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6禁毒日"专稿:从吸毒仔到西瓜种植大户
人民网海南视窗6月23日电(记者李学山)“都说‘好人难做’,但我还是想做一个好人,因为有这么多人关心我支持我,我不能让他们失望!”6月20日上午,澄迈县瑞溪镇罗浮村,当个子瘦小、皮肤黝黑但却语气坚定的阿彪说出这番话时,在场的记者都愣了一下。谁能想到,这个如今因为种植着100多亩西瓜而备受当地村民关注的青年在一年之前,还是一个沉湎于“毒海”而无法自拔的吸毒仔。
阿彪的改变只是罗浮村多名吸毒者的一个缩影,这个常住人口3000多人的村庄,最多时竟有近200人沾染毒瘾。但在海南省卫生厅、省禁毒办、海南人和戒毒医院等单位将这里选为创建“无毒村庄”试点之后,一场前所未有的“戒毒风暴”改变了阿彪等一大批吸毒仔的命运。
今年31岁的阿彪,曾有着10多年的“毒史”。大概在20岁时,他第一次接触到了毒品,“刚开始是为了好奇,觉得吸那玩意(毒品)很好玩,但慢慢就感觉离不开(它)了,一天不吸几口就感觉浑身难受,怎么都不舒服”。阿彪说,最多的时候,他一个月花在购买毒品上的钱就有两、三万元,逐渐就把家里的钱花光了。为了筹集毒资,甚至跟着一些所谓的“朋友”去偷、去抢,“也知道那是犯法的事情,但那个时候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唯一的念头就是赶快弄到(毒品)吸一口”。
在此期间,阿彪因为涉毒的事情,也被当地公安机关处罚过多次,并被送去强制戒毒,但这些处罚及强制措施并没有让他改掉吸毒的恶习。大部分情况下,重获自由后“老实”不了几天,阿彪就又在“朋友”的引诱下再次接触毒品:“看到我这样子,家里人几乎都要绝望了,都认为我没救了。”
“都不知道(吸毒)那些年是怎么过来的”,因为阿彪的涉毒,家里人在村里都抬不起头,他自己更是感觉没脸见人,于是更加依赖从吸毒中获取快感,破罐子破摔的他“觉得自己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转机出现在2013年,这一年的5月份,海南人和戒毒医院到罗浮村进行戒毒宣传,为了让村民信服,他们决定拿出几个免费的戒毒名额给村里沾染毒瘾的青年。在亲戚劝说、志愿者介绍以及院长陈文彬的承诺下,阿彪和村里几名沾染上毒瘾的青年开始下定决心,到海南人和戒毒医院进行戒毒。
海南人和戒毒医院(原海南红十字成瘾性疾病治疗康复中心)是海南省卫生厅批准成立的戒毒康复医疗机构,是海南省内首家自愿戒毒专科医院,东南亚IFONG成员,国际药物依赖治疗防治协会团体会员单位,与东南亚及欧美国家的戒毒机构有着广泛的联系。
“我们这里采取的新疗法,与传统的强制戒毒不同,复吸率很低。”陈文彬说,目前根据医院对成功戒毒离开人群的回访发现,在这里成功戒毒离开的人中,第一年复吸率为20%,第二年复吸率为30%,第三年复吸率为40%。这已经相当不简单了,因为根据以往资料显示,采用强制戒毒手段戒毒离开的人中,第一年的复吸率在8成以上,甚至更高:“当然,戒毒仅仅靠医生和医院肯定是不行的,更多的是要靠个人的决心、毅力和家庭、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在海南人和戒毒医院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戒毒疗程后,以前茶饭不思“只想吸毒”的阿彪开始了正常的饮食。随着身体机能的逐步恢复,对毒品的依赖减少和消失,他甚至连烟都戒了。在回到村里后,对于之前的“朋友”,他一概断绝交往,彻底告别了以前那种白天睡觉、晚上活动,“人鬼不分”的生活。
在摆脱“毒魔”的控制之后,在当地村干部的帮助下,阿彪和伙伴包下了村子边上、南渡江畔的100多亩沙地,开始了自己种植西瓜的生涯。尽管中间经历了很多困难,也曾想过放弃,但为了不让关心和帮助自己的人们失望,他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
戒毒前的阿彪非常瘦,大约只有80多斤,戒毒后,体重增加到了100多斤,但经过这多半年在西瓜地里的辛苦劳作,他的体重又回到了88八九十斤,但阿彪说,这是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健康的体重。虽然今年的西瓜收成不是特别的好,但阿彪还是想要坚持种下去,因为最重要的是,他通过自己的劳动和改变赢得了村里人的尊重,所以他说,“就算是拿刀架在我脖子上也不会(吸毒)了”。
在罗浮村,记者还见到了曾被媒体广泛报道的“7旬老人3个儿子都吸毒”的故事主人公黄志鸿老人,见到海南人和戒毒医院院长陈文彬,他和阿彪的父亲像见了亲人一样拉着手问长问短,热情的就像一家人。
多年前,黄志鸿家算得上村子里富裕的家庭,黄志鸿长年在外做生意,加上老伴去世得早,家里5个孩子缺乏教育。
毒品的魔掌瞄准了黄志鸿的三个儿子,阿策、阿福就是他的二儿子和三儿子。
阿策17岁开始吸毒,而阿福早在14岁开始吸毒,大儿子是最后一个染上毒瘾的。三个儿子沾上毒瘾后,家里值钱的东西,隔三差五就不见了,家里的存款在三个儿子染上毒瘾后也很快就被挥霍一空,黄志鸿裤兜里永远都是空的。三个儿子多次被警方拘留,强制戒毒。生理上戒掉毒了,心理上还脱不了瘾,效果甚微。
“有时候真的是觉得这样的日子没什么活头。”三个儿子都吸毒,给风烛残年的黄志鸿心理上造成的痛苦可想而知。
2013年5月,海南人和戒毒医院到村里来宣传,他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去咨询,在现场看了别的吸毒者的经历后,他忍不住痛苦失声。在得知老人的家境后,陈文彬对此非常同情,决定免费接收老人的两个孩子戒毒。
尽管在戒毒过程中,产生了弟弟阿福因为难以断绝心瘾而偷偷跑出医院等波折,但兄弟二人最终还是戒断了毒瘾。如今,兄弟俩一个在海口打工,一个远赴湖南谋生并站稳了脚跟,而且还娶了当地的姑娘,这让老人十分开心。
“毒品太可怕了,我再也不希望儿子沾(毒品)了。”这是老人在采访中一再重复的的一句话。
“无毒村庄”的改变
“戒掉生理上的毒瘾容易,但戒掉心理上的毒瘾却需要付出多方面的努力。”海南人和戒毒医院院长陈文彬告诉记者,该院采取的是一种新型戒毒疗法安全、快速、无痛苦,抗复吸性还非常强。在康复阶段,戒毒者就算复吸,不会产生吸毒产生的快感,而是会产生一种厌恶感。有了厌恶感,毒品就没了吸引力。但他也表示,戒毒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脱毒治疗”、“防复吸治疗”、“康复治疗”和“回归正常社会”4个阶段。特别是防复吸治疗,是戒毒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戒毒是一个长期的、改变人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药物、医务人员,更重要的是需要家庭、社会和戒毒者本人的共同努力,这样才能使他们真正摆脱毒品。”
为了帮助阿彪等沾染上毒瘾的青年戒毒,罗浮村也作出了很多努力。该村村委会主任李文说,罗浮村有常住村民3000多人,村民主要以种植瓜菜为主,原本民风淳朴。但近年来,一些村民染上了吸毒的恶习,最多时有200多人沾染毒品,其中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就有近60人。一度被视为澄迈县、瑞溪镇的“吸毒重灾区”出名,还曾流传过“两户一吸、四户一贩”的说法,由于没钱吸毒,吸毒仔们经常小偷小摸,有时甚至在光天化日之下到菜地里摘菜摘瓜,村民也不敢上前阻止。
2013年,在海南人和戒毒医院等部门的大力帮扶下,罗浮村38名村民成功戒毒。李文说,这些村民从戒毒医院回来后,村委会进行帮教,给他们提供店铺,让他们自主创业,还有一部分戒毒成功的村民选择外出打工。
2013年9月28日,海南省卫生厅、省禁毒委、澄迈县禁毒办、瑞溪镇政府、罗浮村委会和海南人和戒毒医院联合创建“无毒村庄”活动在罗浮村启动,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吸毒危害,针对性地采用科学戒毒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方式,为自愿戒毒人员提供帮助。村委会也鼓励戒毒成功者再就业,帮助其恢复精神面貌。
几乎在同时,罗浮村委会决定在村民中组成一个治安联防队,“排查村里的吸毒者,并登记造册,及时帮教,情况严重者扭送派出所”,以“先礼后兵”的管理方式辅助科学治疗。“现在村里都没有吸毒的了,也没有偷盗的事情了,晚上睡觉都不用关门。”
“从目前来看,罗浮村创建‘无毒村庄’的实践还是比较成功的。下一步,我们希望把这里的模式运用到其他地方去。”海南人和戒毒医院院长陈文彬对记者说,海南目前的禁毒形势还比较严峻,他们也希望通过自己努力为把海南建设成为“无毒岛”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