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校园刮起民族风
原标题:琼中校园刮起民族风
琼中民族思源学校学生在上民族舞蹈课。洪宝光摄
去年开始,琼中县政府计划投入300万元,用5年时间在全县所有学校都普及民族歌舞,人人学会唱民歌、跳民族舞蹈。
“同学们好!现在我们开始学习竹竿舞,请大家先观看录像……”4月3日上午,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琼中民族思源学校艺术室里,初二(3)班正在上民族音乐课,音乐老师杨妃通过鼠标点击,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竹竿舞等黎族、苗族传统舞蹈。
地处我省中部的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共有黎族和苗族同胞10多万人,为了让学生掌握民族歌曲、民族舞蹈,去年来该县开展让民歌、民舞和民族服饰进校园活动,使民族文化得到传承。
民族文化进校园受欢迎
“唉甘苞,嘛唉甘苞,嘛耐颠罗,嘛唉甘苞嘛度研罗……”4月3日上午,在琼中民族思源学校艺术室里的音乐课上,当杨妃老师开始播放苗族歌曲《唉甘苞》这首歌曲时,43名同学十分兴奋。
开始教歌曲之前,杨妃先让学生们对黎族、苗族歌曲进行初步了解,然后开始播放音乐,让孩子们先感受一下。清新的歌词,优美的旋律,在民族学校校园里久久回荡,那原生态的韵味令在场的每一位学生听得如痴如醉。
虽是黎族老师,但杨妃并不会黎语,教学过程中,她始终用普通话教学。在教民族舞蹈之前,她参加了县里的培训,进一步掌握民族舞蹈和歌曲的内涵。在教学中,她先教学生唱歌,然后再教学生如何跟着音乐的节拍扭动身体和做动作,经过多次试唱之后,孩子们初步学会了《唉甘苞》这首歌曲。
“上民族音乐课半年多来,我学会了跳竹竿舞和唱一首民族歌曲。”民族思源学校初二(3)学生王秋琼是黎族人,不会讲黎话,她觉得学校开展民族音乐课很有意义,也让自己更爱黎族文化。
14岁的王日晶是苗族人,是民族思源学校初二(3)班一名男生,与其他同学不一样的是,他会讲苗话但不会唱歌,他觉得学校开设民族音乐课,让自己对母语有更深的了解。
“每周,每个班级有一节民族音乐课,目前全校学生都掌握了竹竿舞等民族舞蹈。”杨妃说,经过她和王彩英、胡德义等多位音乐老师的努力,学生们都学会了跳竹竿舞等民族舞蹈。
为让民族学生掌握民族舞蹈、民族歌曲,从去年开始,琼中就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民族歌曲、舞蹈、民族服饰进校园活动,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在今年琼中“三月三”活动中,该县还首次举办了民歌、民舞比赛,来自该县的20多所学校的近300名中小学生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用稚嫩的嗓音为大家演唱黎族、苗族歌曲。在采访中,琼中不少黎族、苗族学生都表示,比较喜欢上民歌民舞课,希望这样的课程能延续下去。
将来人人会唱民歌
民歌、民舞在琼中县推广一年来,许多孩子都学会唱民歌、跳民舞,初步取得成效。
“将来在琼中,人人都会唱民歌、跳民舞。”谈到民族文化进校园时,琼中县文化馆馆长何丕杰充满信心地说。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从去年开始,琼中县政府计划投入300万元,用5年时间在全县所有学校都普及民歌民舞进校园,人人学会唱民歌、跳民族舞蹈。
为了更好地实施这项工作,去年,琼中及时出台了《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民歌民舞民服三进校园’试点活动方案》,并请来该县民歌、民舞专家,编写教材,对现有老师进行培训。
如今,该县有关民歌、民舞专家先后对该县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了培训。
采访中,琼中县教育局局长王海山表示,下一步琼中将继续扩大教材的编写工作,尽快制作民歌、民舞光碟,让每位学生都有一本民歌作品,并将民舞作品光碟发到各个学校,在全县范围内营造学习民歌、民舞的氛围。
短评
方言传承也应重视
讲民族方言,唱民族歌曲,跳民族舞蹈,穿民族服饰……这本是民族地区孩子该会的事,然而随着民族地区居民生活越来越好,不少孩子都远离山区到县城、省城读书,许多孩子放弃母语,都讲普通话、海南话,不再讲民族方言。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开展民族文化入校园的学校中,绝大多数老师也不会民族语言,导致教学过程中只能教孩子唱歌、跳舞,无法教孩子们讲民族方言。
方言是地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笔者认为,除了让民族歌曲、舞蹈以及服饰进入校园外,在日常的生活中,还需要多引导孩子们讲民族语言。相关部门应该先培养出一批民族地区专业老师,让他们掌握民族方言中的日常用语,这样老师才能从中领悟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才能在平时的教学中发挥出更好的作用。除了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外,还应该引进懂民族方言的人才,让他们教孩子们学习民族方言。
分享 网友评论 登录|注册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