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一个村庄的“蝶”变
定安县桐树村狠抓民风发展产业,整村推进扶贫取得喜人成效
一个村庄的“蝶”变
■ 本报记者 叶媛媛 赵优 通讯员 司玉
过去,这里道路泥泞,车辆难行;房简屋陋,危房林立;民风落后,吸毒成风。如今,这里道宽路平,新房林立;安居乐业,牛欢鱼跃;气象焕然,一派祥和。
这里,就是定安县龙湖镇东北角的桐树村。近几年来,桐树村两委在“整村推进”的扶贫攻坚战里,狠抓民风,发展产业,实现化“蛹”成“蝶”的华丽转变。
顺“天时”,严抓社会治安
“吸毒村”“烂仔村”,几年前,这是桐树村的标签。
全村共有49个吸毒人员,偷窃、打架事件频发。“别说外地人来我们村旅游了,我们村民都经常不敢回家。”桐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宁回忆起当年的治安乱状,不住摇头。
村庄风气不行,怎么搞建设?
2013年,借扶贫“整村推进”的契机,陈宁决心为桐树村祛除“顽疾”。随后,一支由家长、村干部、党员、团员组成的15人联防队组建起来,上门帮教,不知磨破多少嘴皮子,耐心引导,数不清写下多少保证书……
“要不是陈宁书记和老婆孩子帮了我,我不可能有机会重新做人。”坐在刚落成的新房里,有20年吸毒史的陈明平感慨道。以前,为了找钱买毒品,他不知卖光了家里多少东西。在党支部的带领和家人的鼓励下,陈明平终于在2013年成功戒毒。心存感恩的陈明平还帮助同村的8名吸毒人员成功戒毒,共同做起了生意。
晚上,村民们聚在村委会前的小广场上跳起广场舞;村委会办公室的墙壁上,也贴满了学生们的奖状,村里的教育基金会资助包括8名贫困生在内共计33人顺利上大学……以前天方夜谭的事情,已经变为现实。
应“地利”,发挥资源优势
摆脱了“烂仔村”的名号,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下一步就是脱贫致富。
长期以来,贫瘠的沙壤土地只能种些水稻,陈宁瞄准了养殖产业。2014年初,由村两委党员干部共同贷款成立的定安天堂山黑山羊饲养专业合作社成立。“我们希望通过合作社以点带面,带动全村农民致富增收。”陈宁说。
看到陈宁带领群众发展养羊产业逐渐形成规模,桐树村的村民周进才来到合作社里当起了一名“打工仔”。“在养殖基地里,我们不仅拿到工钱,还能学到养殖黑山羊的技术,一举两得。”
周进才介绍,去年五月份,自己也买来了11只母羊开始养殖,年底,羊舍里已经有50只黑山羊了,全年共卖出30只羊,挣了3万块钱。对于部分资金不足的农户,合作社都采取“先帮扶”的方法先带动群众致富,再回收帮扶资金。
不到两年,合作社养殖黑山羊的规模扩大到存栏700只,两年共出栏2600只羊,年产值600多万元。“合作社目前已有贫困户37户加入,人均年收入达8万元。”陈宁说,下一步,合作社还将在未来两年帮扶村里全部60户困难户脱贫。
聚“人和”,激发内生动力
在村委会办公室的便民服务中心,打开“直通定安”网站,点击“桐树村”链接,简介、动态、产品展销一目了然。
“党支部+便民服务中心+互联网”的模式,为桐树村打开了新天地。村干部们将黑山羊、黑猪等特色农产品和土地资源放到互联网平台宣传展示,吸引了多家外地企业的目光。
去年,村里引进花卉公司,农民负责种植,花卉公司负责收购。目前已经承包300亩土地给花卉公司,预计明后年花卉就可长成收购;深圳联众食品有限公司每月收购桐树村400头黑猪,收购价比卖给本地商贩高出一两元,“光这一项,直接拉动桐树村每月总体收入增收约10万元。”龙湖镇委书记莫宏雄说。
产业改变,带来了群众思想上的转变。在镇上的茶店,村民们讨论的不再是彩票,而是交流养殖技术。“大家都把心思放在了脱贫致富上,干劲儿十足。”这样的变化,让陈宁很是欣喜。
“我们把外出创业成功人士、社会贤达等联系起来,齐众心、集众智,汇集各界力量来支持桐树村发展。”在陈宁看来,人人齐心的桐树村才是最美的。
众人合力把家建,势把旧貌换新颜;美丽桐树何以变,户户齐心创新天。桐树,正以满腔的信心、十足的干劲为实现“小康梦”而铿锵前进。(本报定城2月4日电)
(本文摘自《 海南日报 》2016年2月5日 A02版)