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发市场卖1.2元摊头卖4元 海南蔬菜涨价流程探秘
资料图 海口的菜价一遇特殊天气就涨。张茂 摄
摊头菜价贵,但是田头菜价并不高。
在太阳升起之前,蔬菜在黑夜中经过聚合、分散的过程,或跨海来到海口,或从郊区田头进城。例如,菜农陆锦家的280斤菜心,从批发市场走到农贸市场的摊头,“身价”从1.2元/斤上涨到了4元/斤。蔬菜在摆到摊头之前,经历了哪些流程?为何差价如此之大?
时间:1月23日凌晨1时
地点:海口秀英区儒益村
关键点:每亩每年利润超万,每人每月仅赚2000元工钱
1月23日凌晨1时,海口市秀英区儒益村蔬菜基地里,来自广西的菜农陆锦夫妇就着微弱的电瓶灯光,采摘菜心。
陆锦夫妻俩来海口种菜已经6年了,以每亩1600元的租金租下了3.6亩地。陆锦说,一年种植8茬叶菜,除去地租和农资等,每年能赚四五万元,比广西要赚得多,但是平均每个月每人也仅2000元的工钱。经过近3个小时的采摘,到了凌晨3时,夫妻俩摘了150把、约280多斤的菜心,装进篓子,洗洗,放进三轮车内,拉到1公里外的秀英批发市场。
时间:1月23日凌晨3时
地点:秀英批发市场、南北市场
关键点:二级批发商虽加价不多,但量大利润高
凌晨3时,秀英蔬菜公益批发市场迎来了它一天中最为忙碌、喧嚣的时刻。数十个菜贩额头上绑着手电筒,一束束光柱四处照射,寻找着“猎物”。
郑和菊就是其中的一位商贩,经过1个小时的挑拣,郑和菊以每把2元(每把1.7斤),购买了1000把菜心。大约4时30分左右,郑和菊将菜心用小车拉到农贸市场以2.5元/把的价格销售给农贸市场的摊主们。
当然,也有不少农贸市场的摊主,直接到批发市场进货。当天凌晨,秀英批发市场内的叶菜批发价是,生菜1.3元/斤、上海青1元/斤、小白菜1.5元/斤、菠菜2.5元/斤、芥菜2.5元/斤。
凌晨3时,岛外蔬菜也跨过大海,来到南北蔬菜批发市场转运。一级批发商首先按箱(每箱50斤-60斤)卖给在南北市场的200家二级批发商,当天,大白菜的批发价为1.1元/斤、白萝卜1.2元/斤、胡萝卜1.1元/斤。二级批发商加价0.1元/斤-0.3元/斤销售给前来采购的农贸市场摊主。南北蔬菜批发市场负责人王英说,相对而言,二级批发商盈利较大,虽然加价不多,但是销量大、盈利多,除去摊位费,每天收入有300元-500元。
时间:1月23日白天
地点:海口多个农贸市场
关键点:零售商每斤蔬菜加价约1.5元,仍喊赚钱少
凌晨6时,各种蔬菜已经摆放到了各个农贸市场。从批发市场到农贸市场中间一般经过二级批发商,然后零售商再加1元/斤—2.5元/斤不等进行销售。
在坡博市场,菜价分别为,菜心4元/斤、菠菜5元/斤、芥菜4元/斤、本地小白菜5元/斤、大白菜2.5元/斤、胡萝卜3元/斤、白萝卜2.5元/斤。在文华市场价格偏高些,而海玻市场价格稍低,坡博市场处于中等价位。
“上午卖贵点,到了下午就要便宜卖,平均下来,本地菜每斤加价在1.5元-2元,岛外菜每斤加价1元到1.5元。”坡博市场的一位摊主介绍,一个摊位2个人负责,一天卖300斤菜。“看似每天收入有450多元,但是除去损耗(10%)、摊位费(平均35元/天)等,平均每个月纯收入在1万元左右,分到每人就是4000元到5000元,但是得从凌晨三四时忙到晚上8时。”业内人士介绍,零售商每人每月的收入低的在3000元,高的月收入也能超过万元。
零售商加价最多
为何还喊不赚钱
调查发现,在所有环节中,零售商每斤蔬菜加价的幅度最大,但是,不少海口零售商表示利润也仅能糊口。
记者采访江西南昌、江苏苏州等地的农贸市场零售商发现,关键在于每天的销量。在南昌农贸市场一个摊位每天的销量在400斤到1000斤不等。南昌、苏州零售商加价仅为海口的一半左右,但是销量大,所以利润能够得到保证。
海口市商务局局长符明全说,相比内地,海口市主城区的人口密度小,加上从事零售蔬菜的人员多(约7万到8万人),导致每个摊位销量并不多。
业内人士表示,海口常住人口少、从事蔬菜零售商多,僧多粥少,因“过度竞争”而变得“利益固化、无竞争”。比如,每个摊位每天平均卖300斤,而要维持生计,平均每斤叶菜需要加价2元,如果有谁薄利多销,就会因影响其他人销量而遭到排挤打压。到最后,大家约定,都保持在一个价位,每斤加2元,保证都有钱赚。
“如果要降低零售环节的加价幅度,就要减少从事蔬菜零售人员。比如,可以规划建设一些综合性农贸市场或直销市场,降低蔬菜价格,以量取胜,从而淘汰掉部分农贸市场零售商,达到适度竞争的规模。但是,政府也要考虑的是,被淘汰的蔬菜零售人员,如何转移就业?”业内人士说。
蔬菜田头滞销
为何摊头价依然觉得贵
“田头的蔬菜都滞销了,卖不出去,每斤价格才几毛钱,为何到农贸市场买菜,每斤还是需要一两元。”每当田头蔬菜价跌,城市居民看到“菜篮子”依然没有减轻多少,感到疑惑不解。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博士后夏勇开解释说,农业生产周期长,农民先投入后产出,加上蔬菜不容易保存,所以等蔬菜上市时,即使价格不到成本价,也要卖,因为他们的资金已经投入了,能卖多少就少亏多少,如果不卖就烂在地里、全赔了。
“而蔬菜经销商则不同,他们首先计算自己的利润,然后倒推当天应该卖多少钱一斤。比如,他们每斤要加价1元才能赚钱,那么即使田头价格为0,到了摊头也要1元/斤。当然,也有时候因为市场上蔬菜过多,而被迫降价的,但第二天,经销商就可以减少收购,来进行调节。”夏勇开说。有农业专家表示,在农业整个产业链条上,从农资(化肥、农药等)、生产、批发、零售、加工等环节,市场化程度最低就是生产环节,无论是上游的农资还是下游的批发零售或者加工,都可以把风险转移到生产环节。“所以,通过增加蔬菜生产量来实现价格降低的举措,只会损害农民的利益,造成产能过剩、蔬菜的浪费,同样效果也不好,因为农民亏多了,自然不会再种,价格还是会上涨。” (记者 况昌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