镇化改造后的新模样:各村都通了漂亮的柏油路,生活垃圾和污水都像城里一样经过专业化处理,有些原来得跑城里才能办的事儿,现在在村里的政务服务窗口就能办理。

  报道关注到了琼海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回流现象。“我们出去几个月,家乡就变得这么美,村民都变得富裕了。”一辈子靠打渔为生的潭门镇老船长何世轩有一次出海几个月,回来后竟有点不认识自己的家乡潭门镇了。随着镜头,经过装饰后的潭门镇处处洋溢着耕海文化的浓郁气息,很多原本世世代代仅靠捕鱼为生的潭门人开始做起了旅游生意。返乡的“北漂”青年王振忠看到家乡的变化,也说服姐姐辞了公职跟他一起创业,加工当地海洋工艺品。

  报道表示,两年多来,琼海市政府投资5亿元,完善了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拉动社会投资超过50亿元,民间投资超过30亿元,培育壮大了特色产业,促进了调结构转方式,出外打工的6万多人中已经有2万多人返乡就业。“在家门口就业,可以解决很多社会问题,城市在发展中,生态得到越来越有效的保护,产业又越来越升级转型,这是一种调结构转方式的有效途径。”符宣朝说。

  最后,报道总结说,不让广大农民的生活被淹没在城市扩张的汪洋大海里,让农民享受城市的生活品质,让市民感受农村的乡村气息,这显然是一个双赢的结局,这样的改造给百姓带来的是可持续的收益,换来的是健康发展和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