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环岛公路自驾:串起海湾炫目风景线

20.01.2022  18:38

  日前,《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正式发布“中国最美公路”榜单,青藏高原区域、天山山地区域等10个区域共30条公路入选榜单。其中,海南环岛公路位列东部滨海区域最美公路第二名。

  三亚太阳湾旅游公路。海南日报记者封烁摄

  如果说中国公路的当代史是在车轮上写就,那么入选榜单的最美公路无疑掀起了重要篇章的第一页,是中国公路文化的典型代表。

  公路的历史与人类文明同步演进。对于游客来说,沿海南环岛公路自驾,是欣赏和认识这个岛屿的最好方式。只有真正踏上这条路,见到路上的风景,遇到路上的人,听到他们讲述的故事,才能了解真正的海南。

  海口湾旅游公路。海南日报记者封烁摄

  无数岁月 海南可以行走的历史

  目前,大家普遍认为的环岛公路,即为G98海南环岛高速公路。2011年,原海南东线、西线、海口绕城、三亚绕城4条高速公路,统一更名为海南环岛高速公路,编号“G98”。公路沿线生态环境优美、生物资源丰富、景观资源独特、岸段类型多样、历史文化多元,是我国最富魅力、最具热带风情的海岛海岸。多年来,G98海南环岛高速公路已经成为自驾游出行首选。

  而海南省环岛旅游公路的开工建设,再次把人们的期待值拉满。2020年12月31日,海南省环岛旅游公路项目正式开工。这条“梦幻之路”全长1944公里,穿行于海南岛海岸线中,主线长988.2公里,其中新改建段453.2公里,利用段535公里。更为极致的公路旅游体验,即将开启。

  事实上,不管是G98海南环岛高速公路、在建的环岛旅游公路,还是靠近海岸的省道、县道,都是环岛公路系统的组成部分。不管你如何选择,总能实现环岛公路旅游。

  这些公路,串联起了海南岛的无数岁月,说是“海南可以行走的历史”也毫不夸张。

  琼北凸起的火山群,琼西海岸的玄武岩,涌动着亿万年造物的力量,见证跨越几个地质年代的沧海桑田。回溯到早古生代,海南岛与雷州半岛还同属于中国大陆板块南端,雷琼两地连成一片。沿着环岛公路,地处昌化江下游内陆腹地的昌江黎族自治县境内发现的信冲洞动物化石也会告诉你:在40万年前,海南岛曾与大陆相连,广东、广西地区的野生动物可以通过琼州海峡陆桥抵达海南岛。

  位于三亚的落笔洞是早期人类栖居的天然生态家园,将海南人类活动的历史推进到一万年前。分布在海南东南部沿海地区的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则表明海南在史前绝非荒蛮之地,距今6000年到3000年间,有很多人类群体在此生活,这里是有着丰富遗存和繁盛文明的地方。

  无尽景观 串起海湾炫目风景线

  环岛公路串起的广袤空间,给予人们最为极致的热带海岛景观。

  似乎来到海南的游客,没有不被这片蔚蓝打动的。环岛公路带领人们走近1944公里的环岛海岸线,这是海南的“最美资产”。漫长的海岸线上,一片海湾一方特色,细白的沙滩、婀娜多姿的椰树、湛蓝的大海,每一处都让人流连。如果在海南想要观赏美丽日落,那么棋子湾可能就是首选之地。这个海滩位于海南西部的昌江,朝向正西。傍晚时分,落霞染红天际,满天的云彩也被落日染红,倒映在湛蓝的海面上,海水荡漾,跳跃着金光点点,红蓝交错间,恍如宝石群。当云层散尽,落日快接近海面时,四周的光线都暗淡下来,唯有那落日依旧红得炫目……网友称之为“最美落日”,可谓实至名归。

  海南,还有着中国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的岛屿型热带雨林。通过环岛公路,游客可到达吊罗山、尖峰岭等地。这里一年四季绿意葱茏、山泉淙淙、空气清甜,置身其中,身心都能得到放松。不妨带上相机、手持望远镜,去森林寻找飞鸟踪迹,聆听它们婉转清脆的鸣唱,观赏它们美丽多彩的羽翼。感受大自然的生生不息,也不失为一场有趣的旅行。

  人们常常忽略与港湾相伴而生、嶙峋突兀于碧波之中的岬角。这是海浪撞击、冲刷大地的印迹。在松软岩石或泥质海岸的地区,海浪的侵蚀作用非常明显,后退形成港湾。相反,由变质岩等硬度较大、抗蚀能力较强岩石组成的海岸地段,由于被海浪侵蚀的速度较慢,向陆地后退的速度落后于海湾,遂成为分隔港湾的突出岬角。

  环岛公路沿途跨越的岬角,东至铜鼓角,南至锦母角,西至鱼鳞洲,北至木兰头。

  其中,最为著名的或许就是木兰头,这里有号称水流速度为世界第二的急水门,海流速度仅次于世界第一急水门英吉利海峡。因为以前总有木船遇险,船板被海浪堆积岸边腐烂,因此而得名“木烂头”。如今,这个岬角上的灯塔高72.12米,是中国沿海第一高灯塔,在茫茫前路上为往来的船只指引方向,照亮回家路。

  无限风情 触摸大海孕育的文化

  如果说跨地域所带来的人文自然差异,是中国109国道公路文化最鲜明的特色,那么,热带风情的海岸文化则是海南公路文化的灵魂之所在。沿着环岛公路去吧,去寻觅那原始的、温柔的、激昂的大海,触摸它所孕育的海岸文化,就会明白人们为什么歌唱“大海呀大海,就像妈妈一样”。

  渔民在处理加工新鲜鳗鱼。海南日报记者李梦瑶摄

  为什么人们说港北是上天偏爱的地方?当你来到万宁市和乐镇港北港,你就会发现前人诚不欺你。作为海南最大的内海潟湖,港北港航道最长达到1000多米,水深3米到5米之间,是万宁唯一的天然避风良港。这里适合物种的栖息生长,熙熙攘攘的鱼摊小贩和来往穿梭的渡船,令千百年的时光在不经意间打开了它那最温柔的怀抱。

  渔家出海,只是驾着一只小渔船,在近海拉网捕鱼。有经验的渔民只用鱼筐、渔网和竹竿,就能捕上不少海货。港北的马路边,随意搭成的架子和网面,晾晒着鱿鱼和剖开的各色海鱼。它们经过太阳和海风的洗礼,表面凝结出细小的白色盐粒。

  “鱼煎一下,配稀饭最好吃啦!”戴着竹斗笠的热情大姐,总会这样推荐祖祖辈辈们的一贯吃法。抬眼望去,鲜艳的红旗飘扬在每条船的船头,别有一番风味。古人笔下“渔舟唱晚”的意境,却能读出渔家人的辛勤与劳作,分明是新时代劳动者的奋斗之歌。

  从山间奔腾而来的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陵水河、龙滚河最终缓缓入海。这里的冲积平原农业发达,人口稠密,优质的航运条件成就了便利交通,使得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此交汇、聚集、中转。商业城镇往往应运而生。

  迥异于不远处的潮涨潮落,被海环抱的百年骑楼老街更愿意静默着。在建成之初,这里曾是海南岛内外贸易的窗口,是连接祖国内陆和南洋的重要中转站,大量资金、人员、货物在此流动。浓重的商业气息,代理业、百货业和餐饮业的发展,催生了骑楼老街的一个个品牌商号,“骑楼林立,商贾络绎,烟火稠密”,就是当时海口兴盛景象的真实写照。

  海口中山路上的骑楼建筑。海南日报记者宋国强摄

  作为中国人海洋和商业意识的载体,骑楼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碰撞、商业文明酝酿和绽放的结果。它的崛起、繁盛和凋落,乃至今日的重新焕发,无不承载着海南的开放史、华侨史和商业史。如果不了解这段历史也没关系,骑楼老街依然可以从另外一个维度打开了解海南文化的窗口。去老街吃碗辣汤饭和海南粉,这些本地人从小吃到大的老店也是海南文化的另一种折射。毕竟,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