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大巴”缺了哪几把呵护生命的“安全锤”?

27.06.2016  09:30

  中新网长沙6月27日电 题:“致命大巴”缺了哪几把呵护生命的“安全锤”?

  记者 刘双双 鲁毅

  6月26日,在宜凤高速湖南宜章境内,一辆满载游客的旅游大巴碰撞隔离带后发生油箱漏油起火事故,造成35人遇难。

  幸存者回忆逃生过程时,谈及事发时无法找到安全锤,司机未能打开车门就弃车逃离等细节。有网友扼腕:要是司机遇事镇定及时打开车门;要是车上依规放置安全锤,很多生命就可能存活。但,这就是导致悲剧发生的全部原因吗?这辆夺走35条鲜活生命的大巴,到底缺了哪几把护航乘客生命的“安全锤”?

  据通报,事故大巴系在下坡路段碰撞高速公路中间隔离带长达100多米、再撞向右边大桥护栏,引起油箱漏油起火的。记者当晚在事故现场看到,隔离带上刮痕仍清晰可见,且有一部分附属设施被撞坏。亲历者称,大巴车在碰撞隔离带后又偏离撞向另一侧护栏,司机无法控制刹车。刹车失灵、方向盘失灵或爆胎等等说法因而不一。

  事发后,车内乘客试图破窗逃离,在无法找到安全锤的情况下,只能尝试各种其他破窗途径,立即导致车内混乱,你挤我踩。

  完好的车况及完善的装备无疑是大巴出行应该具备的第一把“安全锤”。该车出发前是否进行了充分的安全检查?车上必备的灭火器、安全锤是否悉数到位?这些我们暂不得而知。大巴在事发时冲击隔离带、突然偏离是车辆所存“硬伤”所致还是驾驶员个人原因导致,也有待调查核实。

  驾驶员的专业素养是安全出行必备的第二把“安全锤”。有分析数据显示,超过九成行车安全事故与司机有关。如果驾驶员疲劳驾驶,或不遵守交通规则,超速、随意变道,车辆遇险不能冷静、及时正确处理等,都会给乘客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宜凤高速公路采用山陵重丘区双向四车道标准建设,设计行车时速80公里/小时。在事故现场临近路段,弯道减速、坡道减速的黄色警示标牌清晰可见。

  此次事故中,大巴车司机、41岁的刘大辉驾龄已超过20年,暂未证实是否疲劳驾驶或超速驾驶。但生还的乘客证实,司机在无法打开车门后,第一时间打开驾驶室窗户选择了自行逃离。带队的导游也丢下游客逃生。

  倘若司机具备了专业的应急救援处置能力和职业操守,也许能为游客找到第二把“安全锤”。

  民众的自我安全意识和自救常识是其应自带的第三把“安全锤”。

  如果没有这次事故,也许大巴上的乘客都不会在意车内是否有安全锤、灭火器。对于核载55人的大巴车为何实载57人,乘客们当时也没有提出异议。正是这种普遍淡薄的安全意识和观念,让许多安全隐患得以长期潜伏。

  众所周知,2011年7月,京珠高速信阳明港附近一辆大客车发生燃烧,造成惨重伤亡。这起客车燃烧事故除了有严重的超载行为外,车上没有“安全锤”是惨剧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此事故后,国家交通运输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在全国上下掀起了一场“安全锤”运动,要求所有客车、公交车、旅游大巴车都必须配备“安全锤”。

  但大力普及的“安全锤”却遇到了频频被乘客偷窃的尴尬,乘客面对突发状况缺乏基本的逃生常识等,均折射出民众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教育亟待加强。

  虽然此次宜凤高速湖南宜章段事故的具体原因还在调查之中,但已再次敲响了客运交通和旅游安全的警钟。

  对民众而言,更需要监管部门抡起手中的“安全锤”,严查事故真相,严肃追究事故责任者,严格加强安全监管,最大程度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