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拟建地下管廊 总长140公里投资36亿
海口美安科技新城正在建设中的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摄
有了地下综合管廊,市民将告别这种电线如蜘蛛网般分布的现象。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摄
2015年4月,海口成功进入全国首批10个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名单,这是海南省委省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与海口市委市政府共同努力,在34个申报城市中层层竞争赢得的一次机遇。
成为试点城市的这个机遇,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意味着家门口今后不会出现今天挖开路面修水管、明天挖开路面检修燃气管道这些事了。
成为试点城市的这个机遇,对于政府而言,意味着海口每年将获得4亿元,一共3年,总计12亿元的中央财政资金支持海口地下综合管廊试点改造;意味着今后面临台风等自然灾害侵袭之时,海口的城市基础设施能得到有效保障;意味着海南高瞻远瞩,通过提升城市基础设施质量和管理水平,追求精品城市的决心;更意味着,海南把“政绩”埋入地下,朝“里子工程”迈开了重大一步。
能回避“拉链路”,能提升台风防灾减灾能力
地下综合管廊为何 今天才进入操作层面?
看过《悲惨世界》的人应该记得主人公奔走在“下水道”(即共同沟)救人的情节,巴黎早在1833年就已兴建地下管线共同沟。而每遇台风等恶劣天气、城市积水问题突出时,海口也有不少市民会提起国内外不少城市的“下水道”,艳羡那里的“下水道”宽敞得人可以在里面奔跑,车可以在里面行驶。
如今,海口也有了这样的机遇,建设地下综合管道。
“众所周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海口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首先是避免了“拉链马路”这个老大难的问题,以后如果自来水管腐蚀了需要更换,只要把设备调进地下综合管廊里进行维修即可。
除了方便管线单位的维护和管理工作,避免道路反复开挖影响交通、干扰居民生活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还有更多益处。“对海口而言,地下综合管廊最迫切的益处在于,通过高压线等入地下入管廊,集中化管理,实现台风中对城市基础设施的保护,提高城市的防灾减灾能力。”承担海口此次地下管廊项目规划的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设计师宋文清认为。
既然地下综合管廊的好处如此之多,为何直到今天才进入操作阶段呢?一位熟悉市政工程程序的人士向记者透露,有体制的原因,发展的原因,还有利益分配的原因。
这位人士认为,自来水、天然气、电信、供电、城市排水等多个单位、部门互不隶属各自为政,从这些单位和部门自身来看,都有自己的施工计划,但综合来看,给人以无序和混乱的迹象。
“譬如我们要拓宽一条马路,拿到设计施工图纸开工前要先通知水电气等单位,要求他们给予配合。但有些单位人手不够,时间排不过来,有的单位资金审批需要走流程。等路修好了,一些单位的钱才到位,于是路又遭‘开膛破肚’了。”这位人士举例说。
而长久以来的管理体制已经形成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惯例,工程缺乏前瞻性;由于工程跟踪测量率低,一些管线工程没有留下准确图纸,建设系统缺乏精准信息数据,致使常发生挖开后碰到障碍物不得不绕道、改线、改管等现象。
“最重要的是没有钱,如果一个城市有雄厚的资金,能一口气投入建大管,自然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海口市一家市政设施单位负责人回忆,10年前,海口曾经有人士提出过修路先建“共同沟”,但苦于当时微薄的财力,设想被扼杀在了摇篮里,市政设施建设只能“有多少钱,干多少事”“有限的钱,干地面上看得见的事”。
“‘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将是我国城市建设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将极大地提高海口市的基础设施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利于一揽子解决‘马路拉链’问题,大大地提高管线的寿命,提升海南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有效改善城市面貌。”省委书记罗保铭在多个场合表示。
摸地下管网家底发现问题不少
新城如何建,老城如何改?
城市地下管网担负着城市信息传递、能源输送、排涝减灾、废物排弃等功能,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建地下综合管廊,先得摸清地下管网的家底。
事实上,海口已经意识到这部分城市基础设施对规划建设和日常管理的重要性,希望全面查明全市管线空间分布和属性情况,建立数据库,实现综合管线信息化、网络化管理,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及减灾防灾提供决策支持。
2011年4月,海口启动了地下管线普查,对城区范围内埋设于地下的管线和架空的高压线缆进行普查探测;2012年5月,海口完成了综合管线普查及数据建库工程,拟建立地下管线信息长效管理机制。
普查中发现的问题不少。海口城市地下管线主要埋设在道路两侧和非机动车道或慢车道上,老城区管网基本以直埋方式为主,且运行时间长、集约化程度低(2010年之后敷设的电力管大部分采用电缆沟敷设的方式);老城区部分管网由于敷设年代较早,存在设计标准偏低、安全可靠性较差的现象;地下管线种类多,且存在大量不按规划建设的现象,造成地下空间拥挤、管线存在大量上下重叠交错,管线之间安全距离达不到规范要求,对管线的运行和维护带来较大不便;地下管线产权分散,各管线单位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协调机构,造成城市道路反复开挖;地下管线养护不足,造成浪费严重。
“尤其重建设、轻养护是我国城市建设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之一。由于缺乏有效的养护,海口部分老旧管道腐蚀、损坏严重,漏水和漏气,不仅浪费严重,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负责此次普查的人士指出。
与此同时,海口意识到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和管理,除了解决眼前和当下的问题,还能化解产能过剩,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城镇化发展之路。
此后,海口启动编制《海口市地下管线总体规划研究》,提出对管网的集约化改造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结合城市棚户区改造、地下空间综合开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改造等,同步实施管线集约化改造,对于有可实施性路段采用建设综合管廊方式,对于无综合管廊实施条件路段结合道路改造、采用高架线进电缆沟的入地方式;另一方面,对无法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实施的区域,结合城市节能并网对管线进行集约化改造。
以92分高分第3名进入试点城市之列
海口是怎样胜出的?
“海口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但热带滨海,台风多发。作为我国最年轻的省会城市,老城区占比小、新区开发空间大,在海口开展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既有需要、也有必要、更有优势!”4月8日,海口市市长倪强代表海口赴京,在财政部、住建部领导及各位专家面前,朗声作“海口市申报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汇报陈述答辩。
只要能通过此次陈述,海口就能获得12亿元配套资金,进入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阶段。相对海口当前的财政能力、经济发展水平而言,这个机遇很重要。
机遇始于今年年初,省委、省政府从国家相关部门得知要在全国挑选城市搞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后,海口立即成立以市委副书记、市长倪强为组长,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袁光平、副市长任清华为副组长,各职能局第一把手组成的市级领导工作小组,未雨绸缪。
1月中旬,海南收到财政部、住建部联合下发的正式文件。两部委联合组织开展的中央财政支持“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将对试点城市给予专项资金补助,一定3年,直辖市每年5亿元,省会城市每年4亿元,其他城市每年3亿元。海口属于省会城市这档。
省委书记罗保铭、省长刘赐贵指示,省委省政府要高度重视,全力支持海口市做好项目的申报工作。此后,省领导多次带领海口小组赴京领会精神,极力争取支持。
“海口市申报‘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对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海口地下管网设施,提升海口省会城市服务功能、从而推动全省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省建设厅有关负责人认为,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还表现在省级财政配套上,将项目列入2015年的重点工作,省直相关部门积极协调、指导、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
按要求,申报方案须于2月15日前上报到两部委。“海口从零开始、边学边干,抢抓时间,保质保量按时间节点完成了申报方案。”海口市参与申报的人士介绍,全国共有34个城市申报地下综合管廊试点,资格初审后仅有15个城市进入竞争性评审,此时海口排名第7位。
不到两个月时间,海口申报试点城市已经形成了省市联动、市级跨部门联动以及示范区企业联动的多级联动制度。
在竞争性评审答辩环节,倪强反复修改汇报稿并参加答辩,汇报陈述海口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总体思路与规划,介绍示范项目与设计标准,解释项目实施与投融资模式。
当得知海口最终以92分的高分,获得第3名时,海南省、海口市两级政府代表欢呼起来。最后的答辩,海口在激烈的竞争中名次大幅提升,与第一名仅差2.64分。
获得首批试点城市依次是沈阳、苏州、海口、长沙、包头、白银、厦门、六盘水、十堰、哈尔滨10个城市,多为直辖市、特大城市、经济发达一线城市,按海口的综合实力能胜出,并获得优异的成绩,实属不易。
高起点规划+新老区统筹
海口“地下综合管廊”这样建
A
管廊规划总长140公里
已编制的海口地下综合管廊总体发展规划中,全市管廊规划总长140公里。
“海口地下综合管廊优先选择在新城区实施,与新城区道路建设同步进行。”海口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按照海口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实施方案,海口首先开始2处示范区、3个试点项目建设,涉及范围109平方公里,总长44.68公里。到2016年底,有不少于10.98公里的综合管廊进入运营期。
示范区为西海岸新区和美安科技新城,其中西海岸南片区综合管廊项目34.3公里,五源河片区综合管廊项目5.8公里,美安科技新城综合管廊项目4.58公里。
西海岸南片区采用干支混合型及支线型综合管廊,首期6.4公里于2016年3月投入运营,直接服务开发强度最高的“十字双轴”的核心区,并辐射四周主城区;8.5公里于2017年7月投入运营,进一步增强南片区核心区域的综合管廊辐射强度;19.4公里于2018年初投入运营,综合管廊向南扩展延伸最终覆盖整个南片区。
五源河片区采用支线型综合管廊,单舱断面,到2017年7月之前,全部5.8公里直接服务五源河体育中心区域。
美安科技新城采用干支混合型综合管廊,双舱断面,计划2016年3月之前综合管廊4.58公里要投入运营。
B
设计使用年限100年
在设计标准上,海口综合管廊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分双舱和单舱两大类,6种断面型式,其中,双舱造价每公里约1亿元,单舱造价每公里约7200万元。设计最大断面面积35平方米,预留了检修车通道;设计上充分预留发展空间,配套完善的附属设施。
据设计单位介绍,海口试点项目采用干支混合型和支线型综合管廊相结合的网络化、层次化综合管廊系统,断面布置满足管线安装敷设和运营维护要求。纳入管线主要以电力、通信、给水、中水、直饮水为主,并因地制宜地纳入军用管线和新能源管。综合管廊设计安全等级一级,防水等级二级,按照重点设防类(乙类)构筑物进行抗震设防,并配备供电、监控、排水、消防、通风、标识等完备的附属系统,确保综合管廊试点项目达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标准。
管沟的半空,左右两侧分别是强电和弱电走廊,电力线和通讯、广电电缆从特制的孔洞中穿过向前延伸,就算是水管不慎漏水,也不会泡到电线。各大通信运营商的管线各不干扰,管线上将标注各大运营商的名字。
“高起点规划、新老区统筹、市场化运作、示范性推广”是海口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总体思路。按照“能进皆进、干支结合、区域成网”的原则,综合管廊建设在新区与开发同步,在老城区结合旧城改造和地下空间开发,分片分阶段开展建设,最终与新城区形成完整的综合管廊体系。
“显然,海口综合管廊系统化建设,可以对三亚、洋浦、儋州、琼海、博鳌等其他旅游城市综合管廊建设起到领跑作用,对全省的推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省建设厅有关负责人认为。
C
预计总投资36.1亿元
为了从制度上确保管廊顺利推进,海口市政府已出台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指导意见等5个规定。还将发挥特区立法和省会城市人大立法的双重优势,将上述规定逐步纳入地方人大立法。
目前,海口已与中国电信等7家主要管线单位签订了入廊协议,确保示范项目建成之日同步投入使用。
然而最核心的问题是资金如何保障。示范项目预计总投资36.10亿元,中央专项资金12亿元,占33%,其余67%需要通过地方及社会筹集。其中,省里1:1配套12亿元,市财力投入不少于5.23亿元,其余部分约6.87亿元怎么办?
“建地下管廊与修铁路的道理一样,一开始投入大,成本回收期限漫长,收益也是细水长流的。”一位深谙城市投资建设的人士研究发现,国内一些先行城市地下管廊建成后,却遭到冷遇,主要原因一是难以打破各单位行业垄断的收费瓶颈,只建设无收益,续建难以为继;二是融资手段单一,政府既承建又负责借钱,管理不善导致还本付息困难等。
海口市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海口的投融资机制将由管廊公司通过股权和其他融资方式自行筹集,充分体现以地方和社会投入为主,能够实现政府和社会资本的有效合作等目的。同时,海口打算引入专业化运营公司通过收取管线单位租金、维护费和政府缴纳的购买服务费用,进行专业化的运营管理。
D
结合旧城改造和地下空间开发进行
地下综合管廊与地下空间是什么关系?省建设厅有关人士认为,管廊是地下空间的一个组成部分。
近期,海口已计划对中心城区的国兴大道、高登西路等进行地下空间改造开发,全市的地下空间规划也正待召开专家评审会。
海口地下空间开发工程均位于中心城区的成熟商业中心,周边建筑林立,交通繁忙,地下管线错综复杂,纵横交错,且大多老旧。综合管廊则将结合旧城改造和地下空间开发进行建设。
据悉,正在设计和待建的项目中,国兴大道过街通道及地下空间开发工程位于美兰区国兴大道与美苑路十字路口地下,主要功能为过街通道及地下商铺;高登西路地下人防工程位于琼山区高登西路道路以下;海秀东路及五指山路人防商业街工程位于龙华区海秀东路道路下。海口正在开展这些项目与综合管廊同步实施的研究工作。(记者 刘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