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疍家生活民俗 水上生涯以船为家
原标题:《自然的原点——疍家生活白皮书》
经风历雨疍家棚
依水而居的疍家人
高楼映衬下的疍家屋
疍家棚屋
编者按:源自于海上生活形成的疍家生活民俗,是三亚这个由渔村发展而成的滨海城市的特色文化之一。由于历史原因,他们的文化基本是靠口头的传承及歌谣的承载,随着老一辈疍家人的逝去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速,疍家民俗文化和族群历史传承正逐渐陷于淡化和消亡……本期起,我们将陆续从三亚疍家人的建筑、民俗、生产、生活、美食等方面,用文字留住沉留在过去的疍家历史和记忆。
清雍正朝前,船就是疍家人的屋,屋就是疍家人的船。因着背负着贱民的族群身份,不被允许上岸居住生活,所以旧日里疍家人的生与死,都承托在一艘小小的渔船上。生,是随波逐流,漂泊四方;死,也是埋在荒岛,遗骨天涯。连节日,都不被允许和没有条件过得跟岸上人一样。雍正后才能近水而居,因此,疍家人就有了独特的居所——疍家棚。
水上生涯以船为家
从前,三亚的水上人家没有清明拜祭祖先的说法,最多是在思念逝去的亲人时,朝着无边的海天尽头先人埋骨的方向遥拜哀思。解放后能够双足落地在岸上生活的疍家人,才从一个个孤悬海外的荒岛上,迁回了自家祖先的坟墓,让他们“回家”。自那之后,疍家人才有了清明祭拜的习俗。
凄风苦雨哀怨无尽的漂流岁月终于随着社会的进步而终结,雍正皇帝发布了除去疍家人贱民身份的诏书之后,社会主流仍然看不起这群水上人,排斥他们上岸建屋,设置诸多人为的障碍。所以疍民只能在近岸的荒僻水边,搭起半悬在水中的棚屋。一是为了避人嫌弃,二是为了顺应出海渔作的要求,临水而居,方便自家的渔船泊靠。尽管只是一间小小的只能挨着岸边支架在水里的高脚屋,但这是疍家人踏上陆地边缘的一小步,也是历史和社会在道德上踏出的一大步,昭示着一种来之不易的人性平等的开始……
走下了代表着漂泊生活的船,踏上了先祖们曾被迫远离的岸,三亚的疍家人终于有了象征着心中的一处牵系的屋,他们将这屋子建在水和岸的交界处,就像扎下一处连着土地的根,终于可以不用再浮萍般飘零。
岸边岁月临水筑居
习惯了水上生活的疍家人,感觉完全上岸的生活并不是那么舒适,为了生产上的方便和沿袭在海上生活多年所形成的居行习惯,虽然在四五十年代已经可以内迁入城市靠里一些的地方建房生活,他们却依然喜欢靠水而居,放弃了崖县政府划分给他们的如今解放二路靠近内城里的路段,选择了峙港相邻的南边海北边海这两块海边沙洲,建起了两个三亚最大的疍家人聚居区。
从前疍家群体都要在海上生活,又不得随意上岸,任何与海无关的物产,都需要特意的收集或者以渔获交易换取。往昔搭建一户高脚棚,疍家人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备齐材料,不是一般的麻烦和辛苦。他们用新鲜海鱼、鱼干、虾米等海货向山里的黎胞换取米、椰子叶、竹子和茅草等山货及农产品,也常年遭受到欺行霸市的汉族渔霸低收高卖的资源榨取,只因脚下无寸土,只能被动地换取和获得生活及建屋所需的物资,维持基本的生活,更没有话事的权利。直到解放后真正上岸生活定居后,才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和资源,可以自行生产和采取建房所需的物资。
早期的疍家棚屋形制作是非常简陋的,从最初的以不能出海作业的旧船停岸为居,到后来竹木结构的简易四方围三角顶的高脚棚,都是尽量选用简单易得、造价低廉的材料,这跟疍民长期遭受族群歧视和经济盘削,导致经济比较穷困,且不易获得陆上生产的竹木等建屋材料有关。
传统疍家棚屋,基本都是以木头竹子为架,旧船板铺地,用椰子叶交叉编织成的席片做外围,棚顶以茅草覆盖遮挡,门窗则用削扁的竹片编制而成。建造的时候在外围半腰高的位置留下一个方形的框架,用竹篾编制成方形竹块,并且用铁砧和锤子敲紧间隙使其密不透风,悬挂于方框之上,用木棍撑起,便成为能遮风避雨和采光照明的竹窗。同样的,疍家棚的屋门也是竹片编制。在民风淳朴的疍家人聚居区,20世纪70年代家家夜不闭户,夜里敞开屋门睡觉,外出时在竹门上穿个棍子就算锁门,有屋门防风不防贼的说法。
考虑到防腐防水的效能,疍家棚屋的支脚主要选用被疍家人称为羊角木、牛筋木、黄牛婆木、石夹木等作为材料。羊角坚硬耐顶,牛筋韧而不易断、黄牛富有耐力……从这些富有喻意的俗称之中,我们能生动地联想到这些树木具有的坚硬结实和生命力顽强柔韧的特性。后来在六七十年代,由于当时的崖县地区广为种植木麻黄的防风林,材料易得,疍家棚的支柱材料便基本以木麻黄为主。
最初的高脚屋——也叫疍家棚,造型极其简陋。疍家棚门朝水开,船回来靠屋上岸,朝着陆地的一面没有开门,临靠着水边的一面建有开放的长廊,泊船和出入。邻水的木台上为了防止孩子落水,会用竹木搭建起五六十公分高的栏杆,铺以编织成渔网格眼形状的竹栏。渔人们出海归来,凭栏系舟,翻栏入家,非常的方便。
疍家棚的支柱高度,根据水面和潮汐的高度确定,从地板到棚子围墙顶端高度,在2.3到2.5米之间。从围墙顶到屋顶滴水的高度,以房子的宽度为基数,做成30度角的倾斜面。屋顶斜度太高,便容易被台风吹走,太低又有失美观,而坡度太平,则容易导致积渗漏水,非常有讲究。
因为建造棚屋的原材料都是易燃物,所以疍家人把厨房都建在被称为棚头的面水的长廊上,一般在走廊的一侧尽头围起。那时使用的是用泥巴加上稻草塑形,然后用铁丝固定做成的土灶,在土灶后边会用铁皮隔开与棚板的接触,防止走火。土灶边上一般用土缸储水,方便随时灭火。而条件好一些的人家,会建造外延式的厨房,尽量灭绝火灾隐患。
屋中天地席地生活
疍家棚屋内的格局一般是一个厅,一个房,面积较大的棚内也有对称的两个厢房格式,都是顶上不做封闭的敞开式隔断。外棚大称为屋、厢房小叫做房,屋内的小厢房也叫新娘房,一般由结婚了的家庭成员居住。厢房门用布帘隔开,布帘上方悬挂有手工刺绣的彩缎门头,是疍家女子备嫁时必须亲手绣制的绣品,用于悬挂在夫家婚房的门口,图案大都为枝蔓相连的华丽花苞图案,象征着开枝散叶,多子多福。
大家庭的生活起居主要在客厅,内房由大哥大嫂居住或几兄弟结婚轮流住,如果排行往后的兄弟结婚,之前已经结婚的兄长就得迁居出去,自行建屋居住。除非家庭条件极差,才会在婚后继续大家庭的拥挤生活。
历经了许多年里在狭小船舱里一家人拥挤颠簸的生活,靠岸建棚居住后,因为居住条件的限制和处于防风抗雨等原因,棚屋的高度也受到限制,比较矮小,所以疍家人一直习惯于席地生活。从前因为经济条件不好,生活简单,屋内家具也极少,且不管是板凳还是饭桌,都是贴地的矮款。
大门进去正对着的位置,供奉神台,方便祭拜祖宗。在文化大革命之前,疍家人的神台上供奉的是用割啰木雕刻的木刻人像代表祖宗神位。割啰木是热带的常绿乔木,多生在山野,簇生的成团的果子圆圆的,夏季时候由青渐红,成熟后颜色是深的紫红,大大的果核上裹着软嫩的果肉,汁水清甜,就是吃多了会在舌上割裂出细小的裂口,有些生疼,但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依旧成为疍家的孩子难得的美味。割啰树的树身具有木质软易雕刻且不易干裂的特质,成为雕刻神像的首选。在文革破四旧之后,神台上已经不供神像和神位。现代则只供奉自家的祖先神位了。
疍家人的大厅,除了摆设神台,同时也还是大家庭的公共生活区,既是可以放置渔网等生产生活工具的储存区域,也是家人们住宿和进食的生活空间。每逢炎热的夏季,疍家人喜欢露宿在通风的棚头,到了冬季,则回到棚内或者是停靠在棚边的船上居住。
大厅中用旧船木做成的地板,人来人往走动摩擦得多,加上生性爱洁的疍家妇女,也勤于擦拭清洁,时间长了,原本粗糙的板面最后都会变得光滑水亮,十分洁净舒适,也兼任着家人随时可以躺下休息的大板床的角色。
早期疍家人一般在厢房中才会专门摆设所谓的床铺,就是两张长木凳,架上木板即成,特别简单。中期生活条件进步一些之后,板凳床变成了床头架有置物架的木炕大通铺的形式。在旧时代,一般的疍民家庭,平均有六七个孩子,生育繁盛的家庭,甚至多达十一二个。这样子的木炕面积大,适合生养多的疍民家庭,方便孩子休息。至今疍家人还流传着一个小笑话,从前晚上睡觉疍家棚的妈妈数孩子不数人头,直接在床位数有几对脚,脚数对了,孩子也就齐了。
饭桌也是疍家人屋内主要的生活用具之一,有四方、八面和圆形,被称为hong盘,没有支脚,非常低矮,边缘钉着稍微高起起的栏架,这个样式的设计与从前疍民以船为家时代的生活习性有关,可以防止风浪颠簸船身晃动引起的菜盘滑动和汤水溢出,使用在疍家棚屋的生活里,一样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既可以装盛饭菜,又可以收拾骨头,方便收拾。
在生活穷困,诸般家当都得来不易的日子里,贵重的银钱财物,也都只是用海上捡来的土罐或者是铁罐子收藏置放。在四五十年代,能置办一个简单的木头箱子都已经算做家中的大物件,到了六十年代,疍家棚内才开始出现茶几、沙发等和岸上人家一样的生活家具。
日新月异起楼建房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传统的疍家棚逐渐消失。建屋材料逐步更换,起先是瓦片的屋顶代替了传统的茅草屋顶,竹框架和椰子叶墙围被更坚固的木框和木墙围所取代,最后,全砖瓦结构的崭新水泥平房和小洋楼,一步步完胜了老旧的疍家吊脚屋。
茅草屋的缺点是每逢三五年就要更换屋顶及围墙等材料。既要劳动亲友,又要耗费银钱,加上抗风能力极差,每逢刮风必然草顶漫天飞,有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修补,疍家人有句俗语:穷人住茅屋,茅屋住穷人。改革后生活好了的疍家人,把在陆地上建造一所属于自己的平顶瓦房视为人生的理想之一。加以随着渔船的制造能力的提高,吨位的加大,原来只能停泊小小木船的棚屋也已经跟不上生产和生活的需求,所以老式的疍家棚遭受淘汰也是必然的趋势。
虽然房屋的外形和材料已经面目全非,不过有些旧日的人情和风俗,却还在悄然延续。
不管是疍家棚时代还是水泥屋的时代,疍家人建屋,亲友和邻居都会热心相助,出手帮忙。走进如今高楼林立的南边海新渔村,会发现他们依然在钢筋水泥楼房的新屋升梁仪式里,保留着在横梁悬挂代表喜庆的红布、装着大米和盐巴的三角红包的习俗——大米和食盐是疍家水上生活里不可或缺的生活物资,他们依旧以此寓意和寄托着对生活丰衣足食的向往和祈望……
分享 网友评论 登录|注册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