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抓实干打基础 联手扶贫谱新章
编者按:2014年以来,省人大机关扶贫工作扎实有效,对帮扶村帮扶力度较大,社会效益较好,各级政府及百姓反映较好。2015年3月18日,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应邀在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作了《真抓实干打基础 联手扶贫谱新章》的经验交流发言。现将经验交流材料予以刊发。
2014年,省人大机关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扶贫工作的安排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及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创新机制进一步做好定点扶贫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扎实开展扶贫工作。一年来,省人大机关共派出4名扶贫工作队员,筹措扶贫资金和物资约425万元,为定点帮扶贫困村--东方市天安乡陈龙村委会、王沟村委员会,硬化抱识村、王沟村2.36公里村道,修建红沟村宽7米长80米的涵洞漫水桥;解决陈龙村及天安乡周边六个村庄4709人的生活饮水安全问题;为陈龙村修建农田灌溉水渠1800米、蓝(排)球场一个、卫生室一所,筹集230吨优质畜粪肥改良土壤,组织种植15亩红心柚子示范园,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生产,帮助村民解决实际困难,使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观,为贫困村的整村推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贫困户的脱贫致富做了积极工作。
一是继续抓好王沟村的路桥建设工作。上半年,省人大机关协调东方市人大、市政府,市扶贫办、市民宗委、市交通局等单位,继续跟踪抓好2009年以来定点王沟村委会的帮扶工作。年初慰问特困户、五保户和孤儿,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计9000元;筹资130万元硬化村道,筹措75万元修建涵洞漫水桥,这两个项目均已按时保质竣工投入使用。为该村村民解决了多年来行走村道烂泥路、老少过河卷裤腿打赤脚和农作物运送进出困难的历史,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
二是全面开展对陈龙村的定点帮扶工作。下半年以来,根据省扶贫办《创新机制进一步做好定点扶贫工作方案》要求,省人大机关2014-2015年的定点扶贫村调整到陈龙村。陈龙村是一个黎族村寨,有165户,总人口648人,其中贫困户89户,贫困人口362人,2013年村人均收入1810元,比贫困线2809元少1000元左右。针对新的扶贫工作机制、新的贫困村情况,省人大机关迅速联手国电集团海南分公司、太平洋人寿保险海南分公司等单位,选派 能力 强、能吃苦的优秀中青年干部,研究制定驻点工作制度,第一时间到村驻点,全面开展新扶贫点的帮扶工作,是最早到东方市进村驻点的单位。帮扶工作动作快、思路清、措施得力,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和当地农民的充分肯定。
三是注重在“五帮”工作上下功夫。短短半年时间,省人大机关与其他定点联手扶贫单位,始终坚持帮思想、帮门路、帮资金、帮技术、帮党建的“五帮”思路,发挥联手扶贫牵头单位作用,真抓实干:一帮思想,组织天安乡、陈龙村干部和贫困户代表赴儋州、琼中、屯昌南吕农场学习借鉴致富经验,转变思想观念,开拓致富新思路;二帮门路,请专家检测土壤,指导科学育肥,试点优质红心柚规模种植,帮助协调甘蔗及时砍伐运送问题,为下步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三帮资金,共筹措扶贫资金和物资近221万元,改善陈龙村的生产、生活、娱乐和医疗卫生条件;四帮技术,多次邀请专家技术员到村里田间地头,面对面、手把手现场教村民科学种植与管理;五帮党建,加强村党支部 力量 ,4名驻村干部全都挂职为陈龙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党组织关系也转到陈龙村,参加当地组织生活,加强陈龙村党建工作;开展义诊送医送药赠书活动,大力宣传首个国家扶贫日;开展慰问特困户、五保户和孤儿等送温暖活动等,陈龙村的面貌和村民思想正发生着越来越可喜的变化。
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扶贫工作的关键。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把扶贫工作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服务“三农”的重要任务,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意见》精神,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扶贫开发,扶贫工作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贯彻中央和省委的定点扶贫重要战略举措得到实实在在的落实。一是常委会领导历来高度重视机关扶贫工作,做到帮扶重心下移,措施到位有效,直接帮扶到乡到村。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符跃兰同志经常听取扶贫工作汇报,并到定点帮扶村,召集省、市相关单位负责人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对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常委会副主任张力夫同志亲自率队,从8月至12月,6次到扶贫点调研指导工作,指明了扶贫工作方向,拓宽了扶贫工作思路;并协调相关市县、科研单位、垦区有关单位农场等各方力量为陈龙村解决资金、技术、生产资料等各方面困难;为发挥陈龙村周边国有企业的优势,经省扶贫办同意,新增海南农垦总局广坝农场、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公司广坝分公司为联手扶贫单位;多次到项目现场办公,提出具体整改意见,推动扶贫项目的顺利进行。二是机关联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工作到位。常委会秘书长陈国舜同志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经常过问并听取扶贫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协调解决扶贫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分管机关扶贫工作的副秘书长赖朝平、办公厅副巡视员黄银章等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同志不辞辛劳,先后多次到扶贫点检查督促落实工作。三是从人员上支持扶贫工作。从机关干部中选优配强4位年轻处长,并协调国电海南分公司、太平洋人寿保险海南分公司派出4名同志,共计8人组成定点扶贫工作队。四是从资金上支持扶贫工作。积极筹措资金有序推进生产、生活设施建设,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寻找经济发展新途径。五是注重宣传扶贫工作。机关在海南人大网站、海南人大杂志上及时反映扶贫工作进展情况,并给省扶贫办的《扶贫工作动态》积极供稿,为各级各部门了解扶贫动态、宣传省人大机关扶贫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宣传平台。
二、深入调查研究是做好扶贫工作的基础。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扶贫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一是协助做好贫困户的确定和建档立卡工作。工作队员与乡村干部一起通过听取意见,发放问卷表、公示等方式,确定了89户贫困户,并对其人口、经济情况、发展需求进行统计造表,方便开展建档立卡和下步的精准扶贫工作。二是开展土壤检测工作。邀请省农业科学院土壤分析研究所专家对陈龙村的各类土地进行取样检测,对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分析,对土壤改良利用提出了建议。并督促陈龙村建立起农家肥使用收集常态化管理的村规民约。三是了解该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农民生产生活发展需求,理清扶贫工作思路。通过与村委会干部交流讨论,召开村干部与村民小组长座谈会,进村入户了解村民发展需求,与省扶贫办、东方市扶贫办、天安乡党委政府负责人沟通协调陈龙村扶贫工作等方式,充分了解乡情村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扶贫工作计划,为扶贫开发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四是到周边乡村学习借鉴成功的种植养殖业发展情况。组织乡村干部骨干考察经济效益高的莲雾、瓜菜种植和现代化养鸡场等,拓宽产业结构调整思路。
三、发挥扶贫对象主体作用是做好扶贫工作的重点。扶贫单位联手扶贫是外力,脱贫致富终究要依靠农村农民发挥好主体作用。教育引导农民摒弃“等、靠、要”思想,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千方百计发展生产,勤劳致富。一是请专家技术员进行技术帮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二是充分发挥乡党委政府、村两委的组织领导和基层堡垒作用。明确扶贫工作的主体及职责, 努力 发挥各自主体职能作用,不取代当地政府的工作。三是广泛发动和组织当地群众参与,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扶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扶贫工作从被动输血型向主动造血型转变。如在修建生产引水渠时,我们协调东方市水务局现场指导,由乡政府负主责,村两委干部轮流值班,群众投工投劳并参与监督,全民全程抓质量,农田灌溉水渠从设计到施工,2个多月的时间即投入使用,给农民抢农种抓生产带来涓涓甘流。又如在开展柚子试点种植时,我们商选一户带头人及四家贫困户作为示范户,示范户积极性、主动性都很高,柚子种植长势良好。
四、加强驻村干部队伍自身建设是做好扶贫工作的保障。领导重视,计划明确,还须扶贫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较高的工作热情和较扎实的工作作风,才能使扶贫工作落到实处。扶贫工作队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将扶贫工作当做一份责任,情系陈龙,共谋发展。一是抓 理论 学习。工作队经常召开工作会议,集中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农村的政策法规、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自身农村工作水平。二是抓制度建设。工作队制定《驻点工作制度》,从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工作安排都做了具体规定。同时按照年度工作计划,科学分工,各负其责。工作队还规定每天记日志、每周进行工作总结并汇报,并建立QQ群、微信群,及时传递工作 内容 、遇到的问题和意见建议,用现代化手段保证信息畅通、信息共享。制度的确立,保证了扶贫工作的规范化,形成了讲纪律讲效率的工作局面。三是抓作风建设。工作队驻村后,坚持从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出发,以务实的态度开展工作。多次参加村两委干部会议、村民小组长会议、村民代表大会等会议,与农民谈家常问民情,到田间地头查看庄稼长势,进村入户看家禽饲养情况,做到既掌握扶贫村的不足,又了解扶贫村的发展潜力。工作中,大家在村里抓项目,回机关搞汇报,到省、市有关部门了解情况,回村里抓协调落实,工作得到了村民的支持和认可。
新时期扶贫工作是一场攻坚战。省人大机关将继续坚持开发式的扶贫方针,2015年以开展陈龙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为契机,重点研究制定整村推进计划项目,谋划好发展方向,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使陈龙村经济不断得到发展,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自我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努力争取89户贫困户脱贫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