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卫星星座”首期4颗卫星被送入太空 未来海南获取空间信息将更具主动性
椰视频“海南卫星星座”首期4颗卫星被送上太空总设计师杨天梁难掩激动之情
“过去是别人拍什么,我们接收什么,没有主动性可言,有了自己的卫星后,我们想要什么数据,就拍什么。”长征八号第二发火箭在文昌发射升空后,杨天梁激动不已,像是自己的孩子长大了即将奔赴远方,既欣慰又充满期待。
“海南一号”卫星发射总指挥杨天梁:准备工作到位天气很给力
此次发射的长征八号火箭搭载了“海南卫星星座”首期4颗卫星——“海南一号”01星、02星以及“文昌一号”01星、02星,作为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海南研究院执行院长、“海南卫星星座”项目总指挥、总设计师,杨天梁为项目付出了四年多的心血,如今总算升空了。让杨天梁期待的是未来,通过这四颗卫星的组网观测,将一改以往海南在获取空间信息方面的被动局面,保障海南在自然资源、农业、林业、海洋环境等重点领域的空间数据需求的主动性,有效服务于海洋保护、渔业生产、自然资源调查等多个领域,真正实现“海南造,海南发,海南用”。
杨天梁介绍“海南卫星星座”首期4颗光学星情况。记者张宏波摄
背景与建造:改变海南获取空间信息被动局面 为企业单位提供针对性服务
从几年前开始,杨天梁及相关专家学者就一直在思考海南商业航天的发展路径。2017年,杨天梁及团队向海南省委、省政府进行了专报,提出了海南发展商业航天的意见建议,得到了高度重视。也由此,基本奠定了海南商业航天的发展思路。
随后,按照发展思路策划了一批项目。“比如,在三亚建立遥感产业园做好卫星应用,“海南卫星星座”也是规划的项目之一。”杨天梁说,“海南卫星星座”规划了十颗卫星,组网构成卫星观测系统,能够解决海南对空间信息的需求问题。
目前,虽然海南建有中国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三亚站,但海南对空间信息的获取缺乏主动性。“我们平时接收的卫星数据,都是别人的卫星数据,别人拍什么,我们接收什么,有了自己的卫星后,才能想要什么拍什么。”杨天梁说。
“尤其是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后,对空间信息的需求就更为迫切了。由于面临封关运作等新情况,对海南在空间信息的获取上提出了很多特殊的需求,基于这些,我们对‘海南卫星星座’的技术方案进行了优化。”杨天梁说,一期计划先发射四颗可见光卫星,后续还有雷达卫星、高光谱卫星,希望在两三年之内,把“海南卫星星座”构建起来。
杨天梁介绍,本次发射的“海南卫星星座”首期4颗卫星由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海南研究院牵头,联合三亚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多家入园企业共同研制。“遥感应用广泛,不同的团队深耕不同的市场,有的团队专注农业,有的团队专注海洋,不同的团队解决不同的问题,前期做了充分的准备,也有大量科研成果已经非常成熟,距离应用就一步之遥,利用这个优势,我们园区的许多企业已经能够为政府部门、企业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杨天梁说,发射成功后,很多服务会很快形成商业落地。
“海南一号”01星卫星模型。记者张宏波摄
优势和特点:卫星幅宽走在全国前列 实现遥感和AIS整合
从海南自身需求出发,“海南卫星星座”从设计之初便有自己的特点。杨天梁表示,技术方面,“海南卫星星座”充分考虑到了海南需求。“指标设计上,我们认为分辨率不是第一位的,覆盖才是更重要的,就是要更大范围地获取信息,所以在分辨率上,我们并没有强调最高,但在幅宽上走在了全国前列。”杨天梁说。
“同时,考虑到未来关于海洋信息获取方面的一些问题,我们也增加了AIS,就是在一颗卫星上,实现了遥感和AIS的整合。”杨天梁告诉记者。
据了解,“海南一号”01星是5m宽幅相机卫星,AIS采用全色双线阵成像,110公里幅宽,主要识别船只,对移动目标进行监测;“海南一号”02星是1.5m高分卫星,AIS,BayerRGB推扫视频一体化相机,幅宽推扫12km,视频5.8×3.3km,服务于自然资源、农业、林业、海洋、交通、生态环保、城市管理等行业;“文昌一号”01、02星是5m宽幅相机卫星,AIS,采用全色+八谱段推扫(在轨可选),115公里幅宽,服务于自然资源、农业、林业、海洋、交通、生态环保、城市管理等行业。
归纳来看,“海南一号”01星、“文昌一号”01星、02星是集对地遥感和船舶AIS采集为空天地一体的微小卫星,主要是针对海南及环省海域进行遥感成像。“海南一号”02星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微小卫星,主要完成对地成像观测,具有推扫和视频成像工作模式。
而在运营模式上,“海南卫星星座”特点鲜明,就是纯商业化。“我们通过社会资本来建设,未来通过服务获得回报,这也使我们的项目可持续。”杨天梁说。
“海南一号”02星卫星模型。记者张宏波摄
用途及意义:目前已签约单位近十家 推动海南空天信息产业发展
据介绍,“海南卫星星座”发射成功后,将是“罩”在南海上空的巨大天网,海南可通过该星座获得南海及其周边超大范围的观测能力,每天可获取卫星遥感数据,保障海南在自然资源、农业、林业、海洋环境、海洋航运、海上应急搜救和渔业信息服务等重点领域的空间数据需求,有效服务于海洋保护、渔业生产、自然资源调查等多个领域。
以“海南一号”低纬度光学传感器卫星为例,利用它加上AIS船舶身份识别系统,就能实现对于南海的逐日覆盖业务化观测,甚至实现对于全球围绕赤道的海洋航道上特定海区的快速大范围覆盖按需观测,保障海南在海洋航运、岛礁监控、渔业信息服务等重点领域的空间数据需求。
三亚遥感所内,用于接受海南卫星信号的接收器。记者张宏波摄
“农业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卫星监测各种农作物种植面积、长势,有没有病虫害。海洋环境方面,遇到赤潮的情况时,我们可以及早发现及早处理,把破坏影响力减小。”杨天梁说,还有生态环保、应急管理、旅游、森林防火等方面,“海南卫星星座”均可以提供帮助。
由于应用广泛,“海南卫星星座”的广阔前景为许多单位、企业看好。“目前,签约的单位企业已有将近十家。”杨天梁告诉记者。
“我们希望探索出一条在海南培育孵化卫星设计、组装,火箭商业发射和卫星数据应用的商业航天发展路径,进而在海南打造一个完整的商业航天生态产业链,推动以卫星大数据应用为特征的海南空天信息产业发展,赋能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杨天梁对海南未来商业航天的发展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