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海口“好村官”洪庆芝:病床上仍牵挂着征地项目

14.07.2015  10:51

      心中有缕乡愁

      ——追记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美岭村委会副主任洪庆芝

      他走了,虽有工作未完成的遗憾,虽有对家人的愧疚;但却无憾于他尽心尽力服务了8年的父老乡亲,无愧于他7年党龄的身份,无疚于他的几十年朴实农民本色!

      他走了,只给家里留下一辆骑了两年的二手电动车,换了好几茬、依旧装满文件的三种公文包,以及无数顶“下岗”草帽中的最后一顶!

      他走了,家里有常年卧病在床却被他一直供养的孤鳏大伯,有一下子老去10岁、犹自念想不已的老伴,有以他为楷模、开三轮车为生的弟弟,还有仰仗他教育抚养的儿女……

      他奋斗一辈子,前半生含辛茹苦为家人操劳,后半生任劳任怨地想让乡亲们的日子好过些,自己却英年早逝……

      他,就是今天被海口市委追认为“优秀共产党员”的秀英区石山镇美岭村委会副主任,被美岭村人口口声声唤作“最老实的好村官”的洪庆芝。因为长期超负荷工作,积劳成疾永远倒下。

      “最苦最累的活,他却干得有声有色!”

      “我们美岭村11个自然村,谁不知道洪庆芝啊!”7月11日下午5时许,美岭村委会典读村村口的大榕树底下,二三十个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回忆起刚刚逝去的“洪主任”——

      村民们还记得,就在这棵大树底下,为给低保户、困难户送民政物资,洪庆芝背着衣被粮油走过;为帮助大家在“威马逊”超强台风前撤离村庄,他背着百岁老人走过;为宣传美安科技新城的征地,他坐在树下石凳上与大家语重心长过……

      可如今,大榕树依然枝繁叶茂,在树下纳凉的村民日益富足,洪庆芝却在年富力强的54岁走了。

      “要讲洪主任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讲不完!”玉豹村村民王日良含着热泪讲起了一件往事——

      今年2月5日,王日良到镇上办事,路过民政所时,看到洪庆芝正一个人往三轮车上装货。那是给低保、五保、困难户发放的年货,足足有一两吨。

      一袋50斤的大米对于成年男子原本不算啥,洪庆芝却脸色发白,满头冒汗,半拖半抱地提着米袋在地上挪动,还时不时停下来,揉揉右胸部。

      王日良生拉硬拽地把他拖到一张椅子上休息,他坐着喝了口水却立马起身:“重的我搬不动,就劳烦你!轻的我来搬!”

      物资装车完毕后,王日良想让洪庆芝等等,一会办完事坐自己的电动车回去,这可比坐在堆满物资的三轮车上舒服得多。可他却不同意——他要看守着这些困难户过年的物资,生怕路上颠簸掉下一两包。

      村主任王一川说,洪庆芝在村委会分管文书公章、民政、安全生产和征地等工作,是村委会里最苦最累的活,“都是别人不愿意干的,他接过来,干得有声有色!”8年前洪庆芝刚当选为副主任时,新班子讨论分工,轮到分民政工作时,却久久没人吱声。从头到尾没怎么发言的洪庆芝开口了:“那就我来干吧!”

      去年7月中旬,我省遭遇了超强台风“威马逊”袭击。7月17日,美岭村委会接到三防指挥部紧急通知,附近的玉凤水库有可能决堤,必须将村民全部集体转移。

      下午两点,已是风雨大作。洪庆芝蹚着一脚深一脚浅的水走到典读村,挨家挨户、声嘶力竭地呼喊大家赶紧撤离。82岁的黄赛莲奶奶因为担心家中财务,怎么都不愿走。

      洪庆芝马上蹲下身:“我背你走!”一路冒着风雨把黄奶奶送到了村口的车上。此时,村口积水已没过膝盖。接着,他又背走了一位102岁高龄的五保老人洪赛梅。

      台风过后,典读村民一谈起洪庆芝就竖大拇指。

      “你哥我是个干部,你就不要吃低保,免得别人说闲话!”

      认识洪庆芝的人都知道,他很忙,忙得常常顾不上家。自打洪庆芝当上村干部后,家里每年种养收入少了几千元。

      “我不怪他。”面对记者的疑问,同样不善言辞的陈班风说,“因为他心很好。”

      洪庆芝夫妇婚后30多年没有拌过一次嘴、吵过一次架,在当村干部前,他在家务农,种田、种瓜菜,养猪、养牛;回家又和妻子一起做家务;即使担任村干部了,有时间还是会尽力帮着干家务。

      洪庆芝的伯父是孤鳏老人,还腿脚不便。因为老人无妻无儿,二十多年前洪庆芝就包下了伯父的农活,买种子、施肥、打农药都是自掏腰包。

      虽然洪庆芝对家人可谓孝悌慈爱,但却不允许家人利用自己的职权沾一点光。

      他的两个弟弟家经济情况不算好。其中,三弟家中的情况是符合低保标准的,但大哥作为分管民政的副主任,反而不让三弟享受低保。“你哥我是个干部,你就不要吃低保,免得有闲话!”

      过去美岭村出村路雨天两脚泥,晴天一头尘。2008年,政府拨款帮美岭村修路。一说修路大家都支持,但听说修路要占自家承包地,大家就摇头。见此情景,洪庆芝带头出让自家2米宽、100多米长的承包地,率先硬化,再一家一家地去做说服工作。由此,道路两旁的村民都纷纷让出两米宽的承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