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水党员干部高效解决疑难杂症获群众点赞
陵水党员干部兴调研之风,高效解决“疑难杂症”,获群众点赞——
陵河岸畔清风扬
■ 本报记者 杜颖 程范淦
偏远贫困村里来了县委书记!
陵水黎族自治县群英乡,远近“闻名”。贫困人口达7300多人,占全县贫困人口的25%。山峦崎岖连绵,阻断了外界交通,最远村小组祖空村,距乡政府开车也要50分钟。
可最近,群英乡农民人心振奋,不常见到县里干部的乡亲们频繁见到调研组走下基层,大家感叹:风气变了!
近年来陵水社会经济发展较快,部分干部产生了一些自满情绪,甚至出现了不担当不作为的问题,也影响了项目的建设。
部分党员干部缺乏担当,陵水的发展又该走向何方?
9月起主政陵水的新县委书记让全县干部颇感意外。没有“新官上任三把火”,他带队一头扎进了农村,开展细如肌理的密集调研,在调研中——首抓干部作风!
短短1个多月的时间里,县委调研组跑遍了全县11个乡镇,116个行政村跑了大半,高效、细致、扎实。
陵水县委开展调研的目的,就是学习乐东精神,狠抓队伍建设,狠抓党员干部的执行力!
全县老百姓很快从“三件事”上感受到了“变”的味道。第一件事是县委干部下班后不打“招呼”,分头走进小街巷子。县委大院对面的村庄窄巷,主路挖开许久无人维修,百姓叫苦。调研组当场追查,县有关领导即刻约谈业主,道路次日便复工;第二件事是县政务中心建设项目,审批权限早已明确下放,调研组却发现县有关部门竟置之不理,追查责任后的第二日,项目审批通过;第三件事是在长坡村,电网工程完工3年竟不验收,全村停电多时,追责主管部门,村里第二天便来了电。
连政务中心的建设审批都如此难,怎么方便老百姓办事?陵水全县上下达成了共识:必须彻底扭转“为官不为”,让所有党员干部敢于担当、干事谋事!
如何扭转?陵水做了两项创新改革:一是改革繁冗流程,建“陵水微信工作群”,县核心工作问题一律在群里直接发布解决。县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成员杨振斌感叹,10月21日晚11时50分发送一条“隆广镇个别街道存在摊贩占道经营”的讯息,次日清晨7时40分,镇委书记郑位忠回复:整治工作完毕。类似高效解决棘手问题的事例直线增加。
二是创新建立“每日舆情”,监督约束县四套班子成员,每天工作事项、本周工作计划,所有行动要明明白白写在舆情信息里,每日一报。县委一位干部对记者坦陈:开始时争议很大,有人说管得太“死”。可后来大家发现,通过信息互动,更多干部从舆情中了解到全县重点工作动向,方便了工作对接,并从中汲取到好经验加以借鉴。实践证明,每日舆情的实施效果,很好!
创新思维变革了工作方法,更重要的是从“根子”上破解县域经济存在的“疑难杂症”。
中央和省委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工作,县委调研组就扎进了全县最贫困的乡村“摸底”。在群英乡,过去被号称“绿色银行卡”的橡胶林如今提不出钱,就要学会“转身”,将眼睛盯在林下经济上。
芬坡村委会祖装村黎族乡亲黄永泥不会忘记县干部带来的改变,他激动地告诉记者,“县里干部告诉我,要建标准化羊舍,家里的羊才养得好!”他指着新盖起的钢筋混凝土羊棚说,“县乡都给了补贴款,若不把这林下经济发展好,对不起人家!”
正如许许多多黎族乡亲记住的县委书记的话:“民生改善是大任务,没有什么,比为民办事更值得我们去付出的。”这质朴的话语烙在乡亲的心底。
在广泛开展的基层调研中,陵水县委调研组“出题”,各分管部门也积极为经济发展“破题”。县水务局长黄聪说,抓生态环境保护,县委“点题”着重开展水污染治理,水务局就展开了更加深入的污染整治的基层调研,出台实施整治陵河偷挖河砂大行动,收效显著;
县房管局长孙少波说,脱贫整村推进要与美丽乡村建设同行,房管局通过基层调研,拿出新方案,破解了过去扶贫工作中整村危房改造进度缓慢的症结。
……
全县上下调研之风被广泛地带动开来,干部作风在走进基层与老百姓的交心中悄然转变。
作风之变,看“肩膀”、看担当;县域发展的力量,“不在胳膊,而在团结上”。
陵水作风之变,正带给人以新的启示……(本报椰林11月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