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族”返乡采茶 成乌石最年轻“采茶能手”

03.11.2015  15:29

  刘永超、阳超娇夫妇是乌石农场新一代的年轻茶工,也是在农场“二次创业”浪潮中,从都市“打工族”返乡从事茶叶生产工作队伍中的一员。他们凭借自己爱岗敬业、脚踏实地的精神,在短时间内从一名“采茶新手”成长为乌石农场最年轻的“采茶能手”。

  在旁人的眼中,刘永超夫妇兢兢业业、互敬互爱、家庭和睦、邻里和谐,是新时期茶工的典型代表。他们家庭现管理茶园10亩,夫妻两人年岗位工资收入10多万元,在全场茶工中名列前茅。2014年,阳超娇分别被农场和省农垦总局授予“采茶能手”和“最佳茶工”荣誉称号。

  (一)

  记者见到刘永超夫妇的时候,他们刚刚从茶园采茶归来,还来不及喝上一口水,便忙着分拣茶叶。今年已经是他们回农场采茶的第4个年头。

  刘永超之前在外省打工将近10年。随着他们的两个孩子都到了上学的年龄,需要父母照管。于是,他们便开始打算回场的事。但回农场意味着失业,一家人今后的生活该怎么办?

  正当刘永超夫妇面临艰难选择时,喜讯传来,2010年,乌石农场提出以茶叶发展为核心,做大做强茶叶产业,“白马岭”品牌渐渐名声在外。他们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毅然登上了回场工作的列车,接过父母手中的“茶筐”,成为农垦第三代茶工——他们要在这满是茶香的群山峻岭中通过自己灵巧的双手,实现白马岭茶人梦。

  (二)

  阳超娇是湖南人,在老家就采过茶的她,一开始并不觉得采茶有多难。但到了乌石农场,她才发现采茶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原来,乌石农场对茶叶的采摘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只取芽尖和一芽二叶,芽尖是最嫩的叶子,采摘时极为精细,这让阳超娇颇不习惯,采茶总是落在人后,产量上不去。

  刘永超的父亲是老茶工,有着丰富的管理采摘经验。于是,刘永超夫妇虚心向父亲请教,一起到父亲的茶园观摩学习,有空的时候还跑到其他采茶能手岗位中去现场讨教,学习如何做到眼疾手快,做到眼手一致,在保证最佳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阳超娇深知自己采茶功力不如人,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头戴胶灯去采茶。

  刘永超夫妇还坚持参加农场举办的茶叶采摘技术培训班,相互找问题,相互鼓励。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两人的茶园管理技术和采摘技术大幅提升,全年茶青一级合格率达100%。2014年,在农场举办的“茶叶采摘技能大赛”中,阳超娇过五关,斩六将,将一个个老将挑落马下,一举夺得总分第二名的佳绩,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采茶能手”。

  (三)

  刘永超夫妇回场后,把两个孩子带到身边。他们的大儿子非常懂事,平常刘永超夫妇在外采茶较忙,中午回家晚,乖巧懂事的儿子就会把饭菜准备好,等父母回来吃。父母不在家的时候,他还承担起照顾妹妹的责任,让刘永超夫妇省心不少。

  阳超娇说:“孩子是父母心中的牵挂,能够跟他们在一起,生活工作都感到踏实许多。感谢农场给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刘永超的母亲早年过世,父亲一人含辛茹苦将其养大。为了让父亲度过一个幸福快乐晚年,他将父亲从姐姐家接到身边一起生活,对老人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

  对于邻里之间,刘永超夫妇也十分热心肠,只要有需要帮忙的,夫妻俩一定二话不说,尽可能地给予帮助。有一次邻居阿婆不慎摔倒在卫生间,站不起来,痛苦的呼叫声惊醒了正在休息的阳超娇夫妇,他们带上家里现有的5000元现金立马骑上摩托车,跑了10多公里把老人送到县医院。由于救治及时,老人没有落下病根,很快得以康复出院,邻里无不啧啧称赞。(蔡佳栩 通讯员 陈于翔)

编辑:陈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