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摄影家用影像“抢救”海南本土民俗文化
视频:女摄影师胡亚玲:22年用脚步与镜头记录特色海南民俗文化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海口10月14日电 题:女摄影家用影像“抢救”海南本土民俗文化
作者 黄艺
定安“镇龙”游龙仪式、东方黎族美孚方言娃娃婚俗、琼中苗族冬至平安斋跳哑戏……百余幅表现海南节庆风俗的珍贵照片近日在海南省图书馆展出,令许多土生土长的海南人感叹,未曾知道家乡有如此独特风俗。
胡亚玲(左一)与黎族老人。 胡亚玲供图“20多年间有的传统文化已经消失,有的渐行渐远,抢救性地记录这些正在消失的传统文化,是我摄影的初衷。”图片作者、海南女摄影家胡亚玲如是说。从1997年至今,她踏遍海南的山野密林、寻常巷陌,拍摄了数十万张照片,用影像将面临失传危险的文化现象定格于永恒。
1997年,时年41岁的胡亚玲接过为《中国民俗之旅》丛书供图的工作,开启海南本土文化拍摄之旅。1998年,为了寻找一种黎族运输工具——牛拉木轮车,胡亚玲第一次走进黎族村寨——昌江王下牙崂村,在那里她拍摄下难得一见的黎族原生态生活:黎族满月礼、船型茅草屋以及火烧猪毛、手捻稻等传统生产方式……
海南黎族美孚方言的絣染技艺。胡亚玲 摄这一次胡亚玲没有找到牛拉木轮车,却提醒了她一件重要的事。“黎族的很多传统文化正在断层,很多元素、工具、文化正在消失,不记录下来就来不及了。”
从此以后,胡亚玲经常利用周末、节假日到黎村苗寨采风。“我身上背着三个相机,跋山涉水,摔跤摔得不计其数,腰也砸伤了好多次。”胡亚玲回忆,因交通不便,她经常乘坐摩托车往返黎村,一坐就是几十公里;也曾好几次走进原始森林拍摄,身上爬满了几十只蚂蟥,只能疾步快跑,冲到黎族老乡家里寻求帮忙。
东方黎族美孚方言娃娃婚俗,四岁小新娘(中)在伴娘和亲朋好友的陪同下走向新郎家。婚后新娘仍然居住在娘家。胡亚玲 摄为了捕捉黎苗传统节庆场景,胡亚玲会彻夜守候在现场。“一个人在陌生地方拍摄人家过年节,心里会有孤独感,摄影人耐得住寂寞,才能拍好片子。”
胡亚玲表示,海南不是“文化沙漠”,而是具有深厚地域特色、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的沃土。“黎苗族文化、军坡文化、妈祖信仰文化、关圣帝忠义文化等,海南还有许多乡土文化等着人们去发掘。”
澄迈民俗活动“叼犁头”,祈求来年五谷丰登。胡亚玲 摄22年来,胡亚玲拍摄的题材涉及海南黎苗族风情、民俗节庆文化,百姓生存状态以及古村落古建筑等。她的镜头记录下了大多数摄影师无法捕捉的珍贵画面,为专家学者研究琼岛文化留下丰富的影像资料。“我创作的历程就是不断地积累素材,记录现在,发掘过去。我的摄影作品最可贵的就是长期、系统的真实记录。”
购买器材,出版四本海南民俗节庆图书,胡亚玲几乎花光了个人积蓄。“她身体不好,有几次差点把命给丢了,每一次我们都说不要这么拼命。她都说,再不拼命这块(文化)就没有了。”胡亚玲的好友王志康告诉记者,她多次遇险,也曾多次住院治疗,每一次伤痛稍微好点,又会出去,“以前旅行包就放在她家房子的正中间,随时准备出发的姿态”。
海南黎族美孚方言山兰节,杀猪火烧猪毛。胡亚玲 摄胡亚玲表示,自己计划十年内将手上的海南古民居等专题资料整理出来,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一起发掘、整理、研究、弘扬海南的本土文化。(完)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