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出来的农村消费大市场
没有你买不到,只有你想不到。从牙膏牙刷、鞋帽衣袜等日用百货,到滑梯、凉亭、冰激凌机等城里人想象不到的一些奇葩物件儿,都成为村民网购的对象。
农村网购,让沉寂许久的农村消费大市场快速崛起——这是记者日前在浙江农村采访时了解到的。
距离杭州市区170多公里的建德市新叶村,大山环绕,景色宜人。长期以来,这里的村民经常需要花上一两个小时才能进到城里购物,但如今,他们通过阿里的农村淘宝服务站,足不出户即可坐享消费便利。
在新叶村淘宝服务站门口忙得不亦乐乎的叶昭东,是村里“农家乐”的小老板。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组装一只刚刚网购来的花架。“网上的东西一是便宜,二是能送货上门,最主要的是品种齐全。就拿这个花架来说,让我进城去买,也许在杭州城转悠三天未必都能买得到。”叶昭东告诉记者,他已经在服务站网购了四五万元的商品,这其中就包括爆米花机、冰柜等大物件儿。
帮助叶昭东完成“淘宝”的,是新叶村村民叶磊。叶磊的另一个身份是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新叶村服务站的合伙人。叶磊每天的主要工作说来简单,就是帮助村民从网上购买所需商品,同时负责货物的送达和提取。很多时候叶磊都被村民围拢着在网上扫货。
“村淘”并不只发生在一处。在距离兴叶村40公里外的诸家村淘宝服务站,村淘合伙人夏琪同样被村民围拢着下单网购。由于村里常住人口比较多,加之附近还有个水泥厂,因此找她代购的人络绎不绝。
“从来不在网上买东西的老爷爷、老奶奶现在也会找我帮他们代购。”夏琪告诉记者,村里有个70多岁的老篾匠,看到别人在网上买到了质量又好价格又便宜的凉席,也跑来让她帮忙“淘宝”。
“他自己就是编凉席的,还跑到网上‘淘’凉席,老篾匠被村里人笑话了好些天。不过老爷爷说网上只卖69块钱,还能正反两面用,值了。”夏琪说。
从原来只局限在村口几十平方米的小超市里购物,到现在通过互联网实现全球扫货,这样的消费新现象,在中国江浙地区的农村,开始成为常态。
“电商企业渠道下沉解决了长期以来农村物流‘到镇不到村’的难题,电子商务正将农村消费激情释放出来。”阿里巴巴农村淘宝事业部浙西大区负责人徐争说。
村民热衷村淘现象的背后,暗藏着一个迅速崛起的农村消费大市场。商务部的一份调研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农村每百户拥有空调数为25台,是城镇的1/5,如果让农村在家电消费上达到城镇水平,需要增加2亿多台空调、6000万台冰箱和洗衣机。《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2014)》预测,2016年农村网购消费市场将由三年前的1800亿元迅速扩大为4600亿元。正是基于这一巨大潜力,阿里、京东、苏宁等国内电商巨头开始加速向农村扩张。其中,阿里于去年底推出“千县万村”计划,计划在3~5年内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深挖农村消费的蓝海市场。
“江浙地区农村收入的提高、返乡创业人员的增多以及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进一步为江浙农村消费趋暖创造了条件。”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李国祥说。
此外,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在江浙农村消费市场趋旺的同时,农村经济生态也有望好转。
就在一个月前,叶磊在服务站门前贴出了一则招聘启事:“现招收淘宝图片处理设计师一名、客服专员两名,在家门口找到好工作不是梦想。”
“我们村里的莲子酒比较有名,网上也有很多人感兴趣,下一步我打算帮村里人在网上销售土货,把村里的土特产生意做起来。”叶磊信心满满地说。
“我们这里农产品资源丰富,一些特色农业产业有良好的口碑,但一直苦于找不到市场。不过,目前农村电商正在帮当地农产品打开销路,外出打工回乡创业的也越来越多。”建德市市长童定干认为,农村电子商务正在加速农村消费都市化、产业在线化和就业本地化,对农村创业和就业形成强大的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