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豪华”专家团队驻扎三亚治疗“城市病”

29.05.2015  12:40

      【原标题】国家在三亚试点通过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治疗“城市病”——

      “双修”十载,约见更美鹿城

      经济进入新常态,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城市形态风貌失控等“城市病”也越来越受关注,高速、粗放、外延扩张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城市需要转型。

      今年4月,国家住建部部长陈政高在三亚调研指出,住建部把三亚作为全国城市转型发展试点市,支持三亚开展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5月,陈政高再次来琼听取三亚市城市“双修”工作汇报时表示,国家住建部将把三亚城市“双修”工作纳入国家总体战略层面,发文明确三亚作为全国城市“双修”的试点城市。

      省委书记罗保铭、省长刘赐贵也先后在三亚调研或检查指导工作。罗保铭指出,三亚要科学规划、苦练内功、下大力量持续推动旅游业态转型升级和优化,向国际滨海旅游精品城市、海南旅游特区的标杆城市快步迈进。刘赐贵强调,要把消除违法建筑和搞好城市规划结合起来,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亚市将通过“双修”工作,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生态和谐、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管理高效的旅游精品城市,打造成海南旅游特区的标杆。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张兵评价道,三亚的“双修”工作就是中国城市转型的一次探索。

      何谓双修

      城市“病”了!“城市病”已经不再是大城市特有的,已经蔓延至小城市。今年3月,央视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的数据首发,在累计近70项大调查独家数据中,小城市的“大问题”赫然在列,如环境污染、交通堵塞、就业压力等常被诟病的大城市病,同样存在于小城,甚至更严重。

      三亚亦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三亚已经成为全国闻名的旅游度假城市,但是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例如生态环境保护亟需强化,城市形态风貌失控,城与乡、滨海与腹地、度假区与老城发展不均衡,旅游城市特殊性导致的配套困难等。

      作为旅游城市的三亚,生态和城市管理建设对其尤为重要。5月25日,省委常委、三亚市委书记张琦在给全市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时表示,现在三亚的生态环境在逐步恶化,“一湾两河”水质下降,红树林逐步退化,甚至受到人为砍伐,挖山毁林、乱排污水等行为屡禁不止,三亚河的污染问题被央视报道,本身就说明了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也从一个侧面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更加坚定了我们加强生态保护的信心和决心。

      今年,被称为“史上最豪华”专家团队驻扎三亚——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多位包括水务、交通、风景、照明等方面的顶级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队,对全市进行了摸底调查,并提出“双修方案”。

      “三亚的问题是城市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在其高端目标定位下所凸显的问题,应在发展中创造性地应对和解决。”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张兵认为,对三亚“双修”的规划,也正在发生着转变。“由量向质的转变:城市由‘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型;城市设计的方法:由粗放型的二维管理走向精细化的三维管治。”

      根据调研发现的问题,三亚城市“双修”重点内容也被梳理出来。生态修复主要突出海岸线修复、河岸线修复、山体修复等“三个重点”,争取五年内完成;城市修补主要打好广告牌匾整治、城市绿化改造、违法建筑拆除、城市色彩协调、城市亮化规划、城市天际线和街道立面改造等“六个战役”,争取用两年内完成前五个战役,十年内完成城市天际线和街道立面改造,让三亚的城市面貌彻底改观。

      张琦表示,要以“大脚革命”的思维理念来引领推进城市“双修”,把三亚建设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精品城市。

      生态修复

      山体修复

      [现景]2800余亩山体受到破坏

      驱车行驶在三亚绕城高速上,放眼望去不时可见山体附近乱石密布,与周边葱茏的树木形成强烈的反差。站在临春岭公园山上,俯瞰四周,在其东北侧的山脉上,因耕种果树等作物,而出现一块块空地,犹如山体患上了“牛皮癣”。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们将调研得到的山体破坏点,一一标注在地图上。“大点表示严重破坏地区,小点是一般山体破坏地区,灰色片区则是需要退果还林的。”中规院规划设计所主任工程师范嗣斌说。记者在这张地图上数了数,一共有9个大点,19个小点,而24块灰色地区“镶嵌”在绿、白底地图之中,犹如一道道“伤疤”。

      结合实际调研和2014年底影像图框算结果,三亚市域范围内山体破坏29处,山体受到破坏的面积约2800余亩,山体受损严重9处,范围约1600亩。高速、高铁两线周边敏感地 区应退果还林的面积约12000余亩。

      [蓝图]退果还林建设城市生态公园

      “临春岭公园东北侧,可结合退果还林建设城市生态公园。”范嗣斌说,不同的山体破坏采取不同的修复方式,如果被果树侵占的景观敏感区段,可以逐步推动退果还林。有条件的可结合周边资源建设生态公园。

      此外,针对山体遭到人为破坏的,根据基质及被破坏程度不同,采取不同修复方式。可以让生态恢复结合周边资源和自身条件建设郊野主题公园。

      山体修复工作正在进行。站在亚龙湾路口,眼前是一片绿油油的山体,然而几年前这里还是山体“伤疤”林立,岩石狰狞。这是三亚首个山体修复工程,山体修复面积约17746.4平方米。如今,走近还能从凹陷的山窝看出稍有异样,茂密的人工林中间,还穿梭着喷灌的水管,以保证这些乔木的成活率。

      根据方案,今年7月底前完成迎宾路东环铁路隧道口及抱坡岭山体治理工作,年内启动天涯区、吉阳区绕城高速公路两侧6个受损山体生态植被恢复工程。

      内河修复

      [现景]三亚河7处淤塞10处排污

      沿着三亚河凤凰水城段行走,可以看见垃圾漂浮在河面上,河水浑浊,臭味弥漫在炎热的空气中。

      随着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和居民、旅游人口的不断增长,三亚河出现了污水排河、河道垃圾、占用河道、河道淤积、船舶污染和面源污染等问题。

      海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副总工程师陈表娟介绍,三亚河属于省常规监测主要河流之一。近几年的监测结果显示,个别河段仍有超出地表水Ⅲ类水质这一管控目标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氨氧含量超标。

      据调查,在三亚河主城区段有40多处排污口,目前政府已经封住了30多处排污口,还有10处将在10月前进行截流。三亚河上游有7处主要淤塞点,影响三亚河城区段至海坡段内河水系贯通,三亚河和月川湿地水系贯通,受到影响的河流段落约占规划河道的35%。

      [蓝图]结合水系贯通建设湿地公园

      “三亚河的治理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治污处理,包括河道垃圾和污水的截流处理等;二是岸线的整治和岸上景观的建设,包括绿廊、绿化、步道等方面的建设。”三亚市长吴岩峻表示。

      日前召开的三亚河排污治污工作会议透露,三亚将开展完善中心城区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开展河道防洪清障工程、着力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问题、整治重点污染源等八大整治工作。依托三亚河红树林等优质自然环境资源,以生态保护为主线,以有利于休闲生活为目的,在保护中利用,通过水上旅游开发来保护与打造三亚城市生态河流。

      “首先要清除内河淤塞,让水系贯通,有条件的可结合水系贯通建设湿地公园,例如月川湿地东南侧。”中规院水务分院工程规划研究所所长黄继军建议,堤坝式岸线生态修复,应破除硬质岸线,修复为生态型堤岸;被破坏的自然岸线,需要按生态式堤岸方式进行修补;保持优化人工景观式岸线,增强公共性、完善设施。

      海岸线修复

      [现景]沙滩泥化垃圾遍地

      位于三亚港入海口处,渔船驶过港口,每天环卫工都要从港口附近的水面上清理出大量垃圾,这些垃圾有的来自往来的渔船,有附近居民丢弃的。

      而在三亚湾,靠近凤凰岛一侧的海水已经不再清澈湛蓝,微微泛黄。而三亚湾的绿化带,每天都要遭受市民和游客的踩踏,使刚刚冒出新芽的草地不堪重负,还有人甚至把机动车开到草坪上。2004年开始,由于海岸侵蚀加剧、近海海域水质受到影响等原因,三亚湾出现沙滩严重泥化。

      今年春节期间,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对三亚湾海滩垃圾碎片开展了调查:在有环卫工人负责的三亚湾上,无论市区还是郊区,仍有大量的垃圾碎片,密度达到533485个每平方公里,远远超过了每年国家海洋局公布的国家平均值。其中,烟头占比为67.36%,通过计算得出三亚湾海滩上有超过20万个可见的烟头。

      [蓝图]立法保护海岸线生态体系

      范嗣斌表示,从勘察的情况看,三亚海岸的修复主要在港口区河口污染,以及海岸绿化建设过于人工化。城市型岸线尽量减少硬质化处理;风景旅游岸线、自然生态岸线,如海坡、鹿回头、小东海等处必须加强自然生态景观保护,减少人工干扰。

      目前三亚市已经在三亚湾完成了原生植被保护及生态恢复示范区建设。为保护种植成果,避免人为踩踏破坏,给植物一个休养生息的时段,市园林环卫局对示范区域的植物进行封闭式养护管理。

      记者今天走访看到,在示范区域内,种植了草海桐、海风藤、野菠萝、椰子、木麻黄、仙人掌等植物,种植方法为模仿自然植被群落组成,环卫工人们正在给娇嫩的草木浇水。三亚市园林环卫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示范区域的建设和管理模式将为下一步全面开展三亚湾原生植被保护及生态恢复提供宝贵的经验。

      为保护海岸线,刚刚获得立法权的三亚市还将《三亚市海岸线生态体系保护条例》列入今年的立法计划项目。

      城市修补

      建筑过高过密、“个性”建筑风格太夸张、城市色彩杂乱无章、城市广告牌匾设置随意……

      这些让城市生活不和谐

      杂乱,这是许多游客置身于三亚市解放路南段第一感觉。这是一条繁忙的道路,是三亚市商业中心,人多车堵,汽车喇叭声四起,由于没有非机动车道,摩托车、电动车与汽车插肩而过,上演现实版“速度与激情”。在道路的两旁,停放着机动车、摩托车、电动车,占用人行空间。

      行走在解放一路,看着两旁的建筑,让来自上海的游客麦小雨觉得与自己心目中的热带城市相距甚远。“不仅街道环境混乱,两旁建筑立面杂乱,没有特色,沿街广告牌设置随意,更有一些沿路设置的横幅或独立式广告,破坏步行空间,影响街道环境及交通安全。”麦小雨说,这不像是国家滨海度假城市而倒是像内地一座普通乡镇。

      建筑是一个城市重要组成部分,建筑风貌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的风格。虽然,三亚有许多风貌较好的建筑,例如三亚机场国际候机楼,风格借鉴了黎族船形屋造型体现了本土民族特色,建筑形态化整为零、体量适中、空间布局灵活;但是,也有不少建筑较为“奇怪”,破坏了城市风格风貌。

      中规院专家经过调研指出,例如,美丽之冠大树公馆过高过密,强度过大、体量过大,阻挡城市景观,风格也较为奇怪,缺乏对本土文化的体现。而巴哈马、红树林度假酒店等外围建筑立面大面积采用过重的颜色,不符合热带滨海城市特点,板式高层建筑体量过大,对城市景观造成阻挡。

      此外,城市空间形态上,三亚也存在高度敏感地区现状过高、过密。“多处天际线轮廓形成一堵墙效果,破坏景观效果,例如三亚湾局部地区、河西集中区、月川迎宾路集中区等。”范嗣斌说,三亚可以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建立中心城区三维体块模型全覆盖,重点地区三维精细化模型全覆盖,由粗放型的二维管理走向精细化的三维管治。

      夜景,也是城市特色的又一重要体现。在深圳,从地王大厦俯瞰深圳夜景已经成为一个旅游项目,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流光溢彩,城市在灯光中展现出朦胧与亮丽的迷人景色。作为旅游城市的三亚,夜景也备受关注,不少游客选择夜晚登鹿回头公园的山岭。“不过,与深圳相比,还是缺点什么。”麦小雨说。

      中规院深圳分院照明中心主任梁峥分析,三亚整体夜景照明杂乱,城市结构不清晰;部分地区夜景照明薄弱,缺乏设计指引;建筑夜景照明形式不一,缺乏整体效果。“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三亚河滨河夜景照明不连续,凤凰路上的大树公馆的夜景照明形式过于夸张。”

      解放路的整治案例

      广告牌匾整治、违法建筑拆除、城市色彩协调、城市亮化规划、城市天际线和街道立面改造……

      城市修补,中规院以解放路为例进行了剖析。局部建筑立面修补,要逐一落实到每栋建筑,具体到每项整改措施,明确责任单位及实施计划。

      范嗣斌说:“以海茹兰宾馆建筑改造为例,拆除顶楼各类大中小型招牌,宾馆名字可改为中小型牌匾设置于裙房指定位置,清除裙房以上各类墙面广告招牌。清洁建筑整体墙面,恢复主体墙面浅白色主色调。统一规范加装空调杆,与主体立面相协调,规范放置外挂空调机位。结合广告清理对裙房进行整改,以暖黄色为辅色调、部分深色为点缀色,同时增加人行道绿化景观。”

      范嗣斌说,解放路可以利用地下空间来缓解路面停车问题,打通胜利路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中规院专家还特别提出,交通修补坚持提高密度,而不是增加宽度。“完善道路网络,加密路网特别是支路网系统,形成微循环。”

      城市绿化也是城市修补的重要内容之一。三亚将加快清退被侵占的绿地,清理生态遭破坏的绿地,对现状生态良好的规划绿地合理利用,完善公共设施,对私有化的绿地增强开放性,拆违透绿逐步置换用地,分期实施绿地规划。近期将重点打造三亚河上游“绿色项链”,串联“山-河-城”,绿道贯穿其间。7月底开工建设金鸡岭桥头公园等一批市民休闲娱乐公园。

      穿衣服要讲究色彩搭配,城市建筑也讲究“配色”。根据初步方案,三亚城市总体以白色和浅暖为主色调;度假区可用木色为主色调。高层建筑禁止使用深色主色调。尊重滨海、山体、绿化、水系等自然特征,体现热带城市主色调。注重三亚本地民俗文化特点。夜景光照方面,建议滨海岸线夜景照明强调连续、节奏,突出节点照明、标志性建筑照明;滨河岸线夜景照明强调整体幽静氛围,突出亲水路径。

      “城市修补,还需要注意文脉延续。因为工作我每年都要在三亚住上几个月。这是一座非常有文化内涵的城市。”范嗣斌说,需要由“点”到“面”的修补、传承和展现,点上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旧城特色街区、历史痕迹展现为抓手,面上体现在城市整体建筑风貌中对本土文化要素的指引。(海南日报三亚5月2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