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资本投向创业创新还有哪些“栓塞”?——国务院督查“问诊”“双创”软环境
新华社北京6月5日电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引导民间资本踊跃参与“双创”,既能激发民间投资潜力,又能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让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迸发出来。
记者跟随国务院督查组走访北京、辽宁、黑龙江、四川、重庆、广东、福建、青海、山西等省市发现,各地认真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关政策,推动“双创”深入发展,取得了积极效果。但从督查情况看,民间资本投身“双创”仍存诸多“栓塞”,“双创”软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从政策到资金 各地支持“双创”力度大
“市、区科委引导我们走自主创新道路,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煎药机,研发产品得到市场认可后,又给了150万元产业化支持资金,推动产品走向市场。”北京东华原医疗设备公司姜黎滨说,政府支持对企业创新起到助推引擎的作用。
这只是全国各地支持创业创新的一个缩影。督查发现,各地认真落实国家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关政策,从政策创新到设立各类产业基金,到培育服务机构,培养创新人才,积极想办法、搭平台、引资金、促创新:
在福建,政府出台互联网创业服务实施办法,支持民营互联网创业孵化基地发展,形成一批以民办为主、多种发展模式的创业孵化基地。
在重庆,政府正在着力培育技术创新、信息技术、检验检测、投融资类的创业创新服务机构,同时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为小微企业提供低收费服务。
在青海,省财政从省级科技发展专项资金中统筹安排,投入5000万元投资引导资金,专项用于大学生利用自主研发或由其他合法渠道获得的技术进行“双创”活动。
……
一些细致贴身服务,也在各地创建的产业园、众创空间中不断涌现。今年3月在新三板上市的北京亿玛在线科技公司负责人盛赞地方政府服务“很给力”:“上市过程中,涉及到异地办理多种证明材料,工商等有关部门开了绿色通道,加快办理,一点没耽误上市进度。”
民企困惑多 折射民间投资三类“栓塞”
尽管各地支持力度不小,但从督查情况看,在投身“双创”过程中,民营企业普遍存在各种各样的困惑,反映当前民间投资仍存诸多“栓塞”:
——“有钱不愿投”折射“政策性栓塞”。在辽宁沈阳,多家创投基金反映,沈阳要求有政府引导基金参股的创投基金,60%的资金必须投在本地,本意是引导资金投身当地发展,实际效果却是造成很多资金不愿投到沈阳。
——“有钱投不出”折射“服务性栓塞”。在山西太原,创业板上市企业东杰智能董事长姚长杰反映,公司掌握数亿元资金,想投资城市智能停车设施却“投不出去”,原因是停车设施建设涉及选址、立项、规划、土地和消防等多部门,没有哪个部门愿意牵头协调推动。
——“想投没有钱”折射“老旧观念性栓塞”。在一些地方,政府政策性扶持资金、金融部门贷款等习惯性倾向于国有企业,导致一些有好项目、好创意的民营企业难以拿到急需的资金。
督查还发现,一些投资基金或者民营企业习惯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投资两三年就见回报”“赚快钱”,缺乏长远投资意识,对创业创新健康可持续发展形成了制约。
“这些‘栓塞’,正是当前政府部门积极推动创业创新,但实际效果却打折扣的根源所在。”东莞融易创投投资总监胡艳说。
提升双创软环境 “细节影响成效”
地方经济转型,“双创”能发挥多大作用,效果如何,政府服务意识、服务细致程度等软环境因素非常关键。
影响“双创”软环境的因素很多,也很细小,但这些细节却对政策效果产生很大影响。“在一些地方,有投资人来考察,连杯喝咖啡的地方都没有,人家看完就再也没来过,事情很小,反映的是当地基本服务意识缺失。”山西红土创新基金总经理陈永伟说。
浙商创投合伙人杨志龙反映,在北京,投资人看项目“在家里就行”,第三方机构会将创业项目资料整理好送上门;在东北或西部地区,缺乏基本的第三方服务,投资人得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寻找走访,“效率低下,不利于形成创投氛围”。
成都玖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杜伟反映,创业办各种审批手续要跑多个部门多个窗口,对创业初期的公司来说,人本来就少,还要有专人负责盯着跑审批,耗时耗力,希望开设审批“一站式服务”。
一些地方对国家政策的宣介依然停留于“以文件落实文件”,还有一些文件是“锁在抽屉里的”。哈尔滨嘉天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桑洪建议,“政府部门应进一步改变观念,主动亮政策,服务民营企业。”
“要提升软环境,根源在于政府提升服务意识。”从海外回国的沈阳高新创业投资公司董经国反映,“国内很多省市对于特殊人才都有一次性补贴政策,在有些地方要跑上很多趟,跑到后来对这笔钱都没兴趣了。而在浙江,政府会帮你把手续办好,钱很快就能到位。”
太原皓德科技公司总经理李滨建议,软环境落后地区与先进地区建立交流机制,通过人才互换,带来新思路、新观念和新做法,来一点一点改变,一点一点提升。
民营企业家普遍期待,专项督查能够改善民间资本投身“双创”软环境。在整改具体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地方政府、创投机构、创业企业、第三方服务机构等付出脚踏实地、长期不懈的努力,为“双创”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记者华晔迪、姜琳、朱基钗、于佳欣、董小红、庞书纬、强勇、王自宸、陈春园、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