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以防为主”防灾理念 全民防灾铸就坚固“保护伞”
“莎莉嘉”一点也不像名字这般温柔,以“强台风”级别在万宁和乐镇登陆后,携狂风暴雨,横扫琼岛14个小时之久,成为1971年以来10月份登陆海南的最强台风。
任它雨骤风狂,我自内心安然!万宁市后安镇安坡村安置点,66岁留守老人陈儿荣平静地通过氧气机呼吸;儋州市东成中学安置点,3岁的陈靓颖安心享用当地干部送来的晚餐;文昌市重兴镇,陈奕转的女儿呱呱坠地……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海南实现了全省人员“零死亡”“零失踪”,真正确保了人民生命安全。
风雨中,一颗颗平静的心,是因为风雨前,人人都已经行动起来,一把坚固“保护伞”在宝岛之上撑起。
“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海南用全民防灾的生动实践,探索着防风减灾的“海南经验”。
理念转变
“以防为主”树立风险意识
10月19日,“莎莉嘉”离开琼岛,太阳升起。但是,前一日的狂风暴雨,仍然让年逾九旬的儋州东成镇大榻村村民符美女心有余悸:“幸亏干部把我送到了安置点,还送来了吃的喝的,家中的瓦房根本顶不住狂风暴雨,如果没有转移,都不知道能不能见到今天的太阳。”
符美女的“幸亏”,并非运气!
10月11日,“莎莉嘉”诞生前两天,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八次会议,提出要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
10月13日,“莎莉嘉”在西太平洋生成之时,恰逢国际减灾日。今年的国际减灾日以“用生命呼吁”为主题,把减少人员伤亡作为减灾工作的首要任务。
这些国际国内防灾减灾工作的新理念、新要求,正契合了海南多年来抗击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实践方向。
海南是一个多灾害的岛屿省份,特别是几乎每年都会来袭的台风,往往在短时间内造成严重破坏。从可能是建国以来登陆最强台风的1973年第14号台风,到号称“海南风王”的“达维”,再到41年来登陆华南最强台风“威马逊”……人民生命财产遭受的一次次严重损失,一次次汗水与鲜血换来的经验教训,让海南越来越认识到灾前预防的重要性。
今年8月中旬,台风“电母”与强降雨同时来袭,全省上下都动员起来,齐心协力迎战,灾后迅速恢复了生产生活秩序。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人们也在自问:还能不能防灾更早一些,更快一些,让损失更小一些?像这样每一次的经验积累,都化作防灾减灾的宝贵财富。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灾中救援,狂风暴雨里救援人员岂非也处于危险之中?”“灾后抢修,道路阻断、物资缺乏,如何才能第一时间到位?”……在对类似这些问题的反思与解答中,海南把对中央精神的理解与本地防灾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新的防灾减灾理念日益清晰。同时,随着海南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海南也具备了早防范、早除险的物质基础。
“紧急部署、早做准备、在岗在位!”省委书记罗保铭在台风来临前数次部署防御工作,并反复强调,要密切关注台风“莎莉嘉”发展趋势和走向,以底线思维提前做好人员物资准备和防御工作,及时转移危险区域群众,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尽最大努力降低台风可能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如果造成损失再来考虑部署救灾,工作就被动了。事先防范就是要化被动为主动,减轻灾害风险。”省长刘赐贵连续49小时坐镇省“三防”指挥调度中心,研判台风进展、部署防风工作。他强调,防御“莎莉嘉”就要“以防为主”,科学评估灾情和险情,提前化解风险,从根本上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在省委、省政府的科学指导下,人们从闻“灾”而动变为闻“风”而动,从重在救援“灾害”变为重在排除“风险”,一种新的工作思路:风险意识被树立起来。
灾前预防
科学预判做到“四个到位”
28辆满载抢险救灾物资的军车,从中央防汛抗旱物资海口仓库驶出,奔赴8个市县;1.6万多名驻琼军警部队官兵携带装备增援各地;海南电网公司组织5200多人的抢修队伍;省政府8个督察组分赴重点市县督导指挥……
10月17日,“莎莉嘉”距离海南岛约500公里时,海南已经开始“备战”,将防汛防风应急响应提升至Ⅰ级,按照预案做到救援人员、装备物资、“三防”指挥、督导检查等4方面提前到位。
“以往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等到灾害已造成,再派人员、调物资,很可能因为交通中断等而无法及时到达救援地。”省“三防”办副主任陈武说,这次抗击台风化被动为主动,就是要打“有把握的仗”。
“很多市县和乡镇干部的手机上,‘三防’信息网是必装的。”陈武说,海南“三防”信息服务网两天访问量达380多万人次。“有把握的仗”首先是建立在科学预判基础上。省气象部门不断地分析、并及时与中央气象台沟通,准确预测预报了“莎莉嘉”发展趋势、走向和带来的雨量。海南“三防”信息服务网则实现了海洋与渔业、气象、水文及水务等部门间数据的无缝整合共享,为防灾工作提供了全面、及时的信息。
基于准确预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各级各部门迅速评估风险和灾情,迅速行动,化解风险,前置救灾力量——
省“三防”总指挥部启动防风防汛应急预案,明确了水库度汛措施,全省所有水库实行24小时值班制;各市县转移群众66万人,设置集中安置点1665处;160万中小学幼儿园学生18日全部停课回家,20.79万留校大中专学生全部得到妥善安置;省海洋与渔业厅组织25396艘渔船回港避风;省通讯管理局调集28部卫星电话分发到重点单位和市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梳理明确8市县32个保供加油站点,开辟绿色加油通道;民政部门做好生活物资储备并下发到乡镇,保证转移群众生活;商务部门组织储备生活必需品保市场供应;交通部门部署了道路抢修和清障抢险力量;水务部门向全省74个易涝点增派应急抽排水泵车……在台风来临前,抢险救灾队伍已经提前到位,时刻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灾情。
让一些汽车4S店奇怪的是,多个城市道路出现积水,但灾后前来维修的泡水轿车却比以往大大减少。这,正是海南全民行动起来,全民防范台风的一个缩影。
“因为这次台风,心中有底。”海口市民张丽,曾经因台风被困在路上5个小时。那次经历让人绝望,而这次她看到了希望。“这次台风,媒体做了很多服务报道,比如市民如何防风、有哪些危险、遇到突发情况如何自救求救等。”据悉,台风期间,海南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电信等多种渠道向群众宣传防台风措施,手机短信发送预警信息达2500万条。其中,就包括提醒私家车尽量不要外出等内容。人们随后的自觉行动,为维护良好救灾秩序作出了贡献。
台风前的各项准备,犹如给琼岛织了一层密实的防护网,时刻准备抵御“莎莉嘉”,把灾害风险降到最小。
灾中驰援
生命为先有序有力迎战台风
从万宁和乐镇到洋浦经济开发区,“莎莉嘉”肆虐琼岛达14小时之久,所过之处,瞬间树倒屋掀路毁。但是,没有一人因灾死亡失踪,人民生命财产得到最大程度的保全。
一组数据显示“莎莉嘉”的威力:6个市县部分地区累计雨量达300毫米以上;海南岛四周沿海陆地普遍出现11-12级阵风,3个市县4个乡镇阵风达13级以上,万宁万城镇达14级。“莎莉嘉”的淫威没能“得逞”,关键就在于海南预防措施准备全面,台风袭击过程中,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陵水到保亭交通要道,将近25公里的树木倾倒,陵水民兵166人迅速赶到事发地,近6个小时,打通“民心”路。
——万宁市人民医院在台风登陆当天,接生了10个宝宝,医护人员全员值班,守护百姓平安。
——在文昌市会文中心小学安置点,137名附近村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在这里躲避台风,吃上了热饭、喝上了干净水,5名干部职工轮流值班为群众服务。
——白沙黎族自治县打安镇福安水库坝底出现渗水,白沙相关部门、预备役官兵、乡镇干部扛着沙袋修复大坝,确保水库安全。
从台风登陆时起,各级党委政府就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防御工作的首位,让转移的群众受到妥善安置,让救援人员不必冒恶劣天气风险外出作业,让水库下游群众知晓泄洪安排……
在台风袭击琼岛14个小时内,受困群众得到及时救援,安置点群众生活得到保障,水库有序排洪泄洪,救援力量有效调配……同时,各地应急抢险力量严阵以待,待天气条件允许时迅速投入抢险救灾。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各级各部门还相机决策,重新调配救援力量,无灾支援有灾、小灾支援大灾。台风在万宁登陆后,对三亚影响不如预期,三亚立即集结18支支援队伍前往兄弟市县。
没有惊慌失措,没有束手无策,从政府到市民,从领导指挥到一线抗灾人员,都在按照灾前部署,胸有成竹,有序有力应战!
灾后救助
“四防六保”尽快恢复正常秩序
10月19日清晨,海口市民李女士到菜市场发现,上海青、圆白菜都是4元/斤,“台风天的高菜价现象没有重演!”据海口市物价局监测,当天10个蔬菜品种平均零售价3.77元,海口市菜篮子集团10种省定基本品种蔬菜均价为2.14元/斤。
在“莎莉嘉”离去的过程中,防灾减灾工作仍然没有一丝放松。一方面,继续保持高度警惕,防范地质灾害、水库、强风和洪涝的风险;一方面,加快供电、供水、通信、供气、交通和市场供应的恢复保障。
1000吨省外蔬菜通过“绿色通道”陆续进岛供应市场;海南4359名公路人连续奋战,高速公路、国道已无阻断,均可保持通行;海口市区各自来水厂及时恢复供水,供水不正常小区通过送水车送水……电力是基础设施恢复的关键,海南电网按照灾前部署迅速行动,仅用两天时间恢复了所有物业小区和七成以上用户的供电。供水、通信基站等也随之迅速恢复。
“莎莉嘉”肆虐,全省47.7万贫困群众“雪上加霜”,他们的生产生活让省委省政府更关切,让社会更关心。
“‘屋漏又逢雨’,在救灾工作中要把受灾贫困户作为重点救助帮扶对象。”19日上午,罗保铭在儋州调研指导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工作时强调,全省各级各部门的救灾工作、资金、人员等,一定要优先向受灾的贫困户倾斜,帮扶他们早日恢复生产生活。
目前,各地扶贫干部、驻村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纷纷帮助贫困户救灾、恢复生活生产。农业是农民、特别是贫困户的主要收入来源,强风暴雨给农业生产带来较大损失。“要派出技术人员,帮助农民尽快抢种补种,抓紧修复水毁工程、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刘赐贵要求,要充分组织、引导、发动全民投入救灾,迅速把工作重心转到救灾救助恢复生产上来。
14小时的行程,让“莎莉嘉”看见了海南科学预判、灾前预防的智慧,见识了海南迎风而上、不畏艰险的勇气,也见证了海南甩去雨水、奋勇前进的信心!
保卫人民、防灾减灾没有终点。防御“莎莉嘉”的宝贵精神财富,推动海南继续在完善防灾减灾工作的道路上前进。省委、省政府已经就完善农田水利设施、进一步提升海南防风减灾能力作出部署,从今冬明春立即着手实施。
可以看见,海南上空这把由全省人民共筑的“保护伞”,越来越坚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