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业8年投资3万亿:产能远超50亿吨 70%亏损
煤炭产业发展的“黄金十年”吸引十多个行业进入该领域投资,仅自2006年至今的八年时间里,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就达3.1万亿之巨。
大量资金涌入煤矿建设的后果之一就是导致整个行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粗略估计,包括在建产能,目前我国煤炭产能已远超50亿吨。同时,随着近几年煤炭产能大量集中释放,市场不断加剧的供大于求压力正在逐步“压垮”煤炭企业。
平安银行能矿事业部研究中心主任周泰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2005年和2009年两次大范围的煤炭资源整合促使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再加上当时经济好转需求上升使煤炭价格上涨,受此刺激,大量资金涌入“淘金”,然而现在多数煤炭企业巨额亏损的根源也正是产能过剩。
因此煤炭行业普遍寻求突围进行自救。煤化工被煤炭企业普遍作为转型的第一选择。但资金投入巨大、回报不确定、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问题一直困扰着煤化工的发展。加上原油、天然气等国际能源价格全部下行,新型煤化工对煤炭的需求同样堪忧。
煤炭企业的出路在何方?
两轮大投资
突然爆发的煤炭市场极具吸引力,曾有烟草、房地产、装备制造等十几个与煤炭毫不搭边的行业进入投资,多年下来,涌入的资金数额也是惊人的。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一份报告显示,2006年以来,我国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3.1万亿元。
1998年至2005年期间,整个煤炭行业不景气,国家政策限制做固定资产投资,但由于小煤矿太多,2005年便出现了第一次转折。
周泰介绍,2005年,我国开始第一次进行资源整合,大量小煤矿关停,这就造成两方面的结果,一是大量煤矿开始被迫技改,投资开始加大;二是供给大量收缩,供需格局从宽松变为紧张,但同时经济好转,需求上升,导致煤炭价格上涨,利润开始增加,受此刺激,很多资金涌入到煤矿建设中。
另一轮大投资则出现在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山西、河南、贵州等省纷纷进行第二次煤炭资源整合,促使投资金额再度上升。
以煤炭产销量排名全国第三位的陕西为例,该省的煤炭投资也曾是一个时代的见证。在整个陕西煤炭经济中,榆林的贡献一直占据首位,其煤炭产量去年达到3.39亿吨。甚至,榆林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山西朔州并称中国的“煤炭金三角”。
目前,榆林下辖的神木、府谷、横山、榆阳四个地区有煤矿,虽然榆林在上世纪90年代就发现了煤田,审批手续也简便,但由于煤炭市场很不景气,煤炭卖不出去,一直亏损经营到2002年才出现转机。全国其他煤炭市场行情也是自2002年左右开始出现逆转。神木当地一位煤炭企业人士表示,2005年煤炭行情就完全能显现出来,最直观的就是煤矿老板们基本都开上车了,从2005年至2008年,这三年是榆林煤炭发展的高峰期。
即便2008年金融危机对多数行业的打击都非常大,然而煤炭行业却是幸运的。榆林煤炭产业在前期基础上,2008年至2011年的三年间,当地煤炭市场处于“完全辉煌期”。这一时期创造的“黑金”财富,吸引着数不尽的资本进入,试图“分一杯羹”。
“当时资金都往这边聚集,从项目就可以看出,那时候几大银行派很多人在这边,只要一听说公司项目立项了,路条批下来,银行的人就都跑来了,贷款很快能全部到位,大家都知道煤矿是暴利。”榆林当地一位大型国有煤炭企业人士张先生对当年的“盛况”仍记忆犹新。
声明:所有来源为“海口晚报”、“海口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898-66835631(传真),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