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校长:“倒蓝翔”势力中有国外势力参与

30.10.2014  10:36
蓝翔校长:“倒蓝翔”势力中有国外势力参与 - 海口网
来源: img.hkwb.net


荣兰祥

  “现在确实是蓝翔最危机的时候,但我们不公关……”上周一,南都记者在蓝翔技校校长荣兰祥的办公室里见到了他。在“副校长带领学生跨省打架”新闻爆出后,他一度保持缄默,拒绝任何采访,一个月后的高调现身,颇让所有记者意外。

    荣兰祥的河南口音里夹杂着山东腔,个头不高,白衬衫整整齐齐地用皮带扎进西裤,外面披一件深蓝色西装。与“职教航母领航者”的身份相比,他这身打扮更像一位县里来的干部,就连抱怨时都带着谦虚的笑。

    他是一个传奇而充满争议的人物,从30年前一个初中未毕业的农民,到如今拥有3万学生、号称“职教航母”的掌舵人。他是草根的代表,出身寒微,凭借一己努力,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实现了自身价值最大化,他掌舵的蓝翔技校也被网民推上了屌丝逆袭文化的神坛。

    与此同时,学生跨省打架、家暴、三个身份证、早年暴力争抢生源、教学质量差、就业率注水……种种负面新闻也缠绕着他。回首荣兰祥的草莽人生,既是城市用工暴涨的时势造英雄,也是他实用主义的成功实证。

机遇猎手

  “他就是非常聪明。特能说,没读过什么书,但能把黑的说成白的。”这是荣兰祥的妻子孔素英对他的评价。30年前,两人经人介绍相识,孔素英说荣兰祥幼年丧父,一穷二白,但她就看中了荣很聪明,是个肯做事的人。

    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不到20岁的荣兰祥原本想学点做沙发和油漆的技术养家糊口,却发现学习技术的人很多。他敏锐地看到了职业教育的巨大市场。

既然那么多人学技术,为什么我不能去教?”于是,他和孔素英自任老师,在济南办起了只有沙发油漆和缝纫两个专业的培训学校。

    那是改革开放初期,技术培训有大量生源基础—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后产生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一部分农民开始产生了进城务工的意识。1985年,政府放松了对农民进城务工的限制,更多的农民进入城市。荣兰祥攫住了城市化浪潮的时机,把学校越做越大。

1988年,部队掀起搞“三产”的热潮,荣兰祥再次抓住机遇,与某部队合作,利用这一平台发展学校,蓝翔学校的名字也改为某某部队职业培训学校。荣兰祥说,那时候学校不规范,质量不行,管理也不行,找老师都比较难,“那时候我们看透了,个人搞一个学校不是那么容易的,赚点钱可以,要想搞大、搞规范,还得有部队这个平台,有社会的认可。

    此后,蓝翔从一个自发生长的民办学校走向了另一条发展轨道。有了部队的牌子,招生也顺当很多。

2000年,国家下文禁止部队搞第三产业,羽翼渐丰的荣兰祥立即在药山脚下买地建校,开始单打独斗。他咬牙大举扩张学校版图,在短短几年间,将学校从简陋小院,扩建成占地近千亩、30余幢楼共40余万平方米的职教航母。

数字“251

    专访之前,荣兰祥带记者们参观了他引以为傲的300多亩的校园,而这片校园还不到蓝翔5个校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他指着结满柿子的柿子树和雪松树告诉记者,柿子树是顶大下小,而雪松正好相反,两种树一起栽种,可以更好地利用空间。

    这是荣兰祥的主意,当年的规划人员表示过反对。“现在树长高了,就看出了好处。”荣兰祥有点得意。

    荣兰祥的聪明从他的绰号中得到印证。数名跟随荣兰祥十几年的离职老师证实,荣兰祥有个绰号叫“251”。据称,早年荣兰祥曾叮嘱手下,做事要动脑子,必须有部署和分工,不能只作“250”,要作250加1,也就是“251”。

    据说,长久以来,荣兰祥都以这个绰号为傲,他的手机号码、车牌号的尾数都用的“251”这个数字。

    随着学校越做越大,孔素英称荣兰祥本来就火暴的脾气变得越来越大。他找了小三,开始越来越严重地打骂妻子。据孔素英回忆,2007年5月的一天,荣兰祥因为琐事打骂她,并拿了两把菜刀将孔素英的左胳膊和后背砍伤。孔素英的胳膊缝了十几针,在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住院两个月。

    两人生育的数名女儿也证实了荣兰祥长期打骂孔素英,而她们与父亲的关系也十分疏离。“他是搞教育的,却从来没有管过我们的教育。总是粗暴地骂我们笨、蠢。”聊起父亲,女儿们的表情很复杂。

声明:所有来源为“海口晚报”、“海口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898-66835631(传真),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