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代表委员谈环保之二】海南代表团团组开放活动,环保话题引关注
生态保护是媒体记者关注的焦点之一。结合海南的实际情况,毛超峰、邓小刚代表分别就海南如何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落实中央环保督察整改等,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3月6日下午,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海南代表团在驻地举行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并举行团组开放活动,接受境内外媒体采访。图为现场参会的媒体记者踊跃举手提问。本报特派记者 李英挺 摄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光明日报记者: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南的三大优势之一,党的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新的明确要求。去年海南省委七届二次全会通过了相关重要决定,今年海南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有什么新的考虑?
毛超峰:感谢媒体对海南生态环境的关心。我从三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一是从思想上提高站位。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时谆谆叮嘱我们,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大本钱,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要求我们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党的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建设作了进一步安排部署。海南牢记习总书记嘱托,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去年在省委七届二次全会上作出了《中共海南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的决定》,简称“三十条”,每条都非常具体。比如将来农村建房不能高过椰子树,既形象又直观,接下来我们将把这“三十条”建立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逐一落实。二是在措施上完善制度体系。深化“多规合一”改革,目前海南已把33.5%的陆域面积、35.1%的近岸海域面积划为生态红线区,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出台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规定,严守生态红线。出台新的市县发展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取消了对12个市县的GDP、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考核,通过考核“指挥棒”作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落实海南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海岸带资源破坏及损害责任追究办法,真正把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落到各级领导干部头上。进一步深化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综合执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省以下环境保护工作的垂直管理,加大综合执法力度。三是从工作上重点突破。持续推进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抓好中央环保督察提出的56个问题的逐项限期整改;持续推进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加大投入,力争用3年时间完善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
3月6日下午,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海南代表团在驻地举行全体会议,继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并举行团组开放活动。本报特派记者 李英挺 摄
关键词 环保督察问题整改
阿联酋迪拜中阿卫视记者:去年中国中央政府开展了环境保护督察,对海南指出了不少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海南打算如何抓好整改工作,下一步有哪一些工作思路和措施?
邓小刚:海南的大气、水、土壤、近海海域、生态等环境质量,一直保持在全国的一流水平。比如反映空气质量的PM2.5,去年全省平均浓度为18微克/立方米。尽管如此,海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仍有不足,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累积了很多历史遗留的环境问题。中央环保督察组去年对海南的督察,实际是帮我们做了一次“环保体检”,主要反馈了4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环保工作认识和推进不够,二是局部海域岸线自然生态和风貌破坏明显,三是部分自然保护区管护不力,四是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污水、垃圾处理滞后。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整改时梳理了56个具体问题。归纳起来主要三条措施,一是立行立改,截至到今年3月5日,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给海南的公众投诉2358件具体案件,办结率达87.23%。二是以问题为导向,打好国家提出的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根据海南本地污染物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精细化措施。加大污染水体治理力度,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的短板,特别是完善城乡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和管网建设。三是进一步完善法规,建立长效机制,使绿色发展理念在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各环节得到彻底落实,进一步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经过努力,海南不仅要继续保持全国一流的环境质量,守护好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更应成为美丽中国的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