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异的一天

05.06.2015  01:11

  在遇到这件事情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遭遇网络诈骗。网龄20年,熟知各种网络骗局,从不轻易在第三方输入自己的账户密码,而且会反复核实各种充值、借钱信息,战果是连QQ都没被盗过。但是,这一次不知怎么栽了。

  这是诡异的一天,第一件让人觉得不正常的就是,不能说是热线但是来电也很频繁的手机一上午居然没有接到电话;第二件是疑似欠费没来电的手机,却在中午一小时被垃圾短信爆表了,一共收到了189条短信!

  反常即妖。在接近200条短信中,我选了某银行去电查询。银行的客服以非常负责的态度,在我去电后的几分钟再次回拨,对方称不是我本人,这位客服遂致电我办卡时登记的其他联络方式联系我,说明情况。这时候,我才知道我的电话被设置了呼转。

  于是,一个重大问题得以浮出水面。原来,我的手机被设置了呼叫转移的,而不法分子能够转移我的所有语音通话,是无法转发我的短信。因此,所有和账户密码有关的验证码是无法获得的。但,不法分子也深深的清楚,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验证信息,那么,怎么才能让人掉以轻心呢?一种办法是干脆就让所有短信都发不过来(臣妾做不到啊),另一种方式就是大量垃圾短信轰炸,让被骗者以为是被某些垃圾短信骚扰,继而选择“批量操作为‘已读’”。不法分子无奈,选择了后者。坦白说,一开始我看到各种网站和乱七八糟的注册信息,我后来慢慢想明白了,这,就是一种战术,“信海战术”!

  在设置了我的手机呼叫转移后,骗子使用主叫号码修改软件,拨通xx银行信用卡中心的电话。依旧是冒充是我本人,办理了一个可将我xx银行信用卡(以下简称A卡)转移到xx银行的借记卡(以下简称B卡)上的业务。而银行的人员后来介绍说,这个业务能造成的损失会达数十万,而我个人迅速发现问题,算是阻止了这个业务的最终实施。看来,微信时代,以为短信不用看的朋友可以反省一下了,短信很多时候更正式,能够起到通知的效果,对方的信海战略正是利用了这点。

  虽然在了解手机被第三方要求呼叫转移了,但是对方为什么能做到呢?在致电运营商后,才知道在没有我服务密码的情况下,对方拿着我的姓名和身份证号居然就能变更我的业务。看来我遇到的最大的一个麻烦是,我的身份信息被泄露了。根据蛛丝马迹判断不法分子掌握了我如下信息:姓名、电话、身份证号、常用的银行卡号及对应银行、家庭或办公地址。骗子怎么知道的呢?

  苦想中,突然意识到,大概五天前,一位前同事微信中问过我相应信息,目的是为了给我还钱……想到这个,我突然意识到这位同事加我微信也不够半个月时间。于是果断给他打电话,一问方知,他的微信号根本不是加我的那个,而骗子用的只是他的名字和头像而已。所以,我这也是遇到了用微信头像行骗的人,而打着的幌子居然是还钱,借以套取个人信息。

  确定无疑,这是个精心策划的骗局。而我应该不是他的第一个对象,更不会是最后一个,一直以来我们都被教育:安全方面最大的风险是没有意识到风险。但如我一样自负的人,只意识到不能曝光自己的密码,可这一次终究是自己给出了一系列详细的个人信息,而这些信息加上各种社交媒体上关于我的个人信息,足够骗子钻各种空子,最后达成卷走钱的目的。

  从古时的“隔墙有耳”到当下的“棱镜门”,自打有信息传播以来,信息安全问题就无时不在。面对日益严峻的手机安全问题,可能光靠提高警惕是没用的,因为诈骗的方法简直防不胜防,不过好在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国内的通信运营商、软件提供商和手机制造商也都在积极行动。这其中,卫士通公司与中国移动共同推出的“安全手机”尤为引人注目。它经过专业的加密防护措施,通过在智能手机上添加TF卡的方式,能够具备加密功能,有效解决了市面上现有智能手机普遍存在的通话被窃听、短信被获取、个人资料及信息被泄露的安全问题。

  从诈骗的角度来说,我今天是躲过了一劫。但,有人真的在策划犯罪啊!这一天对我来说是诡异的一天,但终究是一场虚惊,留下让我和你回味的不止一点、两点。骗子一切行骗的起点,都是借助人类贪婪的心,这一次我领略了,希望下一次……对,但愿没有下一次。(作者:卫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