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游客为何爱到日本“扫货”
日本冲绳一家商场为吸引中国游客购物,贴出可以使用银联卡消费的标识。(资料图片)
原标题:独家:中国游客为何爱到日本“扫货”
《参考消息》驻东京记者沈红辉2月6日报道 2014年中国赴日旅游总人数达到约220万人,同比激增82%左右。在这股赴日旅游热中,中国游客热衷于购买日本各类日常用品的现象引起热议。从铅笔、削皮刀、眼罩等小物品,到电饭煲、旅行箱等大件,中国游客的采购清单正在不断扩容。他们的身影,也成了日本商场的一道独特景观。
近年来,随着索尼、夏普等日本制造业翘楚业绩恶化,“日本制造”看似日渐式微,但中国游客千里迢迢赴日购买陶瓷菜刀、不嫌麻烦地扛马桶盖回国,证明日本制造业底蕴犹在。为何日本人能够把日常用品做得如此精致耐用,设计得如此人性贴心?其中,也许蕴藏着中国制造业该如何转型升级的答案。
产品设计注重人性化
随着近两年日元汇率暴跌,加之日本政府去年扩大免税品类范围,化妆品等同类产品在日本的售价已明显低于中国国内,吸引不少中国人到日本采购。
但中国游客到日本“扫货”的原因并不仅仅是因为价格便宜。出于防止技术外泄等考虑,日本企业一般把最好的产品留在日本国内,造成同一品牌国内外在售产品存在质量和技术上的差距。在日工作的夏先生对记者说,日本在售花王“尿不湿”,孩子穿一整天都很干爽,质量明显高于中国在售花王产品。由于中国人抢购“尿不湿”,日本商场甚至已开始限购。
归根结底,日本制造产品的优良品质、精美外观和贴心设计才是中国游客爱到日本“扫货”的主要原因。前两天,本报记者在东京一家药妆店碰到“扫货”完毕的小学教师丁老师,她拿着一副折合人民币100多元的眼罩说:“这眼罩质感特别好,还带加热功能,国内买不到。”她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一次来日本,发现很多日用品确如传言一样,都很精致,“一看就想买”。“东西价格比国内贵,但听说很耐用,我觉得挺值,”她说。
产品的人性化设计是“日本制造”的一个著名“标签”。日本雨伞的伞柄都带有一个透明的小框,可以将写有姓名的纸片搁在里面,防止拿混。儿童毛巾带有挂扣,方便孩子在幼儿园或小学悬挂。日语中有个词叫“配虑”,大概意思是替别人着想。日本人为人处世格外注重“配虑”。日本日常用品的功能设计如此贴心和人性化与这种精神分不开。只有将用户体验放在第一位,才能想出如此贴心的小设计。
“匠人文化”追求完美细节
日本是岛国,国土狭长,面积小,几千年来生存于这样的地理自然环境,使日本人形成注重细节的民族特质。从小巧玲珑的手工艺品,到精致别雅的庭院,都可以体会到日本人苛求细节完美的精神。自然,在制造日常生活用品方面,他们也精益求精,甚至到了“吹毛求疵”的程度。这种精神由来已久。有专家说,宋时,日本刀就备受中国人欢迎,欧阳修还特意写过诗作《日本刀歌》,称东瀛“器玩皆精巧”。时至今日,日本在细节的研磨等技艺方面仍领先全球,iPhone的外壳就由日本零部件厂制造。
在日本,只要专注、踏实地做好一件物品,哪怕只是一枚螺丝钉,也能获得成功,这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匠人文化”。
小泉仁左卫门是日本东北地区著名日用品“南部铁水壶”第十代传人,其家族从约350年前的江户时代起,便开始专门制造铁水壶。经过10代人毕生钻研和技术积累,由小泉仁纯手工制造的“南部铁水壶”,其做工之精细超过很多艺术品,而用它煮出的水味道与其他水壶煮的就是不一样,虽然单价在2万元人民币以上,但仍然受到不少中国人的追捧。
这种世世代代专注于制造日常用品的手工匠家族,在日本并不鲜见,他们的故事经常被电视台搬上荧屏。东京广播公司(TBS)电视台有一档名为《震惊世界的日本职人》的节目,专门介绍各地工匠的绝活。最近一期节目介绍了毕生研究怎么做好一把扫帚的职人,其手制扫帚售价达5000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