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海南“潮”农民紧搭“互联网+”快车 将农产品卖到全国去
海南网台消息(海南新闻联播):
省委书记罗保铭日前就抢抓“互联网+”发展机遇,形象地指出“互联网+”的加号后面,既可能是农民,也可能是一个小的零售商,还可能是某一个店主,最终就形成一种“农户+体验店+电商”三位一体的服务和交流平台新业态。如今,在海南有越来越多这样的“潮”农民,他们有的自己开网店,有的搭上商务旅游网站、微信便车,不仅将自家的农产品卖到全国去,还将全国的游客引来家门口体验田园风光。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村庄里有趣的互联网创业故事。
现场声:村民称量搬运地瓜
澄迈县桥头镇昌堂村
村民谢海英一家正忙着把地瓜装箱称重,每年的这个时候,是桥头地瓜上市的季节。
同期声:收购商 曾庆旺
(这边收的地瓜口感好 香,客户都喜欢这种瓜。)
除了传统的收购方式,村民们开始通过互联网,把地瓜销往深圳、上海等内地城市。谢海英的弟弟就在淘宝上开了一家百果园网店。
同期声:海南百果园水果店淘宝网店负责人 吴祖贤
(网络对我们这代人改变是很大的,有时候拼音不会就用手写。销量一个月的话有几千斤。)
互联网还给昌堂村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游客,通过“爱哪哪”等旅游网站,人们来到昌堂村体验田间地头采摘的乐趣。
同期声:澄迈县桥头镇昌堂村村民 谢海英
[现在咱们村里是家家户户都种吗?对,家家户户都种,种一季地瓜的话再种一季稻谷,你看我们村每家每户都盖楼房了,往年都有两万一亩(的收入)]
定安县甲子镇大同村委会田塘村
定安县田塘村原是一个偏远的村庄,几千亩的坡地曾长期被丢荒。桑大农业公司经过考察,去年租来种植桑葚,并套种地瓜、玉米,同时饲养湖羊。目前每亩地的综合效益一年可达6万。 没有店铺,没有大面积的广告,基地又这么偏远,公司是怎么样将自己的农产品卖出去的呢?
同期声:海口桑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月龙
(就是用电子农商这方式传播,进行采摘。有好几个网络我上传之后,专门为我打造销售渠道。)
除了带动村民加入种桑养羊的行列,陈月龙还打算采用公司加农户的方式,生产桑葚酒、桑葚酵素等精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条。今年下半年,田塘村的桑树种植面积将扩大到3000亩。
现场声:(自己有开网店或者自己卖东西吗?嗯,做微商。我是大学生村官,在这里弄了一个海南村联网。)
海南琼海市石壁镇下朗村
正在跟村民做介绍的是琼海下朗村的大学生村官刘秀娟。去年,她和另外两位大学生村官设计的大学生村官农贸市场获得海南创业大赛创意组三等奖。她们跟软件开发公司合作,打算推出一个集乡村旅游、土特产销售、农业科技、就业信息等一体的综合服务网络平台。目前网站尚在内部测试阶段,就已经吸引了许多村民的关注。
同期声:琼海市石壁镇下朗村黑山羊养殖带头人 符滋亮
[(以前)很多农民都不认识互联网,现在大家都认识了,一个销售的平台,对我们养羊业 农业发展都很好。]
同期声:琼海市石壁镇下朗村委会书记助理 刘秀娟
(每个市县都有代表加进来,互联网+大学生村官+农业 为大学生村官提供了一个创业的平台,也可以为返乡大学生提供一个创业的平台。)
据省农业厅统计,今年1至5月,海南农产品电商发展势头强劲,荔枝、芒果、莲雾、木瓜等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额突破20亿元,呈稳步增长态势。同时,在海南从事农产品电商的企业达到1700多家。仅在特色中国海南馆淘宝平台入驻的商家就有708家,入驻商品9600多个,入馆商家总销售额超2亿元。
通过微信推广营销农产品是今年电商销售方式的一大亮点,海南的农产品电商探索的“互联网+微商+果园”的、形式,正走向全国。
记者手记
从地瓜到桑葚再到农产品综合网络平台,抢抓互联网机遇,不仅需要高端互联网人才,更需要农民形成互联网意识。一个大学生的创意能裂变成带动全省乡村发展的村联网,一颗小小的桑葚也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村民吴祖贤说:“宁愿没有钱,也不能不懂网络”。我们看到,海南的农民、企业大学生村官都正在主动登上“互联网+”的快车,做时代的主人,推动海南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视频编辑:龙威 文字编辑:张淑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