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专访海南本土画家郑林明:画家的责任重在传承

18.08.2014  17:46

      原标题:郑林明:画路·心途

      《春阳》(国画)郑林明

      《长江嘉陵图》(国画)郑林明

      《不觉池塘春草梦》(国画)郑林明

      《千山鸟飞绝》郑林明

      沉淀了半个世纪的沧桑、拂去了半生的心尘、掠去了张扬与浮夸、消磨了桀骜与不羁,人情心性全部融入那画卷中的山河、溪流。他与他的画:苍润、清淡、优雅……

      正所谓画品即人品,画路铸心途。

      “我只是业余画家,实在不足为道。”淡淡的一句谦逊之言,却在记者与其畅聊之后才发现,郑林明的“业余”中着上了非凡的现实色彩。他的画不只停留在宣纸上,而是时而贯于文字之中,时而呈于报纸版面之上,又时而融入建筑之中。

      郑林明多年来将中国山水画的情怀,以各种方式呈现,做着心中的那份中国文化梦。

      人“画”有缘画里少年

      上世纪50年代末,郑林明出生于海南东方,祖上留传下来的那些书画还有爷爷和爸爸的一手好毛笔字,让这个孩子对中国文化有了最初的印象。

      “我与画着实有缘,一路走来,多遇爱画之人,让我对中国山水画的爱步步深入。”回忆过往,郑林明也不禁为自己的经历称奇。

      原本只是家庭熏陶,孩提涂抹,可郑林明6岁随家人的一次搬家,让他的学画之路走上了正轨。

      搬新家后,对门邻居家有个比他大7岁的哥哥,酷爱绘画。两个孩子时常在一起学画、论画,郑林明也从大哥哥这里受到启蒙,正式学习画画。这位哥哥不是别人,正是后来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海南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的游桂光。

      后来郑林明随父母下放到黎苗山区,在此又遇到一伙喜爱画画的广东知青。郑林明跟着这伙知青一道,研习素描、色彩、速写等基本功,并以山区特色为背景,以黎苗风情为主题,在大山大水与少数民族交织的情怀中,尽情享受画笔下的创作魅力。

      而真正爱上中国山水画是1970年代中期的事。1975年,他巧遇了后来任海南省美术家协会第一届主席的海南著名画家曾祥熙。当时,曾祥熙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山水专业毕业分配到东方县文化馆。一次,县里组织展览,郑林明因之前小有名气而被抽调去绘制展览画幅,而曾老师就是这个展览绘画组的组长。

      “曾老师让我对中国画山水有了全新的认识,第一次知道了画派的概念,开始系统的了解中国绘画的路子。”中国绘画的基底是中国文化的传承。“曾老师很重视古文学知识的学习、积累和应用,这给我的启示是:中国画的提升,实际上是一个人对中国文化修养的积累和提升,从曾老师那里得到的这一点领悟甚至影响了我的一生。”郑林明说道。

      画助人生人生如画

      在郑林明的人生中,每一个转折都离不开画的影响。

      不断提升的画技和文学素养,让郑林明顺利完成了营业员、会计员、行政秘书股股长、县委新闻秘书、记者、编辑、企业家、公务员等各种角色的转换。这种职业的曲线,犹如郑林明笔下的山河,流畅、连贯、生辉。

      在郑林明的履历中,其中有23年在海南日报工作。相比他的其他工作经历,这份工作与画的交融体现得更为恰到好处。

      “画画让我对人或事物的观察似乎有独到见解,因为我会关注很多细节,感知更多变化,从而得以体现在写文章的一字一句之中。而版面的设计与绘画更有异曲同工之处,视觉上的冲击力、节奏的对比、线条的美感,我会将这些绘画元素尽情融入于版面语言之中。”郑林明短短几句话,浓缩了20余年绘画与报社工作的交融。

      这个时期,郑林明从新闻工作中汲取的营养,使他对人生有更多的认识和感悟,运用到艺术中。作品多次登上国内知名画展。

      但在郑林明看来,他将画作中的美景搬到现实生活中来,将艺术与现实生活较好的一次结合,是在他海南霸王岭林业局工作期间。

      在霸王岭林区的山脚下,有座古朴、幽雅的酒店,有着一个很有特色的名字,叫做“雨林老屋”温泉度假酒店。最神奇的是这个度假酒店却是用旧宿舍旧厂房改造而成的。

      进入用旧房及旧石材、旧木材改造的霸王岭雨林老屋温泉度假酒店,会感觉一阵雨林气息迎面而来,整个基调很生态、很让人放松,外观上给人感觉既时尚又古朴既乡村又现代。33间独门独户的小别墅构造,小院内有大小树木和石桌石凳,还有温泉泡池,晚上射灯闪烁,让人平添几分宁静、几分神秘。

      这种独特、悠然的策划就出自郑林明之手。

      这位充满浪漫情怀的画家,2010年转战林业系统之后,到霸王岭林业局任局长、党委书记。

      “森林旅游成为海南旅游的亮点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最可能成为第一个亮点的应该是融入热带森林文化、林区工业文化、黎苗民族文化的林区小镇。”经过争取,霸王岭旅游风情小镇被列为全省2011年重点建设的八大旅游风情小镇之一。郑林明几乎每日泡在工地。围墙如何砌?一根石柱子上石头该如何凹凸错落,用光体现出光影效果?石头和木头该如何摆放?郑林明和设计方一道,用画表现出来,又将画搬入现实。

      “人们都说,建筑是凝固的史诗,我把自己对艺术的理解,注入到每一块石头每一根木头上。”郑林明希冀着用一座美丽的风情小镇,来演绎一幅海南热带雨林大美之作。

      画家责任重在传承

      郑林明的画,题材开阔,纵横捭阖,这与他的人生阅历不无关系。海南山水、农村景色、热带雨林、临海渔村。他喜欢海南的小巧灵秀,也爱北方的广阔苍茫。他说,因为曾祥熙老师是关山月、黎雄才等岭南大师的高足,所以自己也从曾老师那里较多地认识最早把西洋画引入中国画创作的岭南派画风。但也因为自己生性好动、好闯,几十年来游历国内名山大川、古城胜景,故而画作好将岭南秀丽聪灵之风与北方苍茫豪放之气融会,虽至今不得多少要领,但这种喜好始终未改。

      半生已过,郑林明跳出画画本身,开始考虑“人应该如何为社会多做些事,如何令所学更多为现实所用,如何体现绘画与人生的价值。”郑林明说,“中国画的本质是中国文化的积淀,如何让中国文化、中国传统代代相传发扬光大,恐怕是所有画家都该尽的一份责任。”

      如今,郑林明任海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委员会委员,除了曾经宣纸上的、文字中的、版面上的、建筑中体现出的中国画之魂,郑林明中国画艺术之途中,还有很多计划——办个人画展、出画册、写画论……,“为繁荣海南文化事业做出一点贡献。”郑林明说,也许这样,会感染更多年轻人热爱中国文化、热爱中国山水画,使中国画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真正呈现属于她的辉煌!

      艺术家档案

      郑林明,海南东方人,1957年生,现任海南省林业厅政法处处长。幼起习画,师从曾祥熙先生,擅中国画山水。国画《山居图》、《无夜港》于1991年参加 省美协(筹)举办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美展,国画《不觉池塘春草梦》参加第三届省美展等,中国画《我家住在河道边》获庆祝记者节首届全国新闻界书画作 品展三等奖。中国画《昌化江即景》等多幅作品在海南日报、南方日报等多家媒体刊出。

分享 网友评论 登录|注册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

新闻中心 在线首页 投诉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