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结束无紧急救助员资质认证历史

08.07.2014  12:11

完成首批国家紧急救援职业技能鉴定培训

海南结束无紧急救助员资质认证历史

三亚因水上项目多对救助员需求量较大

  三亚日报讯(记者  邓金培  见习记者  徐宁)怎样从激浪中逃脱,又如何救助溺水者?怎样救助触电的人?现场施救时,发现四肢被挤压受伤的伤者如何处理?地震会对人造成哪些心理伤害?7月6日下午,2014年海南省首批国家紧急救援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结束,本次培训及考核鉴定全程在三亚举办,结束了海南无紧急救助员资质认证的历史。

  54名省内各行业人员受训

  考试合格后取得资格证

  三亚红十字灾害应急救援队(以下简称三亚救援队)队长陈锐表示,此次培训是经国家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授权,三亚市红十字应急救援中心(以下称三亚救援中心)组织专家通过应急管理、救援技术、消防、紧急医疗救助、无线电通信知识、心理干预和实际操作的培训,能进一步提高紧急救助人员的救援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使紧急救援从业人员达到快速响应、灵活机动、科学组织、技术施救和规范上岗。

  记者了解到,6月28日至7月6日,来自省内各行业共54人参加了培训,他们中不少人是从事服务相关行业如旅行社、潜水、教练等工作的人员。考试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理论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技能操作考核采用现场模拟等方式。届时能通过考核鉴定的人将获得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紧急救助员职业资格证书”(中级)。“平时工作要照顾很多客人的需求,出现意外是可能的,参加下专业的培训以后可能用得上。”来自服务业的林先生此前就已进行过相关培训,他认为这样的专业资质认证十分必要。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面对频发的灾害,紧急救援工作需要有更多受过基本的专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从业人员,以保证紧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紧急救助员就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具有防灾、救援和院前救护能力的专业救助人员,他们需要在应对突发事件或公众遇到急性人身伤害时做好前期辅助工作。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本次培训及考核,凡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18周岁至49周岁,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均有资格。经本职业授权培训定点单位授课完成规定课程、学时,并通过考核领取紧急救助员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后,参加本职业国家资格鉴定,考试合格,取得紧急救助员职业资格证书。

  考核后紧急救助员持证上岗

  应对危机的自救互救能力提升

  此次,经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授权,三亚救援中心成为海南省唯一负责紧急救援职业技能鉴定的执行工作和紧急救援职业培训组织的单位。陈锐表示,该资质认证落户三亚,除了三亚本身有一批有志于救助员工作的人员之外,三亚作为热带旅游滨海度假城市,旅游业繁荣,水上项目较多,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增大,因此对相关救助工作的人员需求大,也是一方面原因。

  通过考核鉴定,海南将有一批紧急救助员持证上岗,这意味着本地应对危机的自救互救能力提升。记者了解到,“紧急救援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工作站,主要是为省内各旅游服务行业的安全管理人员、救生人员、泳池教练员;特别是高危行业的安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有志于从事紧急救助职业的各类人员等开展的“国家紧急救援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

  在这个过程中,学员可以系统地掌握意外事故与突发事件的处置方法和技术要领,提高应急处置、协调、自救互救和善后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意外事故和突发事件所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提高行业服务质量与标准。

  海南紧急救助员数量缺口很大

  记者从现场培训专家处了解到,国外发达国家大多拥有比较完善的救援机构和紧急救助人员,如日本不足2亿人口,却拥有各类救助员2万多人,平均每1万人就有1个救助员,还有大量的紧急救助志愿者。而我国除医疗、消防等少数行业具有专业救助队伍外,其他行业的紧急救助人员很少,有的行业和单位几乎是空白。随着紧急救助员在各行业发挥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显著,我国已于2009年9月颁布了《社区公共场所紧急救援管理要求》,对公共场所紧急救助员的配备指数,应对突发事件的装备能力以及组织管理机构等保障体系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海南的情况如国内很多地方一样,除专业救助队伍外,目前从事救援的人员,通过紧急救助系统培训,具有综合救援技能的很少。据介绍,发生事故后最初的几分钟,很可能就是一个人能否活下来的关键,而相关资料统计显示,海南省仅有不到1%的人接受过急救培训。“如果能早些学习急救,也许现在他正在陪着我散步。”曾参加三亚救援队举办的心肺复苏术操作培训的六旬老人张娟花哀痛地说,她的老伴就是在突然发病后离世的。

  “未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陈锐提到,目前海南的救助培训体系才刚刚起步,面对庞大的人群,紧急救助员的比例还远远达不到标配。这方面,外省地区如陕西、广东深圳等地的紧急救助员培训已经算相对做得不错的了。“要结合三亚的实际情况,同时也借鉴外面做的不错的地方。”  陈锐认为,一个关键是要让救助的理念被更多人了解并重视,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紧急救助员的存在,知道现代救护、心肺复苏术,掌握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项技术,并有意识地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