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 经济地理革命与共赢主义时代

17.07.2015  00:14

   【名家·光明讲坛】

   ■演讲人:胡鞍钢 ■地点:光明日报大会议室   ■时间:二○一五年七月

  今天,我将围绕着“一带一路”的主题谈谈我的看法和认识。

  如何来认识“一带一路”的本质性特征呢?我用了两个关键词:一是从经济学的视角看,这是一场规模宏大的“经济地理革命”;从重塑中国经济地理到重塑沿线国家经济地理,进而重塑世界经济地理;二是从国际关系的视角看,开启了一个“共赢主义时代”。

  从“一带一路”的背景来看,为什么是由中国领导人所倡议?又为什么被沿线国家所接受?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正在走进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体,又成为世界200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成为世界及各国最大的利益相关者、命运共同者。中国带头倡导共赢主义,势必会极大地推动全球经济增长、贸易增长、投资增长,使世界各国受益。从长远视角和基本趋势看,的确发生了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地理革命。

  胡鞍钢 1953年生,十八大代表,现任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等社会职务。从1985年开始从事国情研究至今已有30年时间,是这一领域的开拓者。侯晓军摄

   从战略设想到拉开序幕

  “一带一路”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影响世界最重要的“中国战略”。确切地讲,一是中国的大战略,中国大战略就是为了实现中国两个“百年目标”而最有效的发挥国家全部力量的艺术。这是对全体13.7亿人民、7.7亿从业人员、7200万市场主体的总动员。

  二是中国的全球战略,西方人总问我们:你们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到底你们有什么样的全球战略?服务于什么的目的?与美国有什么不同?美国将“加强美国的国家安全”列为其全球战略的首要目标。由美国主导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意在重构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所涵盖的内容与贸易自由化的水平都远高于正在谈判中的世贸组织多边贸易规则,是依照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而制定的贸易规则新标准。TPP与TTIP一旦形成,现行多边贸易体制有可能会被边缘化。况且,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发展中国家都被排除在TPP与TTIP的谈判之外。“一带一路”战略与二战之后由美国所主导的欧洲复兴计划(“马歇尔计划”)又有根本区别,后者的本意是为了通过援助使欧洲经济恢复,并使之成为抗衡苏联的重要力量和工具,同时也可使美国更方便地控制和占领欧洲市场,体现的还是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而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的建设宗旨就是“互利共赢”,将中国的发展融入全球的发展进程中和结果中,因为中国的发展会有极大的外溢性,会带动沿线国家的发展,进而带动全球的发展。是一种基于“共赢主义”思想的国际发展合作新模式。

  三是中共中央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的升级版,从和平发展到共赢发展,从中国的空间布局到全世界空间的大布局。这不仅主动适应了我国在世界经济舞台的地位,而且前瞻性地积极推动了我国在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地位、领导地位,这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是首次。

  那么,“一带一路”建设设想由何而来?怎样才从“中国设想”到沿线国家不同凡响,合作落地?又是怎样从重塑中国经济地理到拉开重塑世界经济地理的大幕?这里我们有必要简要地回顾一下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及影响: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首次倡议: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同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首次倡议: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同时他还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促进本地区互联互通建设和经济一体化进程,向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本地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由此形成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我称之为中国的“世界倡议”。

  为此,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深化研究“一带”战略,于同年12月1日提交了《打造中国向西开放战略大通道: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意义与路径》的《国情报告》(2013年专刊第22期)。我们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是集政治经济、内政外交与时空跨越为一体的历史超越版;在战略内容上,它是集向西开放与西部开发为一体的政策综合版;在战略形成上,它是历经几代领导集体谋划国家安全战略和经济战略的当代升级版。我们还提出了“五通”的建议:政策沟通、道路连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

  2013年11月,“一带一路”建设写入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同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抓紧制定“一带一路”建设规划,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

  作为国内专家,我参加了国家发改委等组织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课题专家意见征集会,提交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内涵、定位和实现路径》的咨询报告。

  2014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亚信峰会上作主旨发言时再次提出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他还特别提出要尽早启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动亚洲基础设施建设。

  同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期间,首次提出我们将更多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

  2014年12月,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在全球经济治理方面,我们不能当旁观者、跟随者,而是要做参与者、引领者。

  那么,什么是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声音、中国元素?中国能为国际社会提供什么公共产品?中国又如何提供区域性、全球性公共产品?

  2015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参加博鳌亚洲论坛讲演之后,中国政府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习近平主席明确提出“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