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赛歌节:五指山麓 天籁传唱

01.08.2016  16:36

  “有心来到毛感岭,人说毛感好名声,毛感山区好风景,四方人扬好芳名。”……7月30日,五指山南麓的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毛感乡草赛村里,悠扬婉转的歌声在回荡,首届(保亭)毛感赛歌大会正式开唱。上百位黎族、苗族民歌手一身节日盛装,轮番出场,开始了一场原汁原味的“好声音”赛歌活动。他们的歌声质朴纯粹,在周围的青山绿水的映衬下,传唱着一曲曲醉人心扉的天籁之声。

   五峰相连之地 民歌摇篮之所

  “我们这个地方不好不漂亮,美的人瘦的人来了都会变肥变丑。”傍晚,长桌宴上,毛感乡南好村委会主任石长专端起了米酒,唱起了黎歌,热情地向来宾们敬着酒。

  “黎族同胞说话婉转,他们这是用反语,表面上是数落缺点,其实是想表达条件简陋招待不周但是希望客人们能吃好喝好的热情。”看到有些客人听到翻译过后的歌词有点发愣,保亭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黄继航赶忙笑着解释说,这其实是黎族民歌特色的表达方式之一。毛感乡地属高山区,地势险峻,被誉为“保亭的西藏”,四面的高山让这里与外界交流甚少,大山养育了毛感儿女,也孕育了这里最为原始的黎族、苗族民歌。“在毛感乡,几乎每一个村子都有一两个唱歌特别厉害的老人。

  事实证明,这里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是民歌好手。台上的表演还未开始,观众席已经唱开了。许久未见的姐妹哼起了姐妹歌,热情的村干部哼起了迎宾歌,只要有一人起头,总有人跟着和,最后连成一片。

  放声高歌的人群中,不仅仅有毛感本地的民歌手,还有着来自保亭、五指山、乐东、白沙等市县的民歌手们。细究这些前来参加赛歌大会的民歌手们的身份就会发现,他们皆来自于同一个地域——五指山。

  “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五指山,这片象征着海南岛的山脉,不但蕴育了川流不息的万泉河、昌化江,也蕴育了如清泉般传承不息的黎族、苗族民歌。

  海南的黎族、苗族民歌皆产生并流传于环五指山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这里的民歌是海南岛上最为绚丽的艺术之花,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聚居在这里的黎族、苗族同胞,不论男女老少都爱唱歌,民歌就是他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节假日、平时生活、劳动、恋爱、婚姻、祭祀都要唱民歌,可以说是无时不歌。

  “黎族、苗族的民歌内容质朴纯粹,他们心中所想即是口中所唱。”黄继航说,海南的少数民族民歌蕴育着黎族苗族同胞对自然、社会与人生的审美评价,体现了朴素的审美意识和美学观点。

  “有客人从远方来,家里已经备好酒和菜,喝酒就要大口喝,我端酒杯来敬兄,兄不领情要领心,兄不领多要领少,多少都是有人情。”悠扬的歌声飘在水田之边,飘在树林之间,也缓缓地流进了参加赛歌会的客人们的心底。

   传统民歌代代传

  天色渐暮,75岁的苗族老人卢明丰和老伴一起端坐在选手席上,有些兴奋,“真希望快点开始!”来自响水镇陡水河毛真村的卢阿公,今天要和同伴一起代表保亭响水镇与其他地方的民歌手对歌。

  卢阿公可是保亭当地有名的民歌手,只要有民俗活动就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去过阿公家里的人都知道,他的家中挂了许多比赛得来的奖状,如保亭县的民歌比赛、海南省方言歌曲创作演唱大赛等等。

  对歌比赛开始了。“太白星光不出现,细星出现判迷河;细星旺光不能月,不如月头光满山。”卢阿公笑着看向对面的妻子,张口就来,这是他当年刚和妻子结识时拉开情歌对唱序幕的第一曲。1965年,卢阿公与妻子因对歌结缘,接下来的日子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歌声,“闲来没事就唱一唱,心里有事情也唱出来。比如有一次阿婆误会我变了心才会在外面常年不会家,我就用歌声告诉她我没有变心,是因为要出去工作养家,最后她接受了我的解释。

  卢明丰不但自己唱苗歌,还积极教授村里的年轻人唱苗歌。“我不能让父亲那里学到的苗歌等苗族传统文化断代啊。”卢明丰为了让更多的苗家下一代继承苗族文化,也为了让苗族文化走出去,积极筹划组建了毛真村“彩虹飘”歌舞队,招收了57个村民当队员,定期召集他们到家里集中学习传统的苗族歌舞。“去年我们这支队伍代表海南苗族在广西桂林参加‘全国苗族歌舞比赛’,获得了第一名。”卢明丰很是自豪。

  卢明丰的徒弟可不仅仅局限于毛真村,周边市县许多人都慕名而来拜师学艺。“跳招龙舞拿龙头的那个人就是我的徒弟。”对完歌,赛歌会的篝火晚会正式开始了,招龙舞跳得正欢快。从1970年代收了第一个徒弟至今,卢明丰的徒弟已经遍布海南各地。

  在前来参加赛歌会的民歌手中,不仅卢明丰这样老一辈的民间艺术家在积极传承着传统的民歌文化,中青年一代的民歌手们也同样有着传承民歌文化的认知与觉悟。

  在当天的赛歌会上,有一支来自保亭的赛杞组合颇为吸引观众眼光。这是一个由蓝金戈等4位保亭优秀民间歌手组成的组合,不久前刚刚获得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初评资格,8月初他们将代表海南参加在陕西合阳举行的中国民间情歌会暨全国“第十三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情歌表演”作品初评比赛。

  “黎族民歌是一个大宝库,我想尽自己的能力让更多人了解它。”蓝金戈脸上布满着真诚。已经41岁的他,一直致力于黎族文化的传承。“母亲对我的影响很大,村子里面人娶亲的时候总是请她去,因为她歌唱得最厉害。她很喜欢唱歌,喂猪唱跟猪有关的歌,喝点小酒也唱歌,天气热坐在树下也唱歌。”蓝金戈就这样在母亲启蒙的歌声中成长为一个热爱黎族文化的青年。2003年,刚成立的保亭歌舞团向社会招聘演员,蓝金戈成为其中一员获得了自己的舞台。

  从民间艺人到职业民歌手,蓝金戈传承民歌文化的自觉性越发高了。平时没事的时候,蓝金戈就会下到偏僻的村庄找六七十岁的黎族老阿婆、老阿公收集民歌,录制并加以创作。几年来,他几乎跑遍了保亭的各个角落,录制了上千条黎族民歌原声。随着时间的流逝,蓝金戈心头的紧迫感也越加强烈,“现在的黎族民歌传承面临着十分尴尬的局面,黎族没有文字,民歌只能口口相传,翻译成中文时一些古代语法或字词年轻人根本没有见过。越来越多的老艺人离世会导致部分黎族民歌失传,许多词语也将永远成为未解之谜。

   乐谱记载音像保存

  “民歌传承的意义很大,因为中国乃至世界的音乐发展都需要自己的资源,而很大一部分资源就藏在民歌之中。每一位音乐创作者脑袋里都会有一个蓝本,蓝本来自于传统音乐,而传统音乐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民歌,如果我们不把它挖掘出来保存好并传承下去,那么将来的音乐创作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末,它的风格会越来越单调,慢慢走向退化。”受到赛歌会主办方的邀请,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何晓兵成为赛歌会的专家评委之一。

  倾听完整个比赛后,何晓兵认为,海南黎族苗族民歌有着很明显的特点,比如海南苗族民歌的音区比较低,音域比较窄,不像大陆苗族民歌音域宽广,此外海南苗歌使用的都是简单的五声音阶,大陆的苗歌音阶数量更多。“海南需要尽可能以更多的形式把黎族苗族的民歌记录下来,不光是乐谱的形式记载,还需要以音像形式保存。”何晓兵强调,这些传承记录需要“原汁原味”,不能加入个人再创作,“个人再创作会使民歌独特的风格会受到损害。”(记者 许春媚 特约记者 黄青文 实习生 钟圆圆)

 

编辑:凌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