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各界热议政府工作报告:不负时代 奋发有为

07.03.2015  17:44

  大图 3月5日上午,贵州省天柱县高酿镇甘洞村群众集中收看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盛况。 本报记者 吴秉泽摄

  小图 3月5日,山东省滕州市龙泉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用手机观看两会直播。 宋海存摄

   退休职工肖艳梅:日子越来越好了

  “政府工作报告关注民生,增加居民收入、修建保障性安居工程、提高医保的补助标准等内容都是我最关心的事情。国家没有忘记我们这些退休了10年的老人,这让我很激动。”家住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的肖艳梅告诉记者。

  今年春节,肖阿姨把女儿给的红包存进了银行,“其实她不用太牵挂我们老两口。去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又提高了10%,现在我和老伴儿每个月能领到4000多元,日子眼看着越来越好了。”

  老伴儿给肖阿姨讲解了许多两会新提法,肖阿姨说,“我听说今年还会新开工保障性安居住房,现在的老房子我已经住了20多年,供暖不好、上下楼不方便,希望我们也能尽快搬进新家。”

  肖阿姨的女儿杨丽娜在北京工作,她希望能尽快实现退休人员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父母年纪越来越大了,如果能实现退休人员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我带他们看病就方便多了。”(文/本报记者 敖 蓉)

   小微企业创始人王晓昕:让创业环境更完善

  “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感受到对大众创业的支持。良好的创业氛围和巨大的投资机遇,正是掀起‘草根’创业潮的重要驱动力。政策和资金的支持,都会让创业的土壤更加肥沃。”众投天地创始人王晓昕说。

  成立一年多的众投天地吸引了一群来自国内外著名高校、热爱文化和创意的年轻人。“公司总部在北京海淀区留学生创业园,不仅获得了办公补贴,还能参加各类培训班,在企业运营方面得到很多帮助。在南京做项目时,当地也为企业提供了活动场地和100万元的资金支持。”王晓昕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王晓昕认为,目前我国的创业创新环境还不完善,需加快推进简政放权、大力推进创新人才培养、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我们希望工商注册流程能进一步简化,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更加完善,政府给予创新者更多的优惠政策,鼓励成熟的企业家支持‘创客’和创业行为,更大地激发出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王晓昕说。(文/本报记者 谢 慧)

   物流企业管理者陈群:互联网创造市场新机遇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对此,福建省物流协会副会长、漳州漳龙物流园区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群感触很深,“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从顶层设计层面促进互联网与各个产业的融合,在技术和政策等方面创造充分条件,培育更多的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给各行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

  “现代网络技术促进了电子物流的兴起,而电子物流是21世纪物流发展的趋势。作为漳州市惟一的‘十二五’国家公路货运枢纽建设规划项目,漳龙物流园区将全程运用信息化、智能化、大数据管理,创建海峡西岸主要的枢纽性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信息网络化。”陈群结合企业管理实践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对“互联网+”的战略部署,将给物流业带来变革性的影响,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时代。(文/本报记者 曾金华)

   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有信心打好环保攻坚战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降低3.1%以上,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都要减少2%左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要分别减少3%左右和5%左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治理环境的举措,让中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对打好环保攻坚战,充满信心。

  “虽然目前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治理污染是一场持久战,态度一定要更加坚决。”骆建华告诉记者。当前,一些污染企业仍然存在着减排设施不正常运行、监测数据造假、偷排等行为,需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铁腕治理的力度,对相关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才能起到震慑作用。

  “要实现‘天天蓝’,就应按照新环保法的要求,严格环境执法,对偷排偷放者出重拳,严惩违法排污企业,让其付出沉重的代价。并对姑息纵容者严厉问责,使其受到应有的惩罚。只有这样,老百姓期待的‘天天蓝’才不会遥远。”骆建华说。(文/本报记者 温济聪)

   家庭农场经营者冯树强:种出更多更好的粮食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三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3月5日上午,山东省德州市德强农场总经理冯树强听到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段话后,倍感振奋,“这表明国家对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视。粮食生产关系到国家安全,我们要把农场办好,种出更多更好的粮食。”

  2013年,冯树强在老家山东陵县建立了德强农场,通过土地流转、租赁入股等方式集约经营了上万亩土地,以现代化农业的方式种植粮食,成为当地注册成立的第一家家庭农场。去年,冯树强的家庭农场实现了丰收,亩产玉米达到1400多斤。去年下半年以来,农场加强了人才引进和高端项目合作。冯树强说,“我们在农业种植中引入物联网和大数据,希望把田间工作管理的数据都记录下来,实行标准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去年我们600亩地需要用两台撒肥机,现在根据测算数据,今年只用1台就可以了。”

  农业现代化就是要让农民过上好日子,冯树强把这一信念牢牢记在心里。德强农场的技术人员走进田间地头,积极帮助当地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带动了农民收入的普遍提高。(文/本报记者 熊 丽)

   桥梁行业工程师许春荣:用体制创新留住人才

  “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创新人才的表述内容,可谓一语中的。创新创造关键在人,而留住人的关键在于体制创新。”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许春荣说。

  许春荣以桥梁行业为例说,多年来我国培养了一批桥梁技术专家,并依靠他们建成了一批技术复杂、科技含量高的公路长大桥梁,使中国的桥梁建设水平走在了世界前列。许春荣说,技术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对高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要加快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扩大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实施范围,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职务发明法律制度,使创新人才分享成果收益。对此,许春荣和他的同事们都非常赞同。“留住人才,体制创新很重要!”许春荣说,“高端人才尤其是技术人才,除了需要合理的经济报酬外,更需要自身价值得到社会认可。企业除了要搭建好创新平台,还应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让人才分享到成果收益,双方共赢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文/本报记者 齐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