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为食物中毒高发季 海南省食安办:海产品应煮透
原标题:春季为食物中毒高发季省食安办:海产品应煮熟煮透再吃
3月11日,海南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发布消费提示,通报2014年全国食物中毒情况以及海南省往年春季高发的食物中毒情况。
现发布食品安全消费提示如下:
一、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肠道杆菌,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肠道细菌。除了鸡蛋以外,在肉类和一些蔬菜中,也存在着沙门氏菌。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毒发生的原因主要是食品被沙门氏菌污染、繁殖,再加上处理不当,未能杀死沙门氏菌。在加工被污染的猪肉及内脏时,常因加热不够或切块太大,食品中心部分仍有存活的细菌,食后可致中毒。沙门氏菌中毒的症状主要由急性肠胃炎为主,潜伏期一般为4~48小时,短期是数小时,长期是2~3天,前期症状有恶心、头疼,全身乏力和发冷等,主要症状有呕吐、腹泻、腹疼,粪便以黄绿色水样便,有时带脓血和黏液,一般发热的温度在38℃~40℃,重症病人出现打寒战、惊厥、抽搐和昏迷的症状。
预防措施:
(一)不喝未经处理的水(例如池塘、溪水、湖水、被污染的海水等),不喝未经巴氏法消毒的牛奶(即生牛奶)。
(二)不吃生肉或未经加热煮熟的肉、禽蛋。
(三)鸡蛋等禽蛋外壳有可能受到沙门氏菌污染,因此家庭在加工时,要先用清水清洁蛋壳并擦干;打蛋时,不要让蛋壳掉落进蛋液中;加工后,要彻底清洁双手。
(四)便后、换尿布后、接触宠物后,应洗净双手,特别注意在准备食物或就餐前洗净双手。
(五)生家禽肉、牛肉、猪肉均应视为可能受污染的食物,情况允许时,新鲜肉应该放在干净的塑料袋内,以免渗出血水污染别的食物。处理生肉后,未洗手前勿舔手指,或接触其他食物,或抽烟。
(六)每处理一种食物后,务必将砧板仔细洗净,以免污染其它食物。
(七)在使用微波炉煮肉食时,要使肉食内部熟透。
二、副溶血性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广泛分布于海水、海底泥沙、浮游生物和鱼贝类中的海洋性细菌,为海产食品引起急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尤其是在夏秋季节的沿海地区,经常由于食用带有大量副溶血性弧菌的海产食品,引起爆发性食物中毒。在非沿海地区,因食用此菌污染的食品而引起中毒者亦时有发生。潜伏期自1小时至4天不等,多数为10小时左右。起病急骤,常有腹痛、腹泻、呕吐、失水、胃寒及发热。腹痛多呈阵发性绞痛,常位于上腹部、脐周或回盲部。
预防措施:
(一)动物性食品特别是海产品应煮熟煮透再吃,加工过程中生熟用具要分开。
(二)食品烧熟至食用的放置时间不要超过4个小时,
隔餐的剩菜食前应充分加热。
(三)防止生熟食物操作时交叉污染。
(四)梭子蟹、海蜇等水产品宜用饱和盐水浸渍保藏(并可加醋调味杀菌),食前用冷开水反复冲洗。
(五)加工海产品的器具必须严格清洗、消毒。
三、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化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局部化脓感染,也可引起肺炎、伪膜性肠炎、心包炎等,甚至败血症、脓毒血症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呕吐、发热、腹泻。呕吐常在发热前出现,发热很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以下途径污染食品:食品加工人员带菌,造成食品污染;食品在加工前本身带菌,或在加工过程中受到了污染,产生了肠毒素,引起食物中毒;熟食制品包装不密封,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奶牛患化脓性乳腺炎或禽畜局部化脓时,对肉体其他部位的污染。
预防措施:
(一)患局部化脓性感染(如疥疮、手指化脓等)、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窦炎、化脓性肺炎、口腔疾病等)的人员要暂时停止烹饪食物,尤其不要接触直接入口的食物。
(二)患局部化脓感染的禽、畜尸体应除去病变部位,经高温或其他适当方式处理后进行加工食用。
(三)应在低温和通风良好的条件下贮藏食物,以防肠毒素形成。
(四)在气温高的春夏季,食物置冷藏或通风阴凉地方也不应超过6小时,并且食用前要彻底加热。对不能加热的食品要注意保鲜和冷藏,严防污染。
四、亚硝酸盐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人类环境中,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含氮化合物。肉类制品中允许作为发色剂限量使用。亚硝酸盐引起食物中毒的机率较高,食入0.3~0.5克的亚硝酸盐即可引起中毒,3克导致死亡。潜伏期一般为10~15分钟;大量食入蔬菜或未腌透菜类者,潜伏期一般为1~3小时,个别长达20小时后发病。中毒症状有头痛、头晕、无力、胸闷、气短、嗜睡、心悸、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唇、指甲及全身皮肤、粘膜发绀等。严重者可有心率减慢、心律不齐、昏迷和惊厥等症状,常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预防措施:
(一)保持蔬菜新鲜,禁食腐烂变质蔬菜。短时间不要进食大量含硝酸盐较多的蔬菜;勿食大量刚腌的菜,腌菜时盐应稍多,至少待腌制15天以上再食用。
(二)肉制品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用量应严格按国家卫生标准的规定,不可多加。
(三)不喝苦井水,不用苦井水煮饭、煮粥,尤其勿存放过夜。
(四)餐馆禁止使用亚硝酸盐;建议家庭不要食用亚硝酸盐,防止过量使用或错把其当成食盐或碱而误食中毒。
五、东北油豆角
生的油豆角含有红细胞凝集素和皂甙毒素,如果烹调时加热不彻底,毒性成分未被破坏,人食用后则可引起中毒,一般2-4小时发病,最快数分钟发病。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四肢麻木、胃烧灼感、心慌和背痛等,此外还有头晕、胸闷、出冷汗和畏寒等神经系统症状。
提醒公众尤其是食堂要煮熟煮透后再食用。具体方法为:一洗二浸三烫四烹调,洗净的豆角浸在开水中,至水再次沸腾后,煮一段时间,待豆角豆棍由支挺变为蔫弱,颜色由鲜绿变为暗绿,口感没有豆腥味,再进行炒、煎、炸、炖等,最好采用炖等加热时间长的加工方式,切忌急火短时嫩炒。此外,油豆角两头及两旁的丝要去除,因为这些部位的毒素含量较高。
请广大公众务必牢记预防措施,谨防中毒。如果出现中毒症状后,应立刻到医疗机构就诊,不得延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