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橡胶实施人才战略透视:海纳百川聚贤才
2006年,海南橡胶招聘了300多名大学生到基地分公司任总经理助理,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弄潮儿”走进南国橡胶园开启了他们的职场之旅,这是公司首次在全国范围内“网罗”人才的大手笔之作,也正是从那时起,海南橡胶开始吹响了广纳贤才的“集结号”。
8年时间过去了,在当年初出茅庐的高校毕业生中,很多人已经成长为海南橡胶的新生骨干力量。如陈辉,先后在加钗分公司、云南海胶任副总经理,他将海南橡胶的企业文化带到云南海胶加工厂,凝聚人心鼓舞士气;非洲项目组人力资源主管高雷放弃了繁华的都市生活,曾在生产一线与胶工同吃、同住、同劳动,现在主动报名加入非洲项目组,为公司“走出去”战略开疆拓土;金才橡胶加工分公司副总经理陈海军,参与并见证了分公司从成立到建厂、从相对分散加工到实现集中加工的全过程……
而今的海南橡胶更是让人刮目相看,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一批又一批高、精、尖人才纷纷加盟进来,吸引他们的不仅因为公司是“国内天然橡胶行业标准制定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更让他们看重的是这个现代企业能够为人才搭建职业平台,并激发人才创造活力。
日前,最新版海南橡胶人力资源政策正式出台,打造一支素质高、凝聚力强、奋发有为的人才队伍,已然成为公司人才战略规划的新目标。
成事以才为先,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海南橡胶对此感悟颇深。2011年,海南橡胶(601118)成功登陆A股主板市场后,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到岛外、海外开疆拓土,做大做强。然而,亟需的大批懂外语、熟悉业务、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才在公司内部却一时难以找到,“人才短板”成为公司上市后遇到的最大瓶颈。
“不拘一格降人才!”海南橡胶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决定打破传统模式,转变思想观念,通过“内部培养+外部引进”,逐步摸索构建优秀人才“蓄水池”。
在内部培养上,海南橡胶充分挖掘内部人力资源潜力,建立内部人才培养、晋升机制,形成“培养一批,储备一批,使用一批”的人才梯队,使“论资排辈”不再成为年轻人进步的障碍。
在外部引进上,对于特殊人才,尤其是金融、新产品开发、加工工艺、国际化、IT应用等高端专业型、管理型人才,公司制订人才引进规划,建立外部人才引进渠道和人才库。
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打造职业生涯平台,让人才像金子一样闪光,这是海南橡胶在人才培养与发展方面的一大特色。每年,海南橡胶都会选送部分领导干部“走出去”学习,把先进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经验运用到实践中;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轮次培训,邀请全国有关专家、教授、高校讲师以及公司内部培训师授课;从公司总部、基层单位选拔一批优秀人才,参加中层后备干部培训,待用人之时再好中选优。
近年来,海南橡胶大胆启用年轻人,把他们推到生产、管理一线去,使其在实践中磨练成长。据该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介绍,很多年轻人刚工作的时候,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当你放手让他锻炼后,他干着干着就干出名堂来。
洪煦,海南农垦的第三代,2005年大学毕业后来到海南橡胶,从一名普通员工做起,随着海南橡胶实施“走出去”战略,她在工作中逐步接触到一些海外项目。2009年,洪煦赴新西兰攻读硕士,学成归来后又回到海南橡胶工作。这些年来,洪煦先后参与了海南橡胶众多境内外投资项目、公司重要外事活动、组织开展基层活动……现任海外发展部副总经理(主持全面工作)的她,正在全力以赴为公司“走出去”发展战略贡献智慧和力量。
“海南橡胶给年轻人很多机会,这点非常难得。”从当初人们眼中的“小姑娘”成长为今天“挑大梁”的人,洪煦坦言,这得益于海南橡胶对自己的培养,她成长的道路上离不开领导和同事们的指导和帮助,任何岗位和工作都是对年轻人的历练。
无论是自我培养人才的企业,还是高薪引进人才的企业,关键都在于建立一个良性、稳定的管理机制,为高端人才发挥聪明才智提供一个稳定、和谐的氛围。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应该放在如何尊重人、发展人,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海南橡胶深谙此理。事实上,一些高端人才之所以纷纷加盟海南橡胶,看中的也正是其有利于自身成长和事业发展的空间。
“良禽择木而栖。”对于刚刚到塞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筹)任财务总监的王娜来说,海南橡胶是她的不二选择,这不仅是因为优厚的年薪待遇,更吸引她的是公司为其提供的职业发展平台。
先后在鄂尔多斯、TCL、中兴通讯等国际化大公司任职,有近5年海外工作经验,这些让王娜加入海南橡胶非洲项目组,显得更加游刃有余。她告诉记者,自己要尽快融入公司,熟悉塞拉利昂当地的税法、公司法及财务管理相关规定,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和意见、建议。
饮水思源 “求贤若渴”打造高层次“留才体系”
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在三代农垦人精心呵护下成长起来的海南橡胶,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坚持农垦子弟优先”作为一条原则,在海南橡胶的历次招聘中都会一以贯之。
“感恩农垦,回馈农垦。”海南橡胶副董事长、党委书记刘大卫表示,海南橡胶脱胎于海南农垦,无论是当初建立全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还是公司成功登陆资本市场,都是所有海南农垦人共同努力和奋斗的结果,所以无论何时都不能忘本。
学成归来的农垦子弟也都有着浓得化不开的家园情结,愿意投身于祖国天然橡胶事业,做一名海胶人能够让他们找到归属感,在这片沃土上生生不息,将父辈的理想和精神传承下去。
凌子翔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010年毕业于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的他,曾在广西联通公司任职,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2012年海南橡胶的一则招聘广告吸引了他,在网上投简历,参加笔试、面试后,他成功应聘到八一分公司任国土项目办助理。
“不是所有人都爱‘北上广’,回海南工作让我觉得踏实和舒服。”凌子翔告诉记者,很多八一子弟毕业后都选择回来工作,不仅是因为念家,更重要的是海南橡胶上市后,通过实施“三个转变”和“走出去”战略,让大家看到了它未来的发展潜力。
有人说,中国最缺乏的并不是人才,而是识别、挖掘、培养、激励和发展人才的机制和政策。而海南橡胶“内培外引、储用结合、优胜劣汰”的人才开发运行机制,无疑最大限度地激发和释放了人才的无穷潜能,为公司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尽管如此,正在实施国际化战略的海南橡胶,“求贤若渴”之情未减反增。他们继续发挥好现有人才聚集核心平台在吸引和保留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市场化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促进优秀人才更好更快成长。在现有基础上,海南橡胶将进一步整合和加大投入“留才”的软硬件资源,打造出一个立体式的高层次“留才体系”。
结合员工特点为其制定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规划,建立科学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重视员工福利、社会保障、员工档案管理工作,收入分配向一线员工倾斜、向业绩优秀者倾斜、向有特殊贡献者倾斜……不难看出,海南橡胶在制定人力资源政策当中,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以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
在干部选聘上,海南橡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选人原则,以“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为标准,以公开选聘、内部储备为手段,以干部培训体系为支撑,以岗位责任指标为考评依据,构建管理者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的人力资源动态管理机制,让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成为引领海南橡胶转型发展的中坚力量。
人才聚,事业兴。据初步统计,近5年来海南橡胶引进中高级层次管理人员或技术专家近35人,其中博士学历3人,硕士学历5人,国际化人才5人,公司总部、基地分公司共引进各重点院校本科以上优秀毕业生122人,其中15人是硕士研究生。
如今的海南橡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它正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开放的政策招贤引才,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加主动的地位,为实现“国际海胶、绿色海胶、幸福海胶”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让梦想展翅高飞。(记者 徐 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