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湿地保护规划通过评审 建立保护体系
11日上午,《海口市湿地保护修复总体规划(2017-202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正式通过专家评审。通过《总体规划》的实施,到2025年,海口市湿地面积增加2825公顷,湿地保护率由45.35%提高到60%以上,为海口市申报认证国际湿地城市做好准备。
据了解,2016年年底,海口市委、市政府委托国家湿地保护与修复技术中心、天泽(北京)湿地保护技术研究院编制《海口市湿地保护修复总体规划(2017-202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从全市的角度摸清湿地资源,建立湿地保护体系。并在保护的前提下,科学布局、合理利用。
根据海口市湿地资源特点和分布,《总体规划》将海口市湿地资源的空间布局归纳为“一轴、一带、两区、多点”。“一轴”为南渡江流域发展轴,“一带”指近海与海岸带,“两区”是指海口市独具特色的两大湿地片区:羊山湿地片区和东寨港红树林片区,“多点”是以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铁炉水库、三十六曲溪等为主要节点的湿地片区。此外,《总体规划》还根据海口市地形地貌特点、城市空间分布特点等因素,划分了4个湿地功能区,12个亚区,对海口市的湿地资源分区、分类、分方向加以保护利用。同时,《总体规划》首次提出羊山湿地多用途管理区规划,填补了该保护形式的空白。
本次专家评审会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志峰,中国湿地保护协会副会长吴晓松,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主任陈克林,国家林业局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院长刘国强以及海南大学杨小波教授,海南师范大学刘强教授,全球环境基金(GEF)海南湿地保护体系项目宣教专家卢刚老师组成了权威的评审专家委员会。
专家组认为《总体规划》基于“多规合一”的规划平台,指导思想明确,技术路线正确,数据翔实,理念先进,目标合理,内容较全面,重点较突出,措施较可行,达到了总体规划的深度和要求。此外,专家组充分肯定了“一轴、一带、两区、多点”的空间格局,并认为《总体规划》的功能区划具有创新性,一致同意通过《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的编制对于全面加强海口市湿地资源保护与修复,实现海口市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改善全市人民环境质量,重现海口“水城”风貌,打造独具特色的“国际湿地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编辑:陈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